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物流是现代社会对运输发展的客观要求,它要求实现运输的便于化、信息化、高效化和门对门,综合物流因此也改变了传统的运输组织体系。中国的物流体系的建设才刚刚开始,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已经面临着物流市场的全面开放。作者认为中国物流体系的建设需要在实现物流企业规模化、加快经营方式的战略调整等几个方面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2.
王进国 《北京公路》2002,(5):6-9,12
目前我国道路运输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场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中,政府应该负有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因为政府政策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这个领域的发展和壮大,本文认为: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行业发展规划为道路运输业发展确定目标,绘制蓝图;大力发展相互协调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鼓励性政策以促进中小运输企业,个体运输业户的规模化经营,鼓励民营企业大量进入道路运输业,站在综合运输和大物流的角度反对条块分割。  相似文献   

3.
随着货车计重收费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广,国内物流运输企业在短暂的市场观望后,纷纷调整运输车辆结构,批量采购适应计重收费政策的新车型,以达到运输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客观上拉动了市场对货车尤其是重型货车产品的强劲需求。  相似文献   

4.
物流运输景气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物流运输的宏观调控问题,首先选取了能够客观反映物流运输景气程度的四类统计指标,然后定义了物流运输扩散指数和物流运输综合指数,最后基于近年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物流运输扩散指数和物流运输综合指数。进而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把握物流运输市场运行的景气程度,以指数的形式反映物流运输的景气发展态势,通过直观化的物流运输景气指数图为政府和企业决策人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WTO要求的市场经济实质是建立国家适度干预的法治经济,要求市场运行具有自由性、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和可控性。对于政府的要求是建立统一的市场规则,同时要有适度的干预调控能力,权力优先于法律将面临冲击。在道路运输行业,法规建立将面临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目标,切实可行的政策手段,以及建设较为完善的道路运输法规体系,提高公正高效的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力度,扩大政策与法规透明度等方面的压力。我国入世指可待,加快法制建设,完善道路运输法规体系是目前最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公路运输业发展物流服务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首先阐述物流在现代经济和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以及专业化物流在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讨论如何在中国加快物流发展的问题,然后,在分析中国的物流需求和市场供给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中国道路运输业如何发展物流服务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对中国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政府和运输企业、物流企业博弈情况下物流线路网络容量最优设置问题。运用系统分析和博弈理论,通过对政府从宏观角度进行物流线路网络规划、建设与管理,运输与物流企业从企业微观角度进行物流线路优化调度的目标与博弈过程研究,建立上层政府追求系统广义物流费用最小化,下层企业追求自身企业费用最小化均衡配流的两级Stackelberg模型,具体优化采用基于ANN的优化计算、非线性规划灵敏度分析和多目标决策置换率相结合的综合仿真,例子仿真计算显示采用双层规划进行物流线路容量最优设置思想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交通运输部公路甩挂运输第四批试点项目名单公布,江苏安邦物流甩挂运输试点项目作为江苏省公路网络型甩挂运输试点项目成功认定,这是常州市物流企业首次被认定为部级甩挂运输试点项目。该项目由常州市江苏安邦物流有限公司和常州融达现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报送,共包括2个甩挂货运站场,分别为安邦物流甩挂站场和融达物流甩挂站场,均于2014年初开工建设,2015年初完成建设任务投入运营。  相似文献   

9.
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杨兆升  杨庆芳 《公路交通科技》2001,18(5):102-105,111
在分析物流在国民经济及企业发展中地位的基础上,讨论我国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而分析我国发展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和机遇,并提出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最后,论述ITS技术对物流业将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收费公路货车计重收费政策在全国的逐步推广,我国的物流运输企业通过短暂的市场观望后,纷纷调整运输车辆结构,批量采购适应计重收费政策的新车型,从而达到运输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客观上拉动了市场对货车尤其是重型货车产品的强劲需求。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