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驳船升沉与横荡运动下的海洋立管动力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面驳船的升沉和横荡运动作为立管上端上端的激励条件,选用“皮尔逊-莫斯科维奇”海浪谱,用Morison方程估算作用在立管上的流体动力,立管上端与驳船连接处作允许任意弹性旋转固定假设,用有限元法进行空间域离散,并用中心差分法对立管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系统时域模拟。  相似文献   

2.
倒壁气垫船在短波上航行将会出现令人不愉快的升沉颠簸,即所谓“鹅卵石效应”(CobblestoneEffect)。本支探讨了影响这一升沉运动的各种因素。增加风机并联数则是使升沉运动趋于平稳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船模进行耐波性试验,给出实船的最大横摇角、纵摇角、升沉幅值和船舶重心处的垂向加速度;分别用稳性规范和内河船稳性规范中的起重船横摇角公式对试验所得实船最大横摇角进行验算比较。  相似文献   

4.
在布放和回收潜器过程中,由于受波浪作用,使得母船有一个外加的附加加速度,升沉补偿装置主要是为了避免或者尽量减小A字架受附加加速度作用所产生的惯性力而设计的一套装置。  相似文献   

5.
俞恒毅  王渤 《船舶工程》2017,39(S1):30-31
针对大型穿浪内倾船型的波浪中航行性能,采用基于势流理论的切片方法,分析六级海况下的船体纵摇、升沉运动的时历曲线,获取不同船长、波长比下的运动响应函数,通过对比计算和试验数据,发现针对该船型,计算方法能够满足工程开发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主动升沉补偿(AHC)系统样机中存在的低速运行不稳定问题,分析二次单元及AHC系统工作原理,建立二次单元的数学模型,使用MATLAB/Simulink和AMESim软件建立基于二次单元的AHC系统仿真模型来研究低速特性。结果表明:配流盘结构会显著影响二次单元本体的流量脉动大小和AHC系统的低速稳定性;AHC的负载质量越大时低速控制下的转速脉动越大;改变二次单元机械效率对低速脉动影响较小;改变二次单元的容积效率不影响低速脉动率。  相似文献   

7.
船型参数对船体水动力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合适的船体型线能够有效改善船体各方面性能。本文以KCS船型为例,首先采用CFD方法建立三维数值水池,通过VOF方法捕捉自由液面,并将RANS方程作为控制方程,模拟船体在不同速度下的总阻力和纵摇、升沉幅值。然后与实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方法能够准确计算KCS船型的水动力性能。最后,研究船体长度和船体宽度的变化对船体水动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船长对船体的水动力性能影响较大,而船宽仅对船体纵摇角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大兵  彭智力  段江哗  梁鹏 《船舶力学》2021,25(10):1322-1330
船舶升沉运动预报是主动升沉补偿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船舶升沉运动预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混沌理论与增强搜索极限学习机相结合的混合方法(CES-ELM).在混沌动力系统相空间重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误差最小化的方法生成ELM隐藏节点并不断更新权值;利用优化后的模型参数建立船舶运动预测模型.不同海况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测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小于10%,与传统的ELM和LSSVM模型相比,该模型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波浪补偿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浪补偿系统是一种通过主动或被动技术,对由于波浪运动引起的工作母船或者海洋平台上作业设备的不规则运动进行补偿的系统。其广泛应用于海上货物转运、油气田开采、深海采矿、潜器吊放回收等作业领域。本文介绍波浪补偿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国内外波浪补偿系统的应用、技术研究以及发展现状,并对波浪补偿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唐刚  唐溥  邵辰彤  胡雄 《船舶工程》2021,43(4):43-47
船舶在复杂海况下的升沉运动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与非线性特征,为提高船舶升沉运动的预报精度,提出基于内在可塑性回声状态网络(IPESN)的船舶升沉运动预报方法.将具有内在可塑性的神经元引入回声状态网络(ESN)的储备池结构,以提高网络对动态系统的映射能力;采用岭回归的方法对IPESN输出连接权值进行学习,以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将IPESN应用于3级、4级和5级海况下的船舶升沉运动极短期预报,并将结果与传统ESN和径向基函数网络(RBFN)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IPESN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028、0.0039和0.0095;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35、0.0049和0.0117,优于经典ESN与RBFN的预报精度,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AMESim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的方法建立二次调节主动升沉补偿系统的仿真模型,模型加入了时变和非线性因素的影响,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实际主动升沉补偿系统特性和实现各种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具有双前馈补偿的串级PID闭环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升沉补偿精度;变量机构与二次元件斜盘配合的间隙等非线性因素会降低系统补偿精度;绞车的非线性摩擦力矩对补偿精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评估浮式钻井船钻柱升沉补偿系统的可靠性,保障钻井船安全高效作业,综合运用AHP法、灰关联分析法和模糊理论,研究浮式钻井船钻柱升沉补偿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根据浮式钻井船钻柱升沉补偿系统的作业特点和功能要求,建立浮式钻井船钻柱升沉补偿系统可靠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更准确地获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统筹考虑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综合运用AHP和灰关联度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构建一种浮式钻井船钻柱升沉补偿系统可靠性综合评价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该评价法原理简单,使用方便,为科学评价钻井船钻柱升沉补偿系统可靠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船用起重机主动式升沉补偿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福  刘晓林 《船电技术》2016,36(4):30-32,36
对海上作业的船舶运动和起重机升沉运动进行分析、建模,从速度补偿和位移补偿两个方面分析了船舶起重机主动式升沉波浪补偿控制的原理。  相似文献   

14.
罗薇  杨含坤 《船海工程》2006,35(2):46-48
介绍顶推船队耐波性试验,测量不同航速、不同浪向角对应的驳船和推轮纵摇角、横摇角、重心处垂向加速度和升沉幅值、驳船连接装置处垂向加速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得到精确的船舶升沉运动信息,解决升沉加速度二次积分后的漂移和相位超前现象,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建立船舶升沉运动的多步观测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惯性测量和卡尔曼多步观测器的船舶升沉运动测量方法。首先,升沉平台模拟船舶升沉运动,使用惯性测量元件采集升沉加速度,经过滤波二次积分得到升沉位移。然后,对升沉加速度进行误差分析,运用升沉位移与升沉加速度的关系建立船舶升沉运动的状态空间模型并利用状态转移矩阵进行多步观测,消除升沉位移的漂移和延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测量方法可以解决不同幅值船舶运动中的偏移和相位超前问题,测量误差在0.01 m之内,体现了测量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6.
深海主动升沉补偿起重机技术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内的发展也刚刚起步,其关联的基座设计也缺乏相关的指导文件,为研究该类起重机基座的设计方法,从起重机的组成出发,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和基座的设计要点进行阐述,同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基座强度进行校核,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并据此总结出了适用于深海主动升沉补偿起重机基座的设计方法,为同类基座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设计一种基于蓄能器和液压缸的被动式船舶吊机升沉补偿系统,为了提高系统补偿率,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和性能指标分析,提出一种基于节流阀的改进方案,即在液压管路中加入节流阀,通过改变节流阀通径和个数,调整系统阻尼比至合适值,从而提高系统补偿率。改进前后的系统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基于节流阀改进方案的被动式升沉补偿系统具有更好的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驳船吊挂沉放法进行沉管管段的沉放作业过程中,驳船升沉运动和波浪联合作用对沉管管段运动特性的影响。采用边界元方法求解作用在沉管管段的波浪力,驳船升沉运动考虑为简谐运动,应用四阶Runge-Kutta方法求解沉管管段的运动方程。通过数值算例分析,探讨了驳船做不同振幅与不同相位的升沉运动和波浪联合作用下沉管管段的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克服海洋环境中巨型波浪的恶劣环境,需要为船舶配备升沉运动补偿系统。当前船舶通用的补偿系统是基于一定的控制算法控制液压系统进行广义补偿,使得平台的广义升沉运动大幅度下降,并消除或减弱由波浪引起的船舶横向摇动和纵向摇动。本文主要使用电液比例原理建立电液比例阀控缸机构模型以及升沉补偿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用系统识别技术建立了差分方程模型。通过各机构相互的位移及受力模型,解决了船舶升沉补偿系统滞后大、惯性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海洋资源的开发,各种带波浪补偿功能的离岸起重机大量应用于海上补给、海洋钻井、深海探测与设备安装等领域。通过设计一种基于船体升沉运动的历史数据,对船体升沉运动进行极短周期的预报,然后基于该预报结果,将钢丝绳弹性与系统阻尼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设计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算法,通过仿真验证了该设计方案能够实现对负载运动的主动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