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某高速公路库岸滑坡为工程背景,根据饱和—非饱和渗流控制方程,针对不同滑坡体渗透性和库水位升降速率,研究库水位变化条件下滑坡体内孔隙水压力的动态响应,得到:①水位升降时,在相同的入渗条件下,饱和渗透系数对初始地下水位有明显的影响;增大饱和渗透系数能降低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位线变得平缓,滑坡体的动、静水压力减小,有利于稳定;②增加库水位升降速率,地下水位响应滞后变得显著,地下水位线形态整体变陡,滑坡体的动水压力增大,不利于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储水或泄水的过程使水库内水位不断发生升降变化,并带动沿岸边坡内的地下水位产生升降变化,从而导致沿岸边坡坡体内部渗流水压力与原岩应力随水位升降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很可能促使库岸边坡中原本存在的已稳定滑坡体再次发生滑坡,或在部分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形成新的土体或岩体滑坡,影响库岸边坡的稳定。为此,通过建立库水下降时库岸边坡数值分析模型,从饱和渗透率对浸润线及库岸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两方面,分析研究了饱和渗透率对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边坡浸润线位置受饱和渗透率的影响较大。随着饱和渗透率的不断增大,浸润线位置的变化幅度随水位的变化越来越大,且当水位下降时,浸润线均先在自由坡面处降低,然后再向离坡面较远处的位置逐渐推进降低。同时,边坡的安全系数亦受饱和渗透率的影响,边坡的安全系数在饱和渗透率较大时,随着水位不断下降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而当渗透系数较小时,安全系数随着水位的不断下降呈现出不断减小的趋势,故饱和渗透率将通过影响浸润线位置及库岸边坡安全系数来影响库岸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在渗流计算理论与极限平衡方法的基础上,对库水位升降作用下路基边坡的瞬态渗流场与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库水位上升过程中,浸润线位置几乎与库水位的变化“同步”,只存在短时间的“滞后”效应;而在库水位下降过程中,滑坡体内浸润线位置严重滞后于库水位的变化。2)库水位上升期间,路基边坡孔隙水压力增加,安全系数增加,最高库水位(175m)持续期,路基边坡孔隙水压力增加,安全系数缓慢降低;库水位下降期间,路基边坡孔隙水压力降低,安全系数迅速降低,最低库水位(145m)持续期,路基边坡孔隙水压力降低。安全系数缓慢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水位升降对沿湖路基边坡渗流场及稳定性的影响,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与非饱和抗剪强度理论对算例路基边坡在设计水位升降方案条件下的孔隙水压力、体积含水率、浸润线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水位升降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对水位升降条件下路基边坡渗流场进行正确分析是进行稳定性研究的先决条件;水位上升将引起路基坡面深度一定范围内的孔隙水压力增大,在入渗影响范围内,基质吸力逐渐降低甚至消失。水位下降后,由于水体的渗出,湖水位面以上的路基土体孔隙水压力降低,路基含水率与孔隙水压力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路基浸润线在水位升降过程中变化明显;水位升降过程引起的路基边坡安全系数的变化表现为迅速增大、缓慢降低、加速减小、缓慢增大4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山区公路经常沿水库修筑,水库的蓄水与放水能引起水位的循环升降变化.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有较大影响.基于Plaxis有限元软件的渗流计算和边坡稳定的强度折减法计算功能,以一个实际库岸边坡为算例,分析了水位升降变化及下降速率、土体渗透系数、是否考虑超孔隙水压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土体设置为排水条件时,不管水位...  相似文献   

6.
许阿珍 《交通科技》2009,(Z1):127-128
滑坡形成于不同的地质环境,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式和特征。对于处于库水实际运行条件下的滑坡来说,评价滑坡稳定性除了需要知道一些必须的饱和与非饱和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外,还必须知道滑坡体内地下水活动的动态变化规律,准确预知滑坡体内水力分布情况。文中在传统极限平衡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饱和渗流作用下滑坡稳定性评价时考虑地下水影响的方法,以及库水位变化条件下的浸润线位置确定方法及原理,并利用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提出了非饱和渗流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含单一滑面的理想库岸滑坡,应用三维离散单元法3DEC,开展了水库运行条件下滑坡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库蓄水对于库岸滑坡的变形具有明显的作用,在不同的静水位作用下,滑坡体的变形随着水位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水位上升过程中,滑坡体内的位移随着水位的升高而增大,水位的上升幅度越大,滑坡体的变形越大。水位下降的情况下,处于饱和区的前缘位移随着水位的下降而增大,非饱和区域点的位移值的变化随水位的变化不明显;水位骤降过程中对滑坡体的变形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非饱和残积土库岸路基为例,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分析了不同库水位下降速率、饱和渗透系数等对残积土路基渗流场影响规律。然后采用非饱和土力学原理,分析不同库水位下降速率、下降型式等对残积土路基稳定性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水位升降期间炭质泥岩路堤稳定性,在探讨路堤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渗流及稳定性分析基本理论,提出了一种能同时考虑坡前水位压力、孔隙水压力、孔隙水重力、渗透力、软化、非饱和强度的路堤稳定性分析方法,并基于该方法对水位升降过程中炭质泥岩路堤渗流特性及稳定性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路堤稳定性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针对性,能够综合评价多因素影响下炭质泥岩路堤稳定性;水位上升期及高水位恒定期,路堤内部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饱和度均逐渐升高,孔隙水压力升高幅度与高程成反比,饱和度升高幅度与高程成正比,水平向内、竖直向下的渗透力及其峰值、水平向内的位移均先增大,后减小,竖直向上的位移不断增大;水位下降期及低水位恒定期,路堤内部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饱和度均逐渐降低,孔隙水压力降低幅度与高程成反比,饱和度降低幅度与高程成正比,水平向外的渗透力及其峰值、水平向外与竖直向下的位移、塑性应变区面积均先增大、后减小,竖直向下的渗透力呈""形分布。研究成果对库、河岸地区炭质泥岩路堤的修筑及稳定性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上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体地下水水位变化引起坡内水力梯度的变化是导致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通过将强度折减技术与极限上限定理结合,利用安全系数指标对地下水位变化影响下的均质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进行了对比计算和参数分析。分析中将孔隙水压力当作外力,水位变化对边坡的影响作用通过虚功方程表现出来。对比计算表明:与已有结果的对比可以证明表明本文方法的正确性,且本文是较同类方法略好的上限解答;参数分析表明:坡内地下水位升降对边坡稳定性和潜在破坏面影响较大,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孔隙水压力增大是坡体发生失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1废水的来源 珠江摩托车公司涂装车间是年加工能力达20万辆套摩托车油漆件的现代化涂装车间,包括钢件流程线、塑料流程线和铝件流程线.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调水工程设计、运行及其优化调度提供科学依据,以引沁入汾工程为例,计算了河流的适宜生态径流和最小生态径流,对各种工况的调水量进行平衡计算.结果表明:工程总调水量为水源河流多年平均流量的35%,调水后对下游生态及用水影响较小,通过枢纽的年际水量调节,调水能够满足各流域的用水需要.  相似文献   

13.
孙徐 《路基工程》2013,(6):204-207
在碳酸盐岩广泛分布的西南地区,穿越碳酸盐岩地层的隧道,大多数都曾遭遇不同程度的岩溶突水、突泥灾害。在资料搜集与整理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地质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某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含水岩组的划分、岩溶水的补、径、排条件及岩溶发育规律,并划分成了两个一级地下水系统;预测了隧道在断层F5处的涌水量,施工时应备有涌水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4.
都是水惹的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虽还是深秋时节.但西伯利亚的寒流使华北山区的气温下降到了零度以下。一位来自山区东风商用车EQ5202配置康明斯B系列210PS发动机的用户.反映其膨胀水箱(又称副水箱)的溢水管和水箱处大量水溢出.拧下水箱盖,伴有水柱喷出。司机怀疑发动机缸垫冲坏.压缩气体进入水道所致。换了气缸垫后仍未解决.将车拖到我服务站维修。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室内试验,采用直接观测法和卡明斯基法测定常见路基土的毛细水上升高度值,并对两种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初步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式以及直接观测法毛细水上升高度hc与压实度k的关系式.证明直接观测法毛细水上升高度hc与卡明斯基法毛细水上升高度Pc(负测压高度)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确定了两种测定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几种典型水暖式暖风系统的水路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水暖式暖风系统的几种典型水路设计进行分析,介绍水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帮助行业相关人员了解水暖式暖风水路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水是造成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之一,边坡的失稳一般与地下水、大气降雨有关。降雨入渗导致边坡土体含水量增加,容重增加使土体强度下降,从而引起边坡失稳。应用GEOSLOPE软件对不同高度的地下水位对边坡稳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敏感性一直为路面工程界所重视的重要问题。影响沥青混凝土水敏感性的因子有很多,包括材料性质、沥青混合料性质、施工质量及交通与环境条件。水的扩散及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为重要影响因素。许多实验室以不同试验方法评估沥青混凝土水侵害的行为,较常用试验方法包括煮沸试验、马歇尔抗拉强度试验、浸没试验、修正 Lottman试验等。以上这些试验方法简单操作,而其有效性仍无法提供沥青混凝土水侵害破坏的机制。研究目的是在实验室分别制作8%及11%空隙率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试件,并施予70%~80%饱和度,进行动态模量试验及获得动态模量主曲线,再以相同试件进行力学试验获得疲劳破坏圈数,借以了解沥青混凝土孔隙率对动态模量及疲劳破坏的影响,并探讨在不同空隙率下沥青混凝土的水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空隙率与水饱和越小,模量衰减程度较大,表示应力松弛较快,抗裂性较佳,水敏感性较佳;反之模量衰减程度较小表示应力松弛较慢,较容易产生开裂,水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20.
响应时间是温度传感器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温度变化较快的应用环境以及对温度变化敏感的场合显得格外重要。一般标准要求发动机水温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为30s以内。随着对汽车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需要更精确地感知和控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因此,迫切需要大幅缩短传感器的响应时间。通过改变壳体材料、形状尺寸,改善导热介质材料、注入工艺等方法,可以将响应时间缩短至6s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