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诗刚 《综合运输》2000,(11):14-15
<正> 长江是流经多省的河流,为使长江的水路运输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长江干线必须执行国务院和交通部颁发的有关水路运输法规和规章。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从事水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服务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交通部发布的水路运输规章。”一条流经多省的河流为了使各航运企业和港埠企业有一个公平、公正的运输市场环境,只能执行一个统一的标准,一个统一的法规和规章。但从目前长江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没有达到这样的状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沈光泽  陈旭明 《综合运输》2001,(7):34-35,38
<正>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运输方式,是件杂货运输的发展方向,也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整体提高,长江沿岸及内陆腹地经济贸易迅速发展,外贸出口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初级产品和初加工产品出口转向深加工工业制成品、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大幅度提高,集装箱的适箱货趋向快速增长,这将为长江集装箱运输带来充足的货源。同时,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而发达国家提出开展相互间的贸易以集装箱运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需要发展长江低成本物流。本文提出了长江低成本运输服务链的概念,并论述了发展长江低成本运输服务链对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发展长江低成本运输服务链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与现代物流产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重提长江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作为一条东西运输大通道,长期以来,为推动流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的迅猛发展,长江流域多种运输方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局面,不少人对长江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怀疑。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认识长江航运对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今后进一步利用好长江的航运资源,合理布局流域综合运输体系,推动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长江航运在流域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长江沿线的公路加快了建设的步伐,成都到上…  相似文献   

5.
长江干线及长三角地区集装箱江海直达运输业发展长期平缓,协同"长江经济带"战略辐射及"航运一体化"形势驱动,已然有悖于市场诉求与业界意愿,尽快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势在必行。据此,结合市场调研与前瞻分析,统筹产业背景下政治决策影响力、航运环境执行力、运输优势驱动力、区域发展合作力;剖析阻碍产业复兴的基础设施建设、船型技术标准、行业监管形势;提出囊括规划为布局、基建为根基、船型为推手、通关为亮点、监管为保障的发展策略,希望为行业相关政策的草拟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关于京杭运河与长江航运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河航运是最古老的运输方式之一,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小、占地少等优点,不仅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发挥过巨大作用,而且在现代文明的今天也受到普遍重视,德国的莱茵河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就是现代社会内河航运开发的成功范例。尽管如此,人们对于内河航运的重要地位常常由于种种原因对其产生疑虑。最典型的实例莫过于长江沿江公路和铁路的快速发展给长江航运所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使人们为长江航运的发展前景担忧。本文拟从京杭运河水运在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发展过程这一实例入手,论述内河航运的市场竞争能力及其不可替代性,为…  相似文献   

7.
黄强 《综合运输》2009,(10):4-8
<正>长江综合运输通道经过多年建设已逐步形成,由长江航道和铁路、公路、民航及油气管线组成,以长江航道干线为主、沟通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有力支撑和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适应经济社会和现代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底在重庆召开了“长江黄金水道与国际航运峰会”,会上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钱永昌先生就如何发展长江航运作了精彩发言。他提出发展长江航运也应根据流域内各种运输方式并存的状况,建立一个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优势互补的综合运输网络。当前,国家正在制定中长期综合交通网发展规划。钱永昌先生对完 善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观 点引起了《综合运输》记 者的兴趣,2004年初冬, 本刊记者对钱永昌会长进 行了专访。 钱永昌,男,1933年 4月出生,上海人。1953年 7月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 航海驾驶系;1960年任船 长;1974至1980年先后担 任上海远洋…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及长江水运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宏观环境,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分析长江经济带未来发展趋势,研判对长江水运需求的影响,并提出对长江水运发展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从2011年始,三峡船闸通航能力不足已制约到长江水运跨地区运输,如何提升长江沿线通道运能成为关注热点,建立多方式线路运输通道是必然的解决路径。本文从运输需求、运输能力、建设技术、成本和建设周期五个方面研究,提出了建设沿长江重载铁路作为解决方案,尽快提升沿江综合运输通道运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江航运和长航局处在贯彻落实国家"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第一线,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牢牢把握历史机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勇于担当,加快发展,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当好主力军。  相似文献   

12.
围绕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沿江铁路货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梳理长江经济带沿江货运市场供需情况,分析沿江铁路货运发展存在问题,研究沿江铁路货运结构优化的总体思路,设计沿江铁路货运产品优化方案,提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多式联运融合发展平台、统筹实施配套支撑政策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长江航运:为中国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全面深化改革、建设长江经济带和加快"四个交通"建设的战略背景,作出了长江航运发展正处于"钻石机遇期"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江航运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八个必须"的具体举措,对于长江航运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长江被举世公认为一条真正的“黄金水道”,沿途流经几十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每年都有大量的物资从这条水道进出,运往世界各地。长江两岸的经济发展都依赖于长江的巨大运力。但是,多少年过去了,长江的利用和开发的程度如何呢? 据有关权威人士透露,长江最多只被利用了1/3。最近几年,由于长江两岸的滥砍滥伐现象,至使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生态失衡,使江中泥沙俱下、浑浊不堪;原本宽阔的航道现在变得狭窄,水深逐渐变浅,不仅严重影响着长江航  相似文献   

15.
围绕"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这一国家核心战略,长航局肩负使命、责任重大,我们将在落实和推进这一战略的进程中,主动作为,积极服务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着眼长远,形成合力建设黄金水道的长效机制;立足发展,抓好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要以新的机制、新的作为,全力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  相似文献   

16.
黄强 《综合运输》2009,(11):18-22
<正>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古老的长江航运掀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新中国长江航运发展的60年,是长江航运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60年,也是长江航运从落后走向辉煌的60年。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输》2007,(3):F0002-F0002
2006年,长江干线运输生产持续快速增长,黄金水道作用进一步发挥+服务沿江经济发展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长江干线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8亿吨,外贸货物吞吐量94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380万TEU;同比分别增长19.4%、20.6%、40.9%。  相似文献   

18.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国家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依托黄金水道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基础保障和先导作用。本文在全面总结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新形势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提出了以黄金水道为主轴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长江航运建设与长三角港口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强 《综合运输》2006,(6):13-16
长江是我国内河水运最重要、运输规模最大的通航河流。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临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是我国经济最活跃、最具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研究探讨长江黄金水道与长三角港口的联动发展问题,对于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作用,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长江干线是全球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内河水运通道,随着长江干线船舶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通航环境的日趋复杂,船舶事故对长江水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风险也逐渐加大。因此,有必要开展针对长江干线船舶污染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及对策的探究。本文对船舶污染应急监测技术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分析了我国船舶污染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情况,对长江干线船舶污染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提出了4条对策:未来应该着重发展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在敏感点位置做好在线监测,以实现及时预警;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加强应急监测人才队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