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4 毫秒
1.
<正> 本文通过我国国情、路情和国外高速铁路发展的分析,提出: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高速铁路是解决我国旅客中长距离运输的必由之路;②发展高速铁路对于提高我国铁路科学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③发展高速铁路对于提高铁路运输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具有积极的作用;④发展高速铁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⑤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设资金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的人口政策反思家庭汽车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走资源节约型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城市家庭汽车和人口增长对资源的消耗的对比,提出了控制家庭汽车发展的城市交通政策原则;接着在与我国人口政策类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的家庭汽车政策存在的缺陷;最后为完善我国的家庭汽车政策提出了原则性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正>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是我国克服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的重要技术基础。发展甲醇燃料电池动力汽车,能够促进我国动力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使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种新能源形式,也为广义上的治理大气环境污染及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因此,发展该项技术,对我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强 《综合运输》2009,(2):27-29
<正>长江黄金水道横跨我国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带,集"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于一身,在我国实施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地位十分重要。下游深水航道是长江黄金水道中含金量最高的河段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而资源和环境等约束  相似文献   

5.
池敬康 《综合运输》1995,(10):20-20,24
<正> 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据有关方面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3~4%,而我国对外贸易将以9%的增长速度发展,高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这就为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货源。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作为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体系成员之一的中外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私人小汽车在大城市呈现强劲增长的势头,这给我国城市交通带来诸多难题,比如交通拥堵、管理困难等等。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水平均非常高,其私人小汽车管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汽车滚装物流发展的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按市场划分,我国汽车滚装物流包括长江、沿海和外贸出口三大块。近年来,受益于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国内汽车滚装物流发展很快。在汽车产销规模进一步增大、汽车厂家降低物流成本的要求日趋强烈、公路和铁路汽车物流出现瓶颈等背景下,未来我国汽车滚装物流充满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正>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概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中,交通堵塞和乘车行车难的现象日益严重。交通基础设  相似文献   

9.
谈谈我国内河船舶的系列化、标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宁  朱美琪 《综合运输》2000,(10):33-35
<正> 我国内河航运与发达国家内河航运相比,比较落后。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家通航1000吨级的驳船航道里程均占全国航道里程的50%以上,我国仅占4%左右;在10万多公里的内河航道中,近50%的航道水深不足1.0米。我国内河航运落后的根本原因是长期不够重视。近年来,国家对内河航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意识不断加强,我国在“九五”期间部署了在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速公路20年发展历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高速公路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高速公路是伴随着改革开改的坚强脚步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其迅猛发展又强力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年前的10月,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建成通车;20年后的今天,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5.36万公里。30年的改革开放,20年的建设历程,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通变畅、从起步建设到拥有规模网络的巨大变化,通行里程和建设理念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 内河航运作为一种运输方式,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我国实施沿海、沿江、沿边发展战略具有独特的功能。从当前和21世纪的发展来看,我国的内河航运是条短腿,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开发利用内河航运,提高航运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性,是加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缓解运输紧张状况的重要措施,对整个运输体系的建设都将有深远的意义。 一、内河航运的基本情况 我国是一个河川之国,在陆地上,流域面积  相似文献   

12.
<正>改革开放作为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制度安排,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首先是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融资和市场制度建设开始的。交通运输领域的融资创新和市场培育,实际上从运输供给面开启  相似文献   

13.
为摸清加入《TIR公约》对我国对外经济和国际道路运输带来的影响,保障TIR制度在我国的平稳推进和顺利运行,本文首先分区域梳理了"一带一路"国家中加入《TIR公约》的国家及数量,并分区域分析我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额,研究加入《TIR公约》后我国道路运输最具发展潜力的线路和方向,分析加入《TIR公约》为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随后,从国际道路运输作业、过境程序、运输效率、车辆标准化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加入《TIR公约》对我国国际道路运输带来的影响;并为我国TIR制度的顺利运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合资铁路发展情况 中央和地方合资建设经营铁路,是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事物,是调动中央和地方积极性,打破单靠国家投资建设管理铁路的局面,加快我国铁路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合资铁路发展较快,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合资铁路公司越来越多。至1995年底,全国的合资铁路投入运营的有7条,2704公里;在建的8条,2261公里;拟建的11条,3242公里;总计26条,8207公里,分布于18个省、自治区。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基本上是"政府+市场"型,即政府积极参与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带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自主研发,努力达到批量生产并成功推向市场的模式。新能源汽车代表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不仅有利于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还能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基本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对我国物流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的加快,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根据中美双方在1999年达成的WTO协议文本,我国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放开目前对外商在中国国内开办流通企业的一些限制。我国物流业在放开物流市场之后,资金雄厚、经验丰富的国外物流业的大量进入对我国物流市场有何影响,如何提高我国物流行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已经成为物流界讨论的热点。本文将就WTO协议中有关物流业的相关条款对我国物流市场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展开一系列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菁  张娟 《综合运输》2007,(2):70-74
<正>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症结何在?未来我国大城市如何面对交通拥堵的挑战“?地铁是缓解大城市交通拥挤的必由之路”。中国工程院施仲衡院士如是说。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利用效率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一、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与利用效率现状1.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总体情况交通行业是资源占用型和能源消耗型行业,随着我国客货运输量的增长,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的规模逐年上升,能源消耗的增速高于全社会能源消耗的增速,成为我国用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据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交通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交通运输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交通运输业与农业均属基础产业,均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村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的非农业经济两部分。随着1979年以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农村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业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交通运输的发展又将使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可能。因此,研究我国交通运输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其内容大致包括: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二、交通运输业对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促进和制约作用;三、我国农村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从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到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30年来,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大背景和大框架下,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府管理职能不断转变,市场在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得到加强。实践证明,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推动交通运输业取得长足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