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由于山区混合型公路客运的特殊性,为了满足交通安全保障要求,从道路环境、车辆、驾驶员和交通执法四个方面展开调查与分析,选择层次分析法建立二级指标权重集,然后通过调查问卷对营运安全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商洛市六县一区的实例,说明该方法对评价山区客运安全是科学和有效的,其研究结果有利于统筹提高区域运输路线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受道路条件和不利气候条件影响,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均相对较高.本文以提升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水平为出发点,通过典型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实车试验,采集驾驶员生理指标数据,并以心率增长率作为表征驾驶员心理变化的指标,建立了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车辆驶离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起点的距离、车辆所在坡段的曲率和车辆运行速度的关系模型;提出了基于驾驶员心率指标的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路线安全性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标准和评价流程.本文模型充分考虑了连续长大下坡路段道路环境和车辆行驶特征,可以为山区高速公路路线安全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驾驶员是交通运行过程中的主体,在受到一定的干扰时,心理以及生理都会产生变化,导致驾驶行为出现问题。所以,对道路线形的舒适性进行评价,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评价指标的确定、多种信息的整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基于行车安全性考虑,注重以人为本理念,应用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理论方法以及动态心电仪和GPS等仪器进行多类型实车道路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建立驾驶员心率增量、车速、线形指标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应用模型讨论山区公路纵坡路段线形对驾驶员心理、生理影响.结果表明:直线下坡路段坡度3%~4%驾驶员心率增长均超过30%,心理最为紧张,较大坡度反而对驾驶员心理影响不大;直线上坡路段坡度与心理、生理反应相关性较差;弯坡组合路段线形综合指标与车速、心率增量近似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突变理论的基本原理为出发点,从居民出行满意度、交通方式经济性、城市交通可持续性三方面,构建了适用于突变评价法的城市客运结构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探讨了定性指标的量化方法. 根据作为控制变量的子指标的个数,考虑“互补”与“非互补”原则,利用尖顶型、燕尾型和蝴蝶型三种常见的突变模型的归一公式,自下而上求出各种交通方式的隶属度函数值. 针对突变理论用于评价时具有分值偏高的缺陷,提出采用线性方程进行得分变换的方法来解决. 依据不同交通方式及其所占的比例对城市客运结构评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加权计算,得到综合评价模型. 结合淮南市客运结构现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
驾驶员道路安全感受模糊评判模型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分析了道路各因素对驾驶员安全感的影响程度,建立了驾驶员对道路条件安全感受评价的定量描述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一典型事故多发路段进行了实例验证,发现在改造前后驾驶员对该路段的安全感量化值从3.324降低到2.628,这一结果能很好地反映驾驶员的实际感受情况,是一种度量驾驶员安全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检验政府监管人员、企业管理者、驾驶员、乘客四类不同出租汽车客运参与主体服务质量评价的一致性,以SERVPERF模型为基础,经过修正后构建了4 大类17 个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开展了杭州市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质量问卷调查,采用VIKOR方法进行了不同主体的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质量评价排序,以乘客评价结果为参照,发现政府监管人员、企业管理者、驾驶员对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质量评价偏高,其中驾驶员最为明显.结果表明,将SERVPERF模型与VIKOR方法相结合用于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质量评价排序有效,消除驾驶员的自满倾向对提高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质量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分为交通衔接枢纽、交通分离枢纽和公共交通枢纽.枢纽为人们出行提供乘车、下车、换乘、候车、获取信息、乘客集散、乘客逗留等服务.在分析此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论文确定了城市客运交通枢纽优化布局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定量指标、定性指标隶属空间确定的方法及指标权重向量的确定方法,即:向量统计法和矩阵统计法.建立了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模糊评价的数学模型,并以算例进行了验证.为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区域道路客运一体化物元分析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道路客运一体化是区域交通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区域道路客运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物元分析法构建区域道路客运一体化评价模型。最后将评价模型对长株潭城市群进行实例评价,验证了模型在区域道路客运一体化评价中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为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提供决策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来说,尤其是道路客运企业,客运驾驶员是整个生产生活中最大的影响因素,因此,对客运驾驶员做好管理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影响客运活动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对客运驾驶员的管理工作的不到位。简单的分析了道路客运中对驾驶员所存在的管理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沙漠环境下驾驶员安全特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沙漠公路道路交通环境下驾驶员驾驶特性与交通事故之间的作用机理,选择了影响驾驶员安全特性的主要因素,并利用驾驶适宜性实地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了影响因素与驾驶特性指标之间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沙漠公路驾驶员安全可靠性进行了动态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由于受特殊的道路交通条件、沿线自然环境以及驾驶员生理和心理特性的影响,沙漠公路中驾驶员表现出较强的事故倾向性;诸影响因素中,气温对驾驶安全性的影响最为显著,然后依次为持续驾车时间、驾龄和年龄.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能够为驾驶员提供优良的行车环境、可提高山区公路行车的安全性、降低山区公路交通运行成本.因此,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做好平面和纵面设计工作,并把握好相应的质量控制要点,提高设计和质量控制水平,为车辆的安全通行创造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高速公路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通冲突技术是交通领域新兴的一种非事故统计技术,采用该技术,以交通冲突数与交通量、路段长度的比值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对交通冲突进行仿真,结合模糊评价法,对高速公路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得到宁波市穿山至好思房高速公路上好思房方向照山岗隧道与霞浦互通区域的安全级别.实践表明:在高速公路安全评价中,与传统...  相似文献   

14.
影响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线形及组合不利、防护工程不到位、安全设施配置低、道路交通环境恶劣、养护不及时和安全意识薄弱六个因素,应从建设资金投入、工程质量标准、交通标志设立、养护机制和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华 《交通标准化》2013,(2):146-148
影响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线形及组合不利、防护工程不到位、安全设施配置低、道路交通环境恶劣、养护不及时和安全意识薄弱六个因素,应从建设资金投入、工程质量标准、交通标志设立、养护机制和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山区公路的路侧事故率较高,这与山区公路中缺乏防护设施的保护有关。为改善山区公路安全性能,降低车辆冲出路外的路侧事故,对公路路侧安全性设计原则进行研究,从而提高路侧安全设计水平。针对山区公路特有的特点,提出在山区公路中应加强路侧护栏的设置,路侧护栏作为公路上基本的交通安全设施,能减轻事故的严重度。  相似文献   

17.
万成 《交通标准化》2013,(14):109-111
近年来,我国在山区交通建设上投入加大,公路交通环境有了明显改善,这与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具有重要的关系。鉴于此,从山区交通安全的角度出发,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道路设施相关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18.
公路平纵线形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玮 《交通标准化》2009,(17):167-170
通过对影响公路安全性的路线线形设计进行详细分析,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影响公路安全的因素,而且对于改进公路路线设计方法和手段,完善公路路线设计评价体系,推动公路路线设计的科学化、智能化、可视化,发展和健全公路安全设计内容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公路路段交通安全评价方法无法评价而导致安全程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或因评价指标权重很难确定的缺点,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建立了公路路段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确定方法,提出事故树的修正结构重要度的概念,并以其为基础建立了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和综合评价模型方法。以平曲线路段为例对其进行了说明,最后选取实际公路路段数据对所设计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方法不仅可以评价出路段的整体安全程度,而且能够确定出导致路段安全程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