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与零部件工业的机会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已经进入重要战略转移的新时期,从以生产货车为重点,转变为以生产轿车为重点;并且决定加快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国家已经决定在一汽、二汽和上海布点立项建设轿车工业。此外,北京、天津和广州等地方政府也决定以一定的规模发展轿车。轿车工业起步,必然带动轿车零部件和材料工业的发展。因此,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将出现空前的机会。从发展趋势看,世界汽车制造业出现了新的变化。汽车整车生产厂家越来越多的从零部件厂商那里购进零部件,组装整车。据最近的统计,几个发达的汽车生产国的外购件比重已达50~70%。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汽车市场越来越庞大,汽车排放、交通道路安全畅通,以及燃油供需矛盾等问题日益严重化,汽车零部件节能减排和安全的创新技术进步将是今后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汽车零部件低碳经济和谐社会技术创新奖的评定办法以通过企业自报,和《汽车与配件》、《轿车情报》、东方汽车网编辑记者采访和核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3.
世纪论辩:中国汽车工业何去何从 长期以来,围绕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取向的讨论一直沸沸扬扬,论辩不休,见智见仁,莫衷一是.70年代封车节油的论辩,80年代中期"中国要不要发展轿车"和"合资发展轿车工业是不是卖国主义"的论辩,1987年"如何发展轿车工业",以及90年代以来的"路与车"和"发展私人汽车"的论辩.  相似文献   

4.
我国台湾的汽车工业起始于1953年,当时裕隆汽车公司与美国威力斯(Willys)公司合作生产吉普车;尔后,又与日本日产公司合作在台生产蓝鸟(Bluebird)牌轿车。前二十年,台湾的汽车工业发展非常缓慢;进入七十年代,福特六和、三富、三阳与中华等四家汽车公司相继成立,推  相似文献   

5.
近3年,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使汽车保有量尤其是乘用车保有量呈直线上升之势。售后市场成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众多汽配经销商竞相逐鹿之地。而售后市场的规模及容量又与汽车保有量及车龄密切相关。 据本刊权威测算,自1990年始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轿车目前的加权平均年龄仅4.1岁,仍处于青年时期。其中,1~3年(含3年)车龄的轿车保有量超过一半,6~9年(含9年)车龄轿车保有量仅占14.1%。同样,前两年增速超过轿车的SUV和MPV车市,车龄分别也只有4.95岁和1.62岁。作为载货车和客车生产大国的中国,截止到2003年保有量已经超过1700多万辆,因此,载货车自1990年起算,加权平均车龄相对较大,为6.53岁,客车为5.09岁。另外,自1990年至2003年我国共进口轿车105万辆,进口轿车  相似文献   

6.
2005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已达23.5%,成为按国别划分的细分市场中增长最快的;2006年前10个月,自主品牌轿车的国内市场份额已升至26.4%,按国别分首次超过日系、韩系、德系、美系、法系品牌,位居第一。以奇瑞等为代表的一批自主品牌汽车用实力说话,用数字证明中国快速增长的汽车市场绝不仅仅是用来"换技术"的,只要能果断抓住机遇,自主品牌汽车大有可为。2007年,自主品牌轿车国内市场份额这一对中国汽车工业非常关键的数字值得我们继续期待。  相似文献   

7.
豪彦  阿玮 《汽车与配件》1997,(23):14-14
上海汽车空调器厂是上海航天局所属上海新新机器厂和北蔡实业公司、中国华能技术开发公司上海公司联合投资、于1990年7月组建的联营企业,是一个研制、生产汽车空调装置的专业厂。 上海汽车空调器厂研制和生产的汽车空调装置批量供货有上海大众桑塔纳、桑塔纳2000轿车、北京吉普、一汽大众奥迪100轿车、捷达轿车、红旗牌轿车、天津微型车厂夏利轿车、重庆长安铃木汽车公司奥拓轿车、广州标致汽车公司标致505轿车、江铃集团的五十铃载货汽车等。  相似文献   

8.
1994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将汽车工业确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此,中国汽车工业进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近二三年,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的发展更是犹如井喷,火爆异常。200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高达444万辆,在全球已经处于“坐四望三”的地位。然而,业内一些有志之士从来没有停止过担忧和思考,并一再呼吁中国要想成为真正的汽车强国,必须拥有自己的开发能力、民族品牌和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9.
<正>伴随着绚丽的中国梦,我们告别中国汽车工业60周年及汽车合资企业诞生30周年,迎来了新的一年。中国汽车工业从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开始,整整走过了60年。从打造出第一辆解放牌卡车,到第一辆桑塔纳轿车在上海汽车厂组装成功,这期间经历了30年,30年后的今天,中国轿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整个60年难忘历程,中国汽车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已经  相似文献   

10.
印度塔塔汽车公司正与辽宁华晨汽车商讨合作事宜,准备将塔塔自主开发轿车引入中固,并在辽宁投资设厂,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如果这个项目成功,将是印度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大型制造业企业,将成为印度汽车工业加速“中国制造”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吴勇 《汽车情报》2005,(20):11-13
在今后几年内,伴随着我国汽车市场高速增长,汽车产能的急速扩张,国内汽车市场供过于求,如何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肯定会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而进军国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成为我国汽车企业寻求市场突破的一大出路。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轿车批量出口,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技术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同时汽车出口是检验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发达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汽车市场越来越庞大,汽车排放、交通道路安全畅通,以及燃油供需矛盾等问题日益严重化,汽车零部件节能减排和安全的创新技术进步将是今后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汽车零部件低碳经济和谐社会技术创新奖的评定办法以通过企业自报,和《汽车与配件》、《轿车情报》、东方汽车网编辑记者采访和核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即可开始启动。  相似文献   

13.
200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售后市场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久陵 《汽车与配件》2000,(16):14-15
1999年,中国汽车总产量183万辆,同比增长12.33%。其中各种吨位的货车类75.6万辆,各种乘员数的客车类50.8万辆,各种级别的轿车56.5万辆。而称之为汽车工业的另一条战线的农用车产量为320万辆。 据此,199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配套市场销售额为1052.8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26.8亿美元。这个数字包括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更包括大量民营企业的汽车零部件产量。 除了OEM这块市场之外,售后市场也相当可观,按1  相似文献   

14.
钟东 《世界汽车》2001,(9):9-12
中国轿车搞了很多年了.现在再说它是幼稚产业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实事求是地说,中国轿车目前仍没有走出幼年时期,在汽车工业中它对国家的贡献不如原先所想象的那么大.至少,中国轿车总是同中国市场需求有距离,同老百姓有距离.轿车要发展,包括轿车在内的中国汽车工业要发展.这里我们强调不要只谈轿车.一方面,"轿车"这个概念已经极大地束缚了我们的思想,而它同国际上通行的汽车统计方式不兼容.另一方面,汽车必将更多地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未来肯定有更多的中国普通百姓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汽车.  相似文献   

15.
我国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一个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汽车产业。"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和支撑条件。综观全球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无一不是有着一个具有强大支撑力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实际上,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左右着汽车  相似文献   

16.
一、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基本情况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伴随汽车整车工业发展起来的。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我国还没有像样的轿车工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更是为了发展我国自己的轿车工业,决定寻求国际合作。在“以市场换技术”的背景下,二十多年来,与世界各大跨国汽车公司合作,在我国建立了一批汽车合资企业。随着世界各大跨国汽车公司进入中国,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几乎也都来华投资,  相似文献   

17.
我国轿车工业由于技术水平较低,车价高,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在中国加入WTO后,受到的冲击将会很大,轿车零部件工业受到的冲击更大。因此,我国轿车工业应实施强强联合战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与国外大汽车公司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提高企业人员素;持形成相当的自主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汽车零部件行业在轿车发展中的重要性,从日本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过程,结合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提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汽车与配件》2010,(15):21-21
<正>随着汽车市场越来越庞大,汽车排放、交通道路安全畅通,以及燃油供需矛盾等问题日益严重化,汽车零部件节能减排和安全的创新技术进步将是今后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汽车零部件低碳经济和谐社会技术创新奖的评定办法以通过企业自报,和《汽车与配件》、《轿车情报》、东方汽车网编辑记者采访和核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20.
胡安生 《汽车情报》2006,(15):14-19
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建立始于1953年,当时主要是依托一汽的建设,以及后来的二汽的建设,是为卡车的零部件作配套生产。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轿车工业的起步和发展,我国整车企业通过与跨国汽车集团(6+3)合资,引进国外技术生产轿车。同时,国际汽车大公司在国外的零部件原配套供货商,纷纷紧随整车公司一同进入中国,新建合资或独资企业,相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建立本土化的轿车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零部件产业步入了成长期,为轿车配套使产业技术含量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