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公路桥隧相接的结合型式采用桥梁伸入隧道设计方案,通过设置枕梁和增大明洞净空高度的措施确保结构稳定,减少隧道洞口大开挖,避免洞口边仰坡失稳滑塌、生态环境破坏;对于桥梁桥台与隧道洞门距离较近路段采用短路基相接,并采用填石路堤结合路基冲刷防护保证短路基稳定安全,通过施工技术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对山区公路设计和施工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灾害情况下的破坏程度,将运营铁路隧道洞身破坏分为局部破损和洞内坍塌两种形式。针对局部破损情况,提出拱圈补强和边墙加固的应急抢修对策;针对洞内坍塌情况,分别针对以隧道形式和以路堑、明洞或棚洞形式通过的快速抢通方案,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期为铁路隧道应急抢修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强震后高烈度艰险山区抢通交通生命线是一个难度极大的工程。依托汶川特大地震汉清路九金段震害调查及抢通实地踏勘,对汉清路九金段震害及抢通处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九金段主要受水毁影响,应注重对临河路基边坡的加固防护,提高抗冲刷能力,防止暴雨期泥石流改变河流形态而冲毁路基,并注重对道路有严重威胁的危岩的清理。对罕遇地震后高烈度艰险山区交通生命线的抢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长春 《北方交通》2012,(5):125-128
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既要与隧道洞门结构形式相协调,又要与洞顶截排水设施、洞口附近的附属设施、洞口坡面防护等进行合理搭配,并满足公路隧道洞口结构使用功能。以辽中环线本溪至辽中段高速公路、丹东至通化高速公路、沈阳至本溪高速公路等项目为例,探讨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公路隧道建设规模也日益增大,特别是山区特殊地形地貌区域出现了大量的傍山隧道.目前对于傍山隧道在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认识不够的现象,如洞口刷坡过高使变仰坡在施工中出现塌方、地表沉陷等.对于偏压洞口.传统上采用的端墙式洞门及带耳墙的偏压式明洞,会导致山体内侧边坡开挖过高.施工后对原生植被的破坏很难恢复,圬工体积过大.隧道洞口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等问题。因此山区隧道设计的一个基本思路应是:因地制宜.顺势而为。  相似文献   

6.
隧道洞门结构起到稳定洞口边仰坡,防避洞口上方坍方落石.通常采用浆砌石块或现浇混凝土支挡构造:洞门型式除考虑受力条件外,还应与环境及相邻建筑的自然景观相协调,所以要特别重视洞门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长沙至玉屏段黄板桥1号隧道洞口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该洞口山体稳定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洞口削坡对山体稳定性的影响,并说明了此种情况下隧道洞门结构的设计原则、采取锚固桩及圬工防护的必要性、施工工序的合理安排和施工注意事项,并强调了洞口截排水的重要性等。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公路隧道里程不断增多,伴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隧道越来越多。在隧道运营管养的过程中,隧道照明设计的重要性不断突出,本文将对公路隧道与城市隧道照明设计的区别进行讨论,包括洞门形式、断面形式、隧道运营方式引起的区别,洞口减光设施,洞口照明和短隧道照明设置的区别,并且谈到了光导管技术在两者中的适用性。使隧道照明设计更为合理,降低隧道照明系统能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文中结合江罗高速围仔隧道进洞方案,通过对出口端洞口地形、地质条件的调查,确定采用"零进洞"开挖施工工法,确保洞口浅埋段的进洞安全和隧道洞口周围的植被保护,维持原有地形地貌。总结隧道洞口前置式洞门施工方法,实现稳定边仰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为类似隧道进洞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通沈高速公路吉林段赤柏隧道出口洞口坡积碎石地层加固及偏压处理技术进行总结,为类似工程的修建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地震灾害场景下,面向应急的救援路径规划需要兼顾救援效率和交通抢通对救援的影响,以支撑有限交通资源的高效利用,避免交通拥堵或瘫痪耽误应急救援行动.通过定义面向应急需求的交通网络、交通路线的通行成本和交通线的通过性等,对救援与抢通路径规划问题进行了描述;将最优救援路径和最优交通抢通方案作为该问题的约束条件,基于双层优化方法建立了双层路径规划模型以实现集成优化并构建了模型求解方法.经案例仿真分析,本文提出的救援路径规划模型可以生成准确、高效的应急救援与交通抢通集成方案,可以为具有针对性的交通管制措施的拟定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地震应急救援行动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山地城市的路网结构特殊性,根据山地城市路网模型,提出了山地城市道路的连通率的计算方法,然后基于蒙特卡罗的模拟算法对震后路网可靠指标进行评估,并对山城重庆某局域路网进行了震后路网可靠性评估,分析评估结果为应急救护中心的选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德才 《交通标准化》2007,(11):149-151
城市应急系统的出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多年来,我国在消防、地震、洪水、森林火灾等领域已逐步建立了应急指挥机构和救援队伍,然而在城市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方面还有不足之处.故应联合社会各类救援部门,充分组织、调动和利用分散的各种资源,建立适当模式的城市道路交通事件救援系统,设计以点带线、以线覆面的指挥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膨胀岩隧道洞口段施工中变形问题较为多见,整治有一定难度。阐述玉蒙铁路新寨隧道进口段施工过程中隧道洞口的变形情况、变形处理方案、支护措施及效果监测。研究能够为浅埋膨胀岩隧道洞口段的变形处理提供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15.
震后道路应急检查的主要目标是对地震灾区道路、桥梁和涵洞进行检测,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和结构的基础资料,评估结构的震害程度,提出临时维修处置建议,为后续修复、加固或重建提供技术依据.对桥梁结构进行震后应急检查,掌握结构的现状和震害情况,对灾后"保通"和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以4.14玉树地震造成严重破坏的西航桥、退水渠一号桥、退水渠二号桥和禅古村支线桥为例,介绍了玉树地区桥梁的损伤状况和应急处治措施,对灾害及突发事故下桥梁损伤评估与修复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国内外交通事故救援现状,重点分析了我国道路救援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从将道路交通救援工作依托于城市紧急救助系统、加强事故现场交通管制、强化黄金1小时救护制和对交通事故救援预案重新分级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南京长江隧道为研究背景,分析隧道火灾可能带来的结构损伤、人员伤害及救援难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应急响应流程。运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PYROSIM建立隧道物理模型,计算分析火灾发生过程中风机风速对烟气蔓延速度、浓度和温度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选择3.0m/s纵向通风作为临界风速,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隧道火灾时人员疏散、车辆及装备救援以及现场救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隧道空间的结构具有特殊性,在其内行车火灾事故经常发生,且危害巨大.结合浙江省某一高速公路隧道群内行车火灾安全事故,针对高速公路隧道行车火灾安全事故的基本特征,提出预防对策,并结合近几年来高速公路隧道行车火灾安全事故应急施救的实践,总结火灾安全事故应急施救经验,可为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公路山岭隧道因强震受损情况,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对隧道净空、衬砌厚度、衬砌强度、裂缝及渗漏水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检测,依据现行规范对其进行了技术状况评估。结果表明:隧道衬砌、路面、洞门结构及机电设施良好,可确保隧道安全运营;但需采取一定的堵漏措施,防止地下水渗流对隧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不确定信息下应急救援路径选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迅速有效的震后交通疏散及道路管制措施对降低地震损失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定义路网疏散连通度和安全行驶路线,对不确定信息条件下救援疏散和路径选择问题进行描述.将避难点分配、路径规划、车辆容量,以及不确定通行能力作为该问题约束条件,确立了以公交疏散问题为基础的应急救援车辆路径选择模型.考虑到模型仿真的局限性,转化为相同发车间隔下的公交均衡调度问题进行求解.以唐山抽象路网和人口分布为基础进行仿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不确定信息条件下选择安全救援路径,当救援车辆途中遇阻时,只需调整交叉口转向策略即可顺利通行,保证了救援调度工作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