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梁桥施工顺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浇结构层与梁端湿接头浇筑先后顺序以及二次负弯矩预应力筋张拉先后顺序是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体系桥梁施工的关键工序.通过实例计算分析后浇结构层与梁端湿接头浇筑的先后顺序;同时,利用实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二次负弯矩预应力张拉的先后顺序.通过对比分析,对预应力砼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梁桥的受力、施工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更好的为工程服务.  相似文献   

2.
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梁桥施工顺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浇结构层与梁端湿接头浇筑先后顺序以及二次负弯矩预应力筋张拉先后顺序是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体系桥梁施工的关键工序.通过实例计算分析后浇结构层与梁端湿接头浇筑的先后顺序;同时,利用实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二次负弯矩预应力张拉的先后顺序.通过对比分析,对预应力砼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梁桥的受力、施工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更好的为工程服务.  相似文献   

3.
通过结合工程实例,对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得出了先简支后连续桥施工工艺优化的结论。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有其独特的施工工艺与控制过程,该种桥梁的施工控制与施工工艺的核心内容是要保证桥梁在日后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好的连续性。但由于先简支后连续梁结构的实际施工过程通常与设计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别。目前通过对大多数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观察发现,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的负弯矩区是桥梁病害的多发部位。现浇湿接头承受着最大的弯矩和最大的剪力,因此,湿接头的浇筑顺序与负弯矩的张拉施工顺序是控制的重点。对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的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5):107-108
基于简支梁变双支座连续梁桥的优越性,以咸阳渭河大桥五跨预应力简支变连续双支座箱梁桥为依托,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施工过程中简支阶段、体系转换阶段和成桥阶段的变形、内力、应力和支反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以体系转换阶段箱梁受力最不利,但全过程箱梁截面应力值较小均小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结构安全可靠;次边墩墩顶双支座支反力的差异可以通过调整两侧主梁刚度来减小。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12):119-120
后浇结构层与梁端湿接头浇筑先后顺序以及二次负弯矩预应力筋张拉先后顺序是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体系桥梁施工的关键工序,针对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施工,结合某桥梁工程实际情况,对桥梁施工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不同施工环节的要求,特别是湿接头浇筑和预应力张拉,以此为此类桥梁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对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进行分析,阐述了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作用与优势,详细论述了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包括梁预制和存梁、连接接头位置和钢绞线、支座安装、负弯矩张拉、连接段浇筑、桥面铺装施工。施工人员通过掌握这些内容,更好地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增加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虽然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在支座处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处施加了预应力,但仍然存在桥面板拉应力过大导致混凝土开裂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以山东省广饶县小清河特大桥2 号主桥为例,在对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的设计难点及其相关技术措施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基于部分组合技术及桥面板混凝土分步浇筑技术,对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的支座处负弯矩区的受力性能进行优化设计。基于Midas Civil 有限元模型,重点对该组合梁桥负弯矩区的抗裂性、支点反力及全桥刚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时使用部分组合技术和桥面板混凝土分步浇筑技术,桥梁营运期内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始终受压;仅采用部分组合技术或桥面板混凝土分步浇筑技术,桥梁营运期内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受到拉应力作用,且拉应力较大。由此可知,综合使用部分组合技术和桥面板混凝土分步浇筑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的拉应力,防止混凝土桥面板开裂,改善桥梁耐久性。  相似文献   

8.
先简支后连续刚构T梁桥由于具有受力合理、施工方便的特点,越来越多应用在各地的新建桥梁中。但负弯矩区的施工质量较容易被忽视,而负弯矩区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桥梁使用安全和寿命。结合福建省街面电站大田县库区高才、坑里大桥的施工,分析该桥型负弯矩段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9.
介绍唐港高速公路沙河特大桥8孔一联续空心板兴施工情况,内容涉及空心板梁的预测,张拉,架设,湿接缝藻注,负弯矩张拉压浆,临时支座拆除等,先简支后连续的施工细节。  相似文献   

10.
李栋材 《交通标准化》2010,(10):103-105
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结构兼顾了简支与连续体系的优点,可以减少桥墩上的伸缩缝,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和行车的舒适性,既施工方便又经济合理。在这类桥梁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对负弯矩区孔道压浆的质量进行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某变截面连续梁为背景,阐述了挂篮悬臂浇筑法和落地支架现浇法两种施工方法对桥梁内力的影响.通过施工过程模拟,对桥梁在两种施工方法下的内力及变形进行计算;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将不同施工方法的工期和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梁的弯矩、变形受施工方法的影响较大;与挂篮悬臂浇筑法相比,采用落地支架施工的PC连续梁负弯矩减小,而正弯矩增大,边跨跨中的竖向挠度增加,同时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组合梁斜拉桥在悬拼施工时,索梁锚固区斜向裂缝的开裂机理,从实际受力状态出发,分析了该区域桥面板剪应力和正应力的分布特点,并结合应力莫尔圆理论给出了裂缝成因及其形态特征;基于相关规范及桁架模型,提出了斜向配筋和L形配筋设计的抗裂措施;通过台州湾跨海大桥实例分析,验证了锚固区桥面板的应力分布特点与配筋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悬拼施工时,锚固区桥面板的面内剪应力主要由拉索索力的竖向分力和水平分力提供,纵、横桥向正应力主要由吊重荷载引起的斜拉桥整体弯矩、拉索索力增加引起的局部负弯矩和局部承压提供;纵桥向正应力的增加是引起索梁锚固区主拉应力变大的主要原因,当主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桥面板存在较大的斜向开裂风险;考虑到局部承压的作用,裂缝一般首先出现在索梁锚固点附近的桥面板顶部;当逐渐远离锚固区时,局部负弯矩及局部承压影响减小,桥面板顶板正应力减小,主拉应力减小,裂缝的发展方向与纵桥向夹角逐渐减小,同时,桥面板底板正应力由压应力变成拉应力,主拉应力增大,裂缝产生贯通的可能性增大;基于混凝土板斜向开裂的桁架模型,对索梁锚固区配置L形抗裂钢筋,顶板最大主拉应力降低了1.26 MPa,其中,纵桥向正应力最大可减小0.91 MPa,面内剪应力可减小0.50 MPa,即配置抗裂钢筋能够达到一定的抗弯和抗剪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箱形梁长悬臂板的内力分布规律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着重研究悬臂长度、泊松比、板厚等参数对悬臂板内力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轮压荷载作用下,长悬臂板内会产生较大的正弯矩,其最大值约为悬臂根部最大负弯矩的一半;随着轮压荷载作用位置的变化,根部负弯矩具有特殊的变化规律,当轮压荷载离悬臂根部的距离较大时,根部负弯矩近似按线性规律变化,根部最大负弯矩基本不随悬臂长度而变;泊松比和板厚对悬臂板内力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为预测界面焊钉锈蚀后钢-混组合梁抗弯承载力, 考虑了焊钉锈蚀后其抗剪强度与混凝土黏结强度和有效面积降低对焊钉抗剪承载力的劣化影响, 提出焊钉锈蚀后组合梁抗剪连接度和锈蚀焊钉抗剪承载力系数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基于塑性简化计算假定, 采用焊钉锈蚀后组合梁抗剪连接度对其抗弯承载力进行折减, 建立了焊钉锈蚀后组合梁正负弯矩区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 分析了23根组合梁抗弯承载力试验结果, 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 在焊钉锈蚀率低于10%时, 试验梁正负弯矩区抗弯承载力的试验值与提出公式的理论计算值非常接近, 其中正弯矩区试验值与计算值的平均比值为1.00, 变异系数为0.04, 负弯矩区二者平均比值为1.01, 变异系数为0, 由此可见,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简化计算方法可用作界面焊钉锈蚀率较小情况下钢-混组合梁抗弯承载力定量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自然环境中的钢-混凝土双面组合箱梁受到日照作用影响,在梁体内部会产生温度应力。对某地的日气温变化及日照辐射量进行计算;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仿真分析,计算双面组合箱梁截面在日照条件下的温度分布,对比分析正负弯矩区截面温度分布的异同,得到组合梁表面日温度变化规律;选取温差最大时的数值结果进行分析,用多项式拟合沿梁截面高度温度梯度分布。  相似文献   

16.
在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负弯矩区,由于混凝土板受拉,使翼板容易开裂,造成耐久性下降。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翼板开裂的影响因素及开裂控制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对组合梁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进行比较分析,可为组合梁负弯矩区开裂及控制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magnetomechanical coupling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Q235 solid round steel model specimens in NIM-200HF magnetomechanical coupling equipment. Hysteresis loops were obtained in different magnetic fields and stresses. Magnetization curves were also achieved at different stresses. Influence of the applied stresses on the hysteresis loops was investigated. The stress sensitive region and linear stress sensitive region of magnetic induction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model specimen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dependence relation of magnetic induction versus applied stresses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optimum magnetic field was determined in the stress sensitive range of magnetic induction, which builds a basis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NDT) of stress with the total magnetic flux for steel structure. Based on modified Jiles-Atherton??s model of magnetic hysteresis, the hysteresis loop for Q235 steel 4-mm diameter model specimen was numerically simulated, which was well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8.
对钢—混凝土双面结合梁在支座和跨中的截面刚度进行了分析研究,按照中和轴在钢梁内、下翼缘混凝土板内两种情况分别对钢-混凝土双面结合梁截面刚度进行了计算。在连续梁中选取了一跨为独立分析单元,将其看作分段等刚度梁,并对该梁在正常使用阶段的变形进行了计算。按照结构力学原理得出了在均布荷载和梁端弯矩作用下梁的跨中挠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运用最小弯曲能量法和应力平衡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混凝土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就不同成桥状态下收缩徐变对主梁弯矩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收缩徐变对结构受力影响的普遍规律,收缩徐变在斜拉桥桥塔附近梁段将产生负弯矩、在跨中附近梁段将产生正弯矩。得出了主梁中预应力的配置以及弯矩的调整情况都会对收缩徐变改变主梁弯矩的程度造成影响这一结论。并对不同成桥状态下收缩徐变趋于稳定后的主梁弯矩进行了比较,得出不同成桥状态下收缩徐变趋于稳定后主梁弯矩比较接近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20.
钢-混凝土双面组合箱梁是由两个H型钢作钢骨架,并与上下两块混凝土板组合形成的箱形截面,可用于连续梁的负弯矩区。推导得到了负弯矩区截面弹性刚度和塑性极限弯矩的计算公式。建立集中力作用下双面组合连续箱梁负弯矩区的Ansys分析模型,得到了组合梁的荷载挠度曲线、截面应力和应变变化曲线以及钢与混凝土交界面的纵向滑移分布。与双主梁组合梁和普通组合箱梁的受力性能做比较,显示了双面组合箱梁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