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揭示不同尾号限行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得到令政府和小汽车拥有者都满意的限行方案,研究基于效用函数和博弈论模型的尾号限行方案制定方法。首先,在分析政府和小汽车拥有者的动态博弈过程基础上,分别定义政府和小汽车拥有者的效用函数;然后,构建小汽车尾号限行方案的非合作动态Stackelberg博弈模型;最后,设计基于种群多样性控制策略的遗传算法,并利用Python对所建模型编码求解。以兰州市为例进行模型验证,研究表明,优化尾号限行方案下小汽车拥有者的平均出行成本基本没变化,政府的平均社会效用值提高1.062×107。因此,依靠理论模型制定的小汽车尾号限行方案,不仅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还能更好发挥限行方案功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私有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挤和大气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为解决此问题,一些地区采取小汽车尾号限行的措施。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此项措施,从边际个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间的关系分析得出小汽车尾号限行只能在短期内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并不能作为长期政策实施。最后,提出更为有效的解决交通拥挤现象的措施——公交优先和拥挤收费。  相似文献   

3.
浅析机动车“尾号限行”政策——基于法经济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延续了奥运期间机动车“尾号限行”的交通管制措施,并在限行方式上做了调整.该类抽象行政行为对行为对象的权利和义务产生很大的影响,也涉及了多方的利益冲突.在总结传统法学观点和分析思路的基础上,利用“公共利益理论”论证了机动车“尾号限行”立法的经济学依据,并且引...  相似文献   

4.
提出根据各尾号小汽车空间分布特征计算尾号出行OD矩阵的方法,基于公平性原则,构建尾号限行方案优化模型.上层模型以工作日(周一~周五)车辆总走行时间最小为目标,以各工作日每辆小汽车早高峰平均走行时间基本相同且每周各尾号限行次数不大于1为约束,给出限号方案;下层模型基于用户均衡原则分配OD交通量.限号方案与分配结果相互作用,达到均衡状态时可得最优限号组合方案.为验证模型,以D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基于经验的限号方案相比,优化方案下路网通行效率可提高5.35%,工作日车辆总走行时间降低0.894×105h,日均单车走行时间减少4.5 min.  相似文献   

5.
城市小汽车尾号限行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交通问题随着城市人口密度和小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而逐渐突显,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热门话题和难题。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小汽车尾号限行"来解决交通问题,在短期看是有效果的,但在长期看不能很好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汪娟  孙艳  赵芳芳 《交通标准化》2011,(21):153-158
北京的私家车拥有量日益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适度调节私家车拥有量并合理引导私家车的使用,是目前缓解交通拥堵的主要对策。调查研究北京市私家车车主拥有小汽车的目的及其使用特征,将会为相关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对412位私家车车主的调查表明:人们购车的主要原因为"节省时间"、"出行更自由",而"交通拥堵"是影响其驾车的首要因素。在尾号限行日,相关车主更多地转向公共交通和出租车方式。因此,提供方便快捷、高品质的公共交通服务,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对于小汽车的依赖。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交通拥堵治理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和难题。本文对交通拥堵的影响因素分析后,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城市居民实行尾号限行后对小汽车的需求、停车位需求和汽车业影响,指出用尾号限行来治理交通拥堵只会产生短期效益,对城市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没有一点好处,进而对缓解城市拥挤提出一些建议,以便实现我国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用PMIO剂量一效应函数、人力资源法、污染损失率法分别对兰州市实行尾号限行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值进行估算,并以上述估算结果为基础,说明实施尾号限行后带来诸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北京从2008年奥运会后就开始实施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至今已经进入第三轮,最新一轮政策有效期至2012年4月10日;广州亚运会期间也实施了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从社会、经济、交通等多个角度对机动车限行实施效果和风险进行分析,可供制定相关交通管理政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城市尾号限行方案设计与评估决策水平,制定了统一规范的设计流程,将出行目的分为基家工作、基家上学、基家购物、基家其他、非基家出行等5类,建立了交通方式划分模型;基于层次分析法以路网运行车速、拥堵里程、改善路段数量、节点改善数量、流量均衡、实施难度等6项指标,建立路网运行评价模型,实现了各评价指标的量化分析.依托重庆主城区交通大数据,以重庆为案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重庆交管部门根据评估最优方案进行了实施,桥梁限行实施后,实际运行车速和拥堵里程分别为23.8 km/h,171 km;模型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2.9%,5.2%;预测精度较高,达到了实际应用要求,可为其他城市尾号限行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1.
磁悬浮列车高速运行时受到较大气动升力作用,尤其是尾车向上的气动升力较大,易使悬浮性能恶化,甚至导致悬浮控制系统失效,影响列车的乘坐舒适性及运行安全性,因此亟待开展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尾车升力特性研究及改善工作. 对开展过风洞试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列车表面压力系数与风洞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并加装气动翼改善高速磁悬浮尾车气动升力,研究了气动翼角度、数量对尾车气动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仅安装一个气动翼时,其自身的气动升力随角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尾车气动升力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气动翼角度为12.5° 时尾车升力最小,与原始磁悬浮列车相比气动升力系数减小3.9%,气动翼及尾车气动阻力略有增加;以气动翼与车体切线角度保持不变为基准在尾车安装多个12.5° 气动翼,不同位置气动翼的气动阻力基本相同,气动翼数量增加后尾车气动阻力随之增大;不同位置气动翼的气动升力存在差异,向鼻尖方向气动翼的气动升力递减,尾车气动升力随气动翼数量增加先减小后趋于稳定;各方案中安装2个气动翼的磁悬浮列车气动性能相对更优,与原始磁悬浮列车相比尾车气动升力减小4.6%,整车阻力仅增加1.4%.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明线运行的高速列车气动性能,以头车气动阻力和尾车气动升力为优化目标,对高速列车头型进行了多目标自动优化设计.以某新型高速列车为原型,建立了包含转向架区域的高速列车参数化模型,提取了7个设计变量,分别控制鼻尖高度、端盖开闭机构顶端高度、驾驶室车窗高度、水平最大外轮廓线横向宽度、头型中部辅助控制线凹凸度、转向架区域横向宽度和隔墙倾角,并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作用在列车上的气动力,通过多目标遗传算法自动更新设计变量,实现了高速列车头型的自动优化设计.对优化目标与设计变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室车窗高度和转向架区域横向宽度对头车阻力影响最大,头型鼻尖高度和中部辅助控制线凹凸度对尾车升力影响最大;优化后得到6个Pareto最优头型,与优化前的头型相比,头车阻力最多减小3.15%,尾车升力最多减小17.05%.   相似文献   

13.
城市居民购买小客车表面看是居民的个人行为,其实不然.居民除对小客车拥有所有权、使用权外,还有对路网容量、环境控制等社会公共资源的占用和影响.实际要购买的是包含小客车在内的汽车使用的整个支持服务系统.本文从北京小客车发展速度、规模及对道路交通、环境污染的影响等方面入手,运用博弈方法和“公地悲剧”理论,分析了小客车无节制购买的后果——超出容量、全体受损,举例验证了目前北京限购小客车措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通过北京小客车限购措施实施百日的调查统计数据,展示了限购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纵断面线形,分析路段通行能力差异性,从小客车驾驶员角度分析、计算能看到前车和前车尾灯时的最小纵坡视距,提出了以控制车流扰动过大和保证减速舒适性为目的的纵坡限速方法,并以此建立了基于驾驶行为和纵坡路段服务水平的纵坡限速分析模型.实例计算表明,通过该模型获得了邵怀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80 km/h路段的最佳限速值为100 km/h,从而对山区高速公路的路段最佳限速值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础设施扩容为主的道路交通和轨道交通建设,成为目前各大城市普遍采取的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手段,由于轨道交通建设存在资金和建设时间持续问题,如何对有限的道路交通资源重新划分成为治堵工作的关键.本文以综合交通模型为基础,形成以地面公交路权优先为突破口的交通系统容量优化方法,提出交通系统人次容量定义,构建度量舒适性和可控性的评判标准,建立层次化的公交专用道布设方法,动态调整地面公交和小汽车的路网资源比,保障地面公交路权,达到小汽车和公交出行时耗的相对均衡,实现交通的个体最优向系统最优的转化,形成一条落实公交优先的新路径.最后以广州市为例,将容量分析技术应用到实际路网,提出以公交专用道方案为主的道路资源定量分配方案,落实公交优先,指导广州市交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车钩箱中心线相对车底架中心线存在横向偏差及对制动时机车动态性能的影响规律,测量了八轴机车底架几何参数.测试结果发现,车钩箱偏离车底架中心线范围约5~10 mm.根据测量结果,考虑国内重载机车常用的车钩缓冲器装置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具有时变弧面接触特性的钩缓动力学模型和由2台八轴机车组成的列车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横向偏差的车钩摆角、车体横向错位以及机车行车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厂线试验条件下,若车钩箱偏离中心线距离越大,制动后车钩摆角与车体横向错位增大,行车安全性越差.为保证行车安全性,车钩箱偏离距离应不超过9 mm.   相似文献   

17.
重载铁路装车端通常为组合列车和单元列车混行,空车调配的结果影响其装出重车列的组合作业。为提升线路能力利用和加速货物运输,基于装车站对到达空车的需求,研究协同装出重车列组合优化的空车调配问题。以最小化空车列到达惩罚、最大化装出重车列组合数及最小化装出重车列组合等待时间为目标,以线路通过能力和技术站技术作业能力等为约束,构建重载铁路装车端空车调配多目标0-1规划模型,并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进行求解。以包神铁路东线空车调配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的空车调配方案能够使各装车站对到达空车列的惩罚值为0,与传统空车调配方法相比,有效减少了装出重车列的组合等待时间,能够为重载铁路装车端空车调配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