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汽车防抱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车辆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模糊控制算法,并对基于滑移率的模糊控制防抱制动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ABS防抱死系统 ABS是一个在制动期间监视和控制车辆速度的电子系统.它与常规的气制动一起工作.ABS在所有时间内监视车轮速度并在车轮趋向抱死的情况下控制制动.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轨列车转向架基础制动方式,对踏面制动热流密度进行推导,建立了车轮制动过程瞬态温度场和应力场三维有限元模型,重点分析了城轨列车在两次紧急制动和全程往返制动两种极端情况下,车轮踏面温度和热应力变化规律.车轮踏面所受的应力是垂直载荷、横向载荷和热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适用于Hertz接触理论,机械载荷对车轮踏面的作用效果采用Hertz接触应力来衡量,根据温度和热应力模拟结果,评估了城轨列车车轮的服役安全性,为发展城轨列车的制动方式和制动技术提供了比较可信的理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城轨车辆装配的工艺流程,介绍了目前城轨车辆装配采用的主要布局模式.以某典型城轨装配车间为例,利用布局和物流路径图、F-D图等对车间原始布局和物流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据此对车间布局进行改善,得到新的车间布局和物料搬运路径,并对改善后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改善前相比,改善后大大缩短了物流距离、减少物流量和拥堵,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装配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工程机械车辆的制动系统可分为脚制动系统、手制动系统和辅助制动系统,一般应至少具有脚制动和手制动两个制动系统。介绍了TL-210型推土机的制动系统。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城轨车辆运行过程中轮轨接触温升对弹性车轮的影响,通过建立弹性车轮轮轨三维热接触耦合有限元模型,采用整体输入热流和对流换热的计算模型为基础的传热计算方法,分析车辆在设计时速100 km.h-1运行和全滑制动、蠕滑制动、运行三种工况下对弹性车轮附近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弹性车轮在滚滑制动和长时间平稳运行过程中,弹性车轮各部件的平衡温度均在材料的许用温度范围内;当车辆在高速紧急制动全滑过程中,轮轨温度急速增加,将导致踏面磨损并加速车轮弹性元件老化。  相似文献   

7.
结合西郊线有轨电车车辆特点,介绍了液压制动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有轨电车制动策略,通过对有轨电车一年来制动系统典型故障、制动基础单元及制动控制元件故障的分析,制定了制动系统故障的解决方案,并将检查要求完善到日检、月检修程中,从根本上消除同类故障隐患。  相似文献   

8.
ABS介绍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任务是防止由于制动力过大造成的车轮抱死(尤其在光滑的路面上),从而使得即使全制动也能维持横向牵引力,保证了驾驶的稳定性和车辆的转向控制性以及主、挂车制动结合的最佳效果.同时保证了可利用的轮胎和路面之间的制动摩擦力以及车辆减速和停车距离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地铁车辆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的组成、制动模式和防滑控制功能。着重研究了制动过程中制动力计算与分配及不同阶段的制动响应。研究结果可为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在性能检测试验台研制及我国地铁车辆应用检修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在巷道中,地下无轨车辆行驶制动的稳定性与制动系统性能密切相关.基于LCB和PosiStop制动液压系统及其原理,提出了在2 m3铲运机上采用PosiStop制动系统,并进行了设计、计算与应用分析.实际使用效果表明,在2 m3铲运机上采用该新的制动技术,可提高地下铲运机的安全性能,满足地下安全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对车辆实现快速故障诊断的需求,设计并开发了基于KWP2000的车载信息采集系统。系统采用嵌入式ARM Cortex-M3芯片为控制单元,可实现发动机ECU与采集设备之间稳定可靠、快速的数据通信,实时采集车辆的速度、故障码等数据,便于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移动式矿用设备故障监测及诊断系统,系统由车载在线监测单元、无线网络、监测诊断中心3部分组成.移动式设备分系统通过无线网络联成一个集成统一的整体.从数据采集传输、管理和应用3方面论述了该故障监测诊断系统,以及车载单元与监测诊断中心信息管理功能的实现,为移动式设备的故障监测诊断应用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汽车故障的复杂多样以及无法实时诊断的情况,提出了基于规则的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该系统运用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的知识填充知识库,运用人工智能的理论,以产生式规则作为知识的表示形式,采用基于故障树的分析方法,运用正向推理,达到对汽车基本故障诊断的目的,实现对汽车实时故障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故障检测与隔离是保证组合导航系统容错性能的重要措施。本文针对车辆导航系统的可靠及安全性需求,分析了组合导航系统的传感器故障特性,建立了包含三个数据通路的车辆组合导航系统容错设计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故障检测与隔离算法。该算法利用数据的相关关系,采用正常条件下的导航历史数据建立统计PCA模型,通过一定的统计量控制限检验新的导航数据样本相对于模型的背离程度实现故障检测,并根据不同数据通路的故障检测结果动态调整导航子系统的有效性因数,从而隔离故障造成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现简单,能够有效实现对组合导航系统故障的检测与隔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车辆集中润滑系统的应用研究,开发了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通过无线网络将分散的各车辆集中润滑系统进行联网,完成了对各车辆集中润滑系统的集中管理,该系统具有远程调控、实时数据监控、报表自动归档、故障自检及报警功能.将车辆集中润滑系统的管理由原有的粗放式、分散式工作模式提升到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阶段,对客车、公交车、商用车领域集中润滑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将人工神经网络和基于案例的推理技术相结合,应用于车辆故障诊断系统中,建立了应急故障诊断模型;基于此模型,研究了车辆维修案例的表示方法并设计了CB神经网络的学习规则,通过系统的仿真训练和仿真诊断,该模型有效地提高了故障诊断的效能,满足车辆应急故障诊断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汽车电控发动机故障多,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的事实,结合模糊逻辑、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各自的特点,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的发动机的故障诊断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Visual Basic 6.0、MATLAB 7.0和Ac-cess数据库等软件来实现系统结构,对系统的整个流程,尤其是关键点和重难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诊断系统能对电控发动机故障进行快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故障树原理分析主机遥控系统的故障,着重说明故障树的建立方法,并以NABCOM-800主机遥控系统为例,分析故障树的建立过程以及发生故障后如何分析故障以便及早确定故障点。  相似文献   

19.
围绕轨道车辆普遍采用的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介绍了制动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控制原理,分析了制动系统的技术特性,总结和探讨了制动系统智能化的技术发展趋势,从制动系统的智能控制与智能维护两方面,对制动系统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研究结果表明:轨道车辆制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机电气(液)”耦合的动态时变非线性控制系统,其服役过程与故障行为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小样本性的特征;在制动系统控制技术方面,相较于理论制动力控制,速度黏着控制和减速度控制2种制动控制模式在处理外界干扰影响时控制效果均有所提升;针对制动系统控制中存在的外界干扰、性能衰退或潜隐故障等不确定因素,基于参数辨识和闭环反馈的自主智能控制是制动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核心目标是实现外界干扰的自适应、性能衰退的自保持以及潜隐故障的自调节;在制动系统维护技术方面,制动系统运用维护主要涉及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对于故障预测与状态评估的研究还很少;充分利用制动系统服役状态信息,加强多源因素耦合作用下的制动系统服役行为与演化规律研究是制动系统智能维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应进一步开展制动系统的服役性能一致性分析评价、传感器布局优化和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升轨道车辆牵引动力传动系统的动态服役性能,保障服役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了牵引动力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了齿轮动力学、滚动轴承动力学和机电耦合效应的分析理论与研究方法,探讨了其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在牵引动力传动系统动力学研究中,主要采用集总参数法进行耦合动力学建模,重点考虑齿轮时变啮合刚度和轮轨激扰等动态激励,分析齿轮传动与车辆系统的耦合振动特性;在轨道机车车辆滚动轴承动力学研究中,主要分析了轴箱轴承、电机轴承、电机抱轴承、齿轮箱轴承4种不同滚动轴承的动态特性;正在逐步深入开展基于转子动力学和机电耦合效应的机车牵引电机控制策略、谐波转矩抑制、故障激励机理及特征的研究;牵引电机、齿轮传动、轴承等关键部件的研究相对独立,未充分考虑彼此间的动态耦合关系,尚未揭示动力学相互作用机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今后重点关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考虑整车服役环境影响,深入研究牵引动力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的动态特性、载荷识别、疲劳寿命、故障机理、故障诊断、性能演变规律与状态监测,探索新型牵引动力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