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影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车间工艺布局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适合车间工艺布局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相关性的分析方法对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使得指标体系更加的合理、完整,查找和分析国家相关标准建立二级指标评价标准,从而建立一个能够全面、科学地评价车间工艺布局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车站运输组织精益生产评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混合算法来进行综合评价的模型.该模型全面考虑影响运输组织生产的各种因素,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使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更可靠.实例计算结果表明:PSO-BP方法简便、通用,其结果符合生产实际,能很好的反应运输组织精益生产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区域性轨道交通线网评价与公路网、公交网络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不同。重点建立区域性轨道交通线网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准则层有关指标的数值,将灰色关联分析法应用在接下来的评价中。针对其在计算关联度时存在客观性不足的问题,通过相邻指标比较法加以改进,对区域性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的选取进行评价,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产业是围绕轨道交通而发展起来的集研发设计、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整车生产、运营管理、维修服务为一体的产业组织形式。当前及今后,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给轨道交通产业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以大连市装备制造业中的七个行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实证分析,发现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和技术创新协同能力是影响大连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大连装备制造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没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进而提出提升大连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加大创新投入,提高创新效率,加强产业内外部对创新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基于轨道交通行业技术的快速进步及市场需求,轨道交通车辆的集成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其安全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客观上要求建立轨道交通车辆的安全性评价体系,在轨道车辆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确保轨道交通车辆安全可靠性运营.研究了轨道交通车辆的安全性评价体系构架,结合行业标准中对于安全性工作开展的要求,对全生命周期安全评价阶段、行业内安全性相关标准、轨道交通车辆安全相关系统、安全性分析方法以及安全评价要素这五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初步建立了轨道交通车辆的安全性评价体系,针对轨道交通车辆外门系统进行了安全性分析与评价,为深入开展轨道交通车辆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体系化方法与案例支持.  相似文献   

7.
合理完善的不同层次的轨道交通线路衔接模式,对于发挥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的整体效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建立了适用于轨道交通衔接模式的选择评价的模糊区间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以珠三角地区典型轨道交通线路为研究案例,应用模糊区间DEA模型对衔接模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工程设计方案相一致,表明所建立的区间DEA模型在轨道交通衔接模式的选择评价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枢纽灾害发生具有关联因素多、影响范围广的特征。为了评价轨道交通枢纽防灾能力,对其运营状况进行了调研,并基于多灾种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轨道交通枢纽防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系数,提出了轨道交通枢纽防灾能力综合指数,建立了基于应用灰色关联投影法的轨道交通枢纽防灾能力评价方法。最后通过实例计算与论证,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客观性。  相似文献   

9.
金起波  刘源 《湖南交通科技》2021,47(3):141-143,192
为充分辨识、量化评估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规范施工安全管理,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结合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风险评价模型,以湖南某城际轨道交通工程为例,评估了其整体风险,总结了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主要风险源及其特点,并提出相应风险控制建议,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准确评价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风险,为轨道交通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提供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轨道交通产品线圈交流成型过程,对工艺流程、设施布局等现场调查,利用Flexsim建立混流生产线系统仿真3D模型,找出瓶颈工序和闲置资源,通过使用精益工具改善优化,使整个混流生产线平衡率达到90.49%.  相似文献   

11.
为了科学把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关键设备运行状态,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运行安全,研究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关键设备识别与运行状态评价体系。首先,通过人员访谈和现场踏勘检查的方式对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建立了多层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评价体系;其次,以设备发生事故的频次程度(Frequency, F)、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Severity, S)和运营单位对风险设备的管控程度(Control, C)作为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AHP-模糊FSC综合评价模型,识别城市轨道交通关键设备;再次,借鉴欧洲RAMS(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Maintainability, Safety)标准,以可用性指标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并将其划分为健康、良好、危险以及严重4个等级。最后,以深圳地铁1号线通信信号系统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研究成果可以识别城市轨道交通关键设备和判断设备运行状态,为城市轨道交通关键设备运行状态评价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阶段项目安全管理的系统,构建了在SOON体系下的运营阶段项目安全管理流程控制整体框架;按照安全流程管理要求,探讨了基于波特的价值链模型的管理组织措施优化、基于TPM&RCM的城市轨道交通关键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优化和基于PIT-STOP模式的安全保障制度创新技术在南京地铁上的应用实践,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阶段项目安全流程管理优化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现状出发,概述了几种增材制造技术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介绍了典型的金属增材制造最新研究进展;考虑现有增材制件存在的固有缺陷、残余应力和裂纹等问题,总结了能有效改善成形增材制件质量的后处理工序;梳理了增材制件疲劳性能的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缺陷与增材制件疲劳损伤的关联性;探讨了增材制造技术广泛应用所涉及的关...  相似文献   

14.
票价直接影响乘客出行方式选择和城市客运结构.在比较交通方式相对优势度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城市综合交通乘客出行时间最少,整体系统结构优化为目标,构建了城市客运系统整体出行时间最小的双层规划模型,并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模型的可操作性.算例表明,调整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情况下,随着票价降低,选择城市公共汽车和私人小汽车出行客流转移到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逐步增加,整个系统广义出行成本降低,系统总出行时间减少.城市客运系统结构中各交通方式优势的发挥受票价影响,在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时,应优先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以增强客流分担率,最大可能发挥其运能大和系统出行时间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铁路运输设备是铁路运输生产的基础,管理单元是铁路运输设备进行设备监控、维修、管理及分析决策的基础对象,是运输设备专业管理与综合应用的基本分析单位.为满足运输设备管理的业务需求,本文在分析铁路运输设备构成的基础上,总结提出铁路运输设备单元划分原则,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开展铁路运输设备单元划分方法研究,并利用该方法对电务通信设备进行单元划分,实践结果证明,该方法比传统的设备类别分类方式更适合设备技术状态管理与分析评价,方法合理可行,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城市轨道全寿命周期成本为基础,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的模糊聚类估算模型. 并以石家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1号线为例,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总里程、敷设方式长度、敷设方式比率、车站总数量、敷设方式车站数量、车站比率、车辆数量、运营工作量和平均站距等14个特征属性,依据23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样本数据,按高运营成本和低运营成本两类,分别计算了地上线和地下线二种敷设方式的运营成本. 估算结果表明,地下线路敷设方式的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为地上敷设方式的2倍左右.  相似文献   

17.
以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划分为研究对象,将轨道交通方式预测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用转移曲线法预测无轨道交通条件下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比例结构,第二阶段选取时间、费用作为效用函数的特征变量,以交通行为调查的RP和SP联合数据为基础,计算了各种交通方式向轨道交通转移率,建立了应用于轨道交通方式预测的非集计MNL模型. 最后以苏州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划分为例,进行了模型参数估计和轨道交通分担率的预测. 结果表明,常规公交和自行车交通方式向轨道交通转移比例较高,该模型能较全面地考虑居民出行选择的各方面影响因素,模型的预测实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运行效率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系统的分析,分别从基础设施、运营、信息化等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基于综合灰色关联度加权法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运行效率评价模型;以重庆轨道交通的换乘站为例,计算了换乘车站的多项指标并排序,得到评价结果。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ڷǼ���MNLģ�͵Ĺ����ͨ��ʽ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划分为研究对象,将轨道交通方式预测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用转移曲线法预测无轨道交通条件下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比例结构,第二阶段选取时间、费用作为效用函数的特征变量,以交通行为调查的RP和SP联合数据为基础,计算了各种交通方式向轨道交通转移率,建立了应用于轨道交通方式预测的非集计MNL模型. 最后以苏州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划分为例,进行了模型参数估计和轨道交通分担率的预测. 结果表明,常规公交和自行车交通方式向轨道交通转移比例较高,该模型能较全面地考虑居民出行选择的各方面影响因素,模型的预测实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