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滑桩是防治顺层滑坡的一种有效工程措施,结合工程实例,对抗滑桩板墙防治顺层滑坡施工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室内小型模拟试验,对岩质顺层滑坡运动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 及滑坡变形能进行了研究,并从理论上推导了顺层滑坡的运动方程。通 过验证,所得方程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在对长晋高速公路K25-K32段顺层滑坡现场地质调研及设计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顺层滑坡发育的地层岩性与坡体结构出发,总结了顺层变形破坏特性;进而针对长晋高速K31顺层滑坡,采用有限元程序分析路堑开挖前后、抗滑桩等工程治理实施后及在降雨入渗工况下应力分布与变形机制,结合位移监测资料探讨了具体滑坡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张强 《北方交通》2012,(4):32-35
针对滑坡现状进行测量,分析、计算确定滑坡类型及滑动面位置,通过地质勘察验证滑坡计算结果并对计算进行修正。通过对滑坡的分析及验证,对顺层边坡的分析计算及防护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山区高速公路顺层岩质深路堑路段,岩体经过较大的施工开挖及雨水浸渗后,往往容易产生顺层滑坡,预应力锚杆加固边坡通常是解决岩体顺层滑动的有效措施.结合工程实例对锚杆的布置、锚固段长度等进行分析,对预应力锚杆锚固边坡设计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室内小型模拟试验,对岩质顺层滑坡运动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滑坡变形能进行了研究,并从理论上推导了顺导滑坡的运动方程。通过验证,所得方程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地区滑坡众多,杉树槽滑坡属于典型的顺层基岩滑坡。通过对滑坡发生后追踪调查,介绍了滑坡的地理位置、周边地质概况及其基本地质特征,并将滑坡发生前后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征进行对比,直观地表明了滑坡发生、发展及运动的过程。最后,探讨了湖北省杉树槽滑坡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并认为脆弱的地层结构和不利的地貌形态是滑坡发生的内因,而降雨是诱发滑坡的关键外在因素,其为典型的剧动推移式降雨型顺层岩质滑坡。  相似文献   

8.
顺向坡岩层走向与边坡走向夹角的上限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确定顺向坡岩层走向与边坡走向夹角的上限值,进行了室内相似模拟试验,并统计了渝怀铁路沿线顺层滑坡的发育特征,作为室内试验的验证和补充.结果表明,边坡的稳定性随二者夹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夹角大于30°时,顺层滑坡的数量明显减少.因此,提出以30°作为顺向坡的上限.  相似文献   

9.
西南山区地形困难,地质条件复杂,铁路、公路、市政等工程建设中,顺层切坡是常见的地质病害,处理不当易产生工程滑坡.根据农业园区道路顺层高切坡治理设计,分析了顺层切坡的破坏模式、滑带抗剪强度和长度的确定,并经过治理工程竣工后多年的检验,效果良好,对类似顺层切坡的治理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平面滑动型岩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地震荷载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的失稳机理,采用疲劳强度理论分析地震载荷作用下边坡岩体力学性质的变化.将地震波简化为弹性波,对结构面产生等效静态应力,得出了顺层边坡沿结构面失稳的破坏判据,并以汶川地震中唐家山高速滑坡为例,验证了破坏判据的合理性.研究表明,顺层边坡沿结构面失稳主要取决于结构面倾角、内摩擦角、结构面两侧岩体的波阻抗以及地震波入射角,横波是造成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对于唐家山高速滑坡,纵波最危险的入射角为0°和10°,横波最危险的入射角为10°和20°.  相似文献   

11.
具有次生红粘土软弱夹层灰岩顺层边坡广泛分布在渝东南地区,此类边坡较一般岩质边坡相比有着比较特殊的地质构造,边坡岩质大多为灰岩成分,岩体结构完整且较坚硬,岩层节理往往呈顺层发育,但在岩层之间存在交错次生红粘土软弱夹层。在进行失稳坡坏特点与机理分析基础上,基于尖点突变理论进行模拟基础上,采取一种将变形参数的监测获取与状态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此类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与预报。该方法在重庆市彭水县沙子口顺层岩质滑坡等案例等多个项目得到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安楚公路张汪村滑坡为一推移式顺层古滑坡,自然状态下处于极限稳定状态,当路基开挖后,整体稳定失稳复活。本文以其为例,在综合分析滑坡形成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介绍工程扰动牵引古滑坡处治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中,山区公路不可避免遇见坡度平缓的长大顺层滑坡。设计中由于滑坡体本身物理参数的难以确定性,不同的计算方法对应的结果也不同。以忻保高速公路南坡梁滑坡治理为例,通过Midas有限元法与结构荷载法分析计算了滑坡处置后的边坡受力及确定了其稳定状况,确定了滑坡体的变形机制和滑移状态,结合定量分析方法提出滑坡处置结果不同的计算方法优缺点,可为类似滑坡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山区公路建设中常遇到的问题——顺层岩质滑波,重点介绍综合勘察方法——工程地质测绘、工程物探、工程钻探及深部位移监测在滑坡勘察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在工程地质勘察和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临吉高速公路K220+700~K220+960段路堑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产生原因,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表明:坡体存在顺层的软弱岩层是该滑坡产生的内因,降雨入渗、路基全断面开挖及支护不及时是该边坡滑坡的诱因。强度折减法计算表明,目前边坡的稳定系数为0.963,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要处治。针对滑坡的特点及工程环境条件,提出了临时反压、抗滑桩等支挡结构为主,排水、坡面防护为辅的综合处治措施,实践证明该处治方案安全可靠,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全面分析朱雀洞红层滑坡这一典型案例,选取典型断面,结合在不同条件下,采用极限平衡法中的不平衡推力传递法进行稳定性计算。并给该类典型红层顺层溃曲破坏制定了排水为主加固为辅的治理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滑坡是指受到地下水的活动,河流冲刷或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使得斜坡上的岩体和土体,沿着一定的软弱带或者软弱面,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工业农业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要加强对滑坡的变形分析、监测和防治工作,尽量减少滑坡对工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主要对山区公路路基滑坡的成因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从而对症下药地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从地质学角度对顺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和破坏机制进行分析,采用界限平衡法基本理论推导出顺层边坡临界高度的计算式,并对实际工程中的顺层边坡临界高度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总结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的破坏模式,并利用MIDAS/GTS岩土工程数值分析软件,选取典型的顺层岩质路堑边坡模型进行详细的数值模拟,得出各岩土参数对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20.
顺层边坡的治理是公路建设的一大难题,主要体现在滑动面不唯一,可能存在多级滑动面,滑动面的位置及边坡破坏范围随着边坡应力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依靠钻探和地表监测等常规手段很难准确判断边坡滑动面位置及边坡的稳定状态,因此,时常发生边坡治理工程失效的案例。本文选取某高速公路顺层岩质边坡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调查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对比不同应力状态下边坡破坏范围,在工程钻探和边坡地表位移监测等手段基础上,采用深孔动态监测的手段,通过连续的测量,准确的捕捉到滑坡岩土体微小的测向位移量,识别滑动面(带)的埋深位置、滑体的厚度,对滑坡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总结出该段边坡的变形机制,为下阶段的治理措施提供建议和思路。该顺层边坡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多次垮塌,且破坏范围在逐步增大,研究表明,该边坡存在多层软弱夹层,滑动面位置位于软弱夹层处,边坡开挖,造成前缘临空,坡体沿软弱结构面发生滑动,滑动面位置随着边坡开挖逐渐加深,破坏范围也逐步增大,通过深孔监测分析,边坡目前处于蠕滑阶段,边坡在当前应力状态下的最深滑面埋深约26. 0~29. 5 m,变形机制为滑移弯曲-人工卸荷-滑移拉裂复合型机制,建议采用抗滑桩分级拦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