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的中国车市,充满着太多的“猜想”,城头变幻大王旗,只在弹指一挥间。2004年之中国车市,有多少“猜想”最终会演变成为不争的事实。这里,猜想2004年中国车市的十出戏是:  相似文献   

2.
礼文 《汽车情报》2004,(18):8-8,13
一边是人头攒动的北京国际车展,一边是门庭冷落的各地车市。这种强烈的反差构成了当前中国车市一道奇特的风景线。望着空荡荡的停车场,握着满是下滑线的销售数据,汽车厂商们连呼看不懂!有人说:2004年的车市就是一个意外,2004年车市远没有达到业内人士的乐观估计,据国家统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以来,关于配额在3月集中发放的猜测渐成现实,配额减少及取消对车市带来的影响无异于一场地震,进口车将是2004年车市最大的未知数。  相似文献   

4.
吴勇 《汽车情报》2004,(17):18-20
如果说2003年我国车市的主旋律是降价的话,2004年,降价依然是我国车市的主旋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4年初以来国内已有20多个品牌的80多种车型有不同程度的降价,一场波澜壮阔的降价狂潮正在席卷全国车市。降价的受益者是汽车消费者,降价告诉人们中国汽车市场日趋成熟,中国汽车市场正在驶入了买方市场,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降价也警示汽车厂家的生存。  相似文献   

5.
2004年6月,对于汽车厂商来说,是一个充满希望和转机的月份。期待着新《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出台和北京国际车展的举办能够成为扭转2004年前五个月车市低迷的乾坤。却传来了有些厂家降价的消息。又一次把汽车销售的严峻现实摆在你面前。这就不能不使人对6月车市的希望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相似文献   

6.
在经历了2002年和2003年的井喷式发展后,中国车市在2004年突然增速放缓,汽车信贷紧缩、钢价上涨、销量下滑、价格跳水、油价上涨、消费者持币待购观望……,种种影响车市的“变数”在2004年几乎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7.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继续升温。业内人士已经开始关注2004年的汽车市场发展。今年车市究竟走向如何?笔者倾向基本看好,但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美好的愿望毕竟替代不了现实。  相似文献   

8.
向阳 《时代汽车》2005,(1):49-51
临近年关岁尾,200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全然没有了悬念,在经历了2002年“井喷”、2003年高歌猛进后,中国车市在2004年忽然打了个“结”,一下子跌入冰点。连续半年多的市场低迷,车价的一落再落,最终几乎摧毁了市场的信心,让车厂和消费者的神经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今年持续低迷已成定局。2004年是中国汽车企业初尝市场严酷滋味的一年,  相似文献   

9.
在经历了2002、2003年的车市井喷之后,2004年全国汽车产销增速放缓应在情理之中,但车市上半年持续数月的低迷行情还是超出人们的预想。又使原先看好的预测者大跌眼镜。其原因是,对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还是缺乏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一些只会按照数字机械分析市场  相似文献   

10.
《西南汽车信息》2004,(1):31-32
近几年,对汽车市场的预测总是不灵,明明“可能”会变成“不可能”,而横看竖看“不可能”又会变成“可能”。市场变量实在太大,只能寄托于“猜想”了。今年的中国车市,充满着太多的“猜想”,城头变幻大王旗,只在弹指一挥间。2004年之中国车市,有多少“猜想”最终会演变成为不争  相似文献   

11.
文龙 《汽车导购》2005,(3):70-73
虽然2004年中国轿车市场的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3%,但是已经习惯了中国车市高速发展的人们对此并不满足,他们对2004年车市的普遍看法是“持币待购”、“降价成风”和“库存增多”,并断言中国的车市到了“冬天”。其实,中国车市的增长率由2003年的80%变为2004年的13.8%,这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是中国车市从前两年的高速发展转为现在的正常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王福民 《汽车情报》2004,(35):23-25
在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GDP增长率逐年上升(从2002—2003—2004年,GDP增长率8%—9.1%—9.4%)的大好经济形势下,中国车市连续两年“井喷”后,2004年出现增速大幅度回落的新情况。中外汽车专家们都感到“中国车市看不懂”。最近权威媒体多次报道惊人消息,汽车消费贷款有945亿元无法收回,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中国车市等来的不是往日的火爆,在反思原因的同时,汽车厂家和销售商更应该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共度困难时期,毕竟双方都是车市利益的获得者,而车市的繁荣离开谁都不行。  相似文献   

14.
颜树泉 《汽车情报》2004,(26):21-23
与过去两年的高增长相比,从2004年二季度开始我国汽车市场急转直下,4、5、6月产销量持续大幅减少,汽车厂家及流通领域的库存急剧增加,价格战全面爆发,几乎所有的企业和车型都名列其中,无一幸免。频繁、大幅度的价格战不但没有使销量有所上升反而助长了消费者的持币代购情绪,于是汽车厂商又联合媒体,共同制造车市回暖的假象,各大媒体到处充斥着车市回暖的报道,怎奈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在识破了车市回暖的假象之后,反而将钱揣得更紧了,使得7、8月份的车市仍然不见起色。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已经过去,总结一下这一年来的汽车市场,虽然没有2003年及2004年的大起大落,表面看似平淡,却也依然精彩着。2005年汽车价格的下降幅度是从1999年到现在,历年中最低的一年。然而销售情况却好于2004年很多,可以说,2005年车市没有像2004年那样混乱,而是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局面。在经历了2004年的低迷、2005年的调整之后, 许多人都在期待2006年车市能有一个新崛起,因为  相似文献   

16.
礼文 《汽车情报》2004,(24):15-15
2004年酷热的夏天没有带来一个火热的车市,传闻中的7月止跌回暖并没有兑现,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轿车销量仅为163252辆,比6月还下降了2.06%,创近两年销量之新低,令人大跌眼镜。连续高温下的车市低迷,将不少厂商烤得心烦意乱,频频叹息:“2004年这个夏天真难熬。”  相似文献   

17.
《中华汽摩配》2004,(3):19-21
2004年,随着经济的复苏,欧美汽车市场有望出现转机,加上亚洲特别是中国车市的继续快速增长,给处境不佳的欧美汽车厂商增添了一份信心。不过,专家认为,2004年全球汽车业将继续面临与过去相类似的问题,即价格竞争和产能过剩带来的压力。因此,车市的复苏能否转变成利润的上升目前尚难以定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车市在经历了3年的高速增长后,汽车市场的增速今年开始放缓。产能激增、新品迭出、降价不停换来的不再是消费者蓬勃的热情,而是令厂家和经销商毫无办法的持币待购情绪。2004年5月,国内车市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降价狂潮,业界不禁惊呼为车市“黑五月”。  相似文献   

19.
《汽车杂志》2005,(4):26-26
尽管2004年整个中国车市经历了彷徨的一年,但豪华车市场的领跑者——梅赛德斯-奔驰仍然取得了5%的稳步增长。2005年新春伊始,梅赛德斯-奔驰再次发力,展开一系列展示S级轿车经典风范并回馈用户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丰田章男曾在不少场合断言:“中国有潜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豪华汽车市场”。根据海外车市的惯例,高档豪华车在整个汽车市场上的比重应为8%,而在中国市场上目前只占4%(10万辆左右),这也就意味着,仅目前的车市而言,高档豪华轿车就有超过10万辆的巨大市场空间(按2004年250万辆左右的轿车市场规模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