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GMDSS:保障海上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的遇险安全通信系统以中频莫尔斯电报通信及航行船舶互救为基础.有效联系距离为100~150海里。由于遇险报警依赖于人工操作;对于遇险的高频值守未作相应规定.无法进行远程报警;遇险通信手段不同的船舶.不能相互沟通并缺乏有效的搜救协调通信程序等原因,这样的遇险安全通信系统不能完全适应海上航行安全的需要。国际  相似文献   

2.
《无线电规则》现为《国际电信联盟公约》附则之一,是各成员国共同协商制订并承诺遵守的,由国际电信联盟颁布实施的世界无线电频谱规划及频率指配管理、无线电台站管理、无线电设备管理、无线电干扰及防治管理的国际法规,至今已有115年历史。1837年9月,美国画家莫尔斯发明了世界第一台有线电报机,并传送了世界上第一份电报,由此开启人类“电信”发展的历史。1865年3月1日,世界首届国际电报大会在法国巴黎大厦召开,20个国家派代表出席,国际电报联盟(国际电信联盟前身)成立。  相似文献   

3.
刘隽欣 《珠江水运》2012,(17):95-95
2012年上半年,电台共完成单边带电话10840分/3250次;NBDP(窄带印制电报)2376分/1246次;播发气象预报:99926字/604份;气象警告:21100字/166份;航行警告(包括中、英文):44047字/478份;处理DSC信息513590字/14674份。处理14起遇险紧急通信,为遇险船  相似文献   

4.
甘晓明 《世界海运》2009,32(2):69-69
连续值班是SOLAS公约88修正案(GMDSS)中引入的非常核心的概念,是船舶在遇险情况下得到有效救助的必要前提,而船舶无线电设备安装位置及操作员配备都会对连续值班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施周 《水上消防》2001,(5):22-25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的推出是自无线电发明以来海上紧急通信最大的变化。鉴于GMDSS的最后执行日期已经超过,无线电信号海事表编辑盖·皮埃尔(Guy Beale)就GMDSS的未来发表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6.
科海拾贝     
《航海》2002,(6)
挪威研制会跟踪的救生圈 挪威研制出一种可供海洋游泳者使用的跟踪救生圈。 该救生圈的边缘装有4个可旋转的塑料接收翼,圈内装有不透水的微型无线电装置。游泳者可先把小型无线电发报机戴在手上,遇险时只要打开发报机,救生圈就会自动前去营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SOLAS公约第四章是关于船舶无线电通信方面的内容,该章包括通则、各个缔约国的应尽义务、船舶无线电要求等内容;公约第三章是关于救生艇设备与装置的。各国船级社依据SOLAS公约、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无线电规则》以及船旗国政府的相关法规和特殊要求,针对从事国际航行的所有客船与300总吨及以上的货船应配备公约及其修正案要求的船舶无线电设备,制定大同小异的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相似文献   

8.
随着GMDSS的全面实施,船舶驾驶员兼职GMDSS无线电员工作也已逐渐实行,但其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既完成日常通信工作,又做好遇险报警值守、电台管理和保养、交接班等工作,是更好开展这项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刘少才 《珠江水运》2002,(11):41-42
看到《永不消失的电波》这个题目,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都会说,那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也就是这部电影,使我知道了什么叫“电报”,以后,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电报与我有了分不开割不断的情缘。 1973年,当我拿到入学通知书,招考老师问我什么叫电报时,我自然而然想到“永不消失的电波”那部电影。从此,我走进大连海运学院无线电系通讯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天津远洋……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国际公约、国内法规对500总吨以下货船无线电操作员最低安全配员的相关要求,对限用操作员在A2海区使用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设备的适任能力进行分析,并对安检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5月19日,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接到我驻越使馆电报,请求派船前往东沙岛附近海域救助在台风“珍珠”中遇险的越南渔民。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立即启动《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先后派出交通部专业救助船舶“南海救111”、以及“海巡31”等船舶赶赴现场进行救助,协调香港海上搜救中心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飞行服务队并联系农业部协调附近渔船进行救助。  相似文献   

12.
胡菠  王智 《航海技术》2010,(1):40-42
甚高频(VHF)是近海无线电移动业务最主要的通信手段之一,国际海事组织高度重视VHF频段的规范和使用,要求各成员国确保船舶VHF无线电设备操作人员正确使用VHF频段实施遇险、紧急、安全和导航信息的传送。此文详细介绍了A.954(23)号决议的相关内容,包括VHF频段通信的技术要求和通信程序等,并建议及时引进和吸收该决议书内容,编制相关国家标准,推广和贯彻国际海事组织要求,规范国内通信秩序。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船舶上的各种电气设备工作时,由于电路中电流或电压的急剧变化,会产生无线电干扰。这些急剧变化,常常与电火花一起产生。例如,在电机电刷沿着整流子滑动时,或电报、电话、电铃、继电器、接触器等设备在接点断开时,均会产生连续的干扰频谱。这一频谱往往会侵占了无线电通讯及电视的全部有用的频带。因此,上述工作着的电气设备,相当于一个产生无数不同频率的发生器。  相似文献   

14.
周卫东 《江苏船舶》2003,20(3):34-35,39
′74 SOLAS公约1988年GMDSS修正案,即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已于1999年2月1日对所有船舶生效,开创了船舶安全通信的新时代,同时也给船舶安全检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安检人员有必要了解GMDSS的相关要求和检查方法.GMDSS中的通信系统可归纳为4大分系统,即海事卫星系统、定位系统、地面通信系统和海上安全信息广播系统.其中地面通信系统,系指使用MF/HF/VHF收发通信设备及其终端,进行遇险报警、搜救协调通信、搜救现场通信及日常公共通信的系统.下面就GMDSS中的中/高频无线电装置及其检查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船艇》1988,(7)
八、终端设备: 一、DH—1A型窄带直接印字报终端质量较高的电报系统,一般采用电缆、微波接力、光纤或卫星作为信息传输工具。因为造价高、移动不方便,使得很多场合都无法使用,所以造价便宜、通信距离远的短波无线电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发挥地面系统在遇险通信中的重要作用及提供地面系统模拟器研发的理论基础,综合相关法规要求、地面通信设备和天波传输特点,对地面系统的遇险通信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地面系统遇险通信应遵循"同波段"的原则,得出通信各方相互协调的关系模型。协调性通信关系模型不仅有助于船、岸各方高效利用地面系统实现遇险报警和通信,对于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地面系统模拟器的研发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数字选呼(DSC)技术的发展 1912年,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发生了海难事故.虽然,当时很多船舶已经安装了无线电收发报机和配置了专业报务员,但是在泰轮附近仅几十海里的另一艘货轮还不知道,由于救助不及时,终于酿成1500多人丧生的巨大悲剧.人们从此认识到船舶遇险报警通信必须统一、规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船舶遇险报警与误报警的取消程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此文根据IMO关于GMDSS有关规则和程序,用文字和图形的方式将遇险船舶报警、遇险通信及消除误报警程序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国际移动卫星组织(IMSO)第19届(特别)大会于2007年3月5日至6日在伦敦召开,共有56个成员国代表团与会,国际海事组织、欧洲委员会、国际海事无线电协会和Inmarsat有限公司的代表作为观察员也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新当选的大会主席Neil Ferrer(菲律宾)先生主持,主要讨论了关于“承担对全球海事遇险安全  相似文献   

20.
以增强海上遇险搜寻与救助有效性为研究目的,开发基于电子海图的海上搜寻与救助协调决策系统软件.介绍了海上遇险事件报告与更新,救助船舶或飞机的选派,遇险目标漂流轨迹的预报,选择合适的搜索模式及救助方案来进行海上搜救工作等功能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