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划设计过程中,城市总体规划、线网规划、预测客流发生变化,综合考虑城市规划、线网规划、线网客流、运营现状、运能适应性、投资影响及车站功能等多种因素,对成都地铁5号线一、二期工程列车编组6A改8A合理性进行分析,结论为:(1)在规划设计阶段,当城市总体规划、线网规划、预测客流发生变化时,应重新对列车编组方案进行计算研究;(2)站立密度标准及列车编组方案应结合城市经济水平、线网规模、现状及预测客流情况、乘客舒适度要求等因素综合权衡后确定;(3)成都5号线列车编组6A改8A后,工程投资仅增加原可研批复的5.96%,而运输能力提高了33.3%,6A改8A合理。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广州轨道交通13号线的工程特点,并根据客流特性提出线路拆分的设想。从线网形态、客流需求、工程实施等方面选择拆分点的位置,再通过对贯通运营、拆分运营、组合运营三类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最后,综合考虑建设规划、工程投资、牵引能耗、功能定位及旅行时间、运营组合性等因素,得出优先采用贯通+拆分的组合运营方案。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重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及投资规模巨大,因此应在前期进行全面、系统的线网规划,以保证其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文章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在分析其规划空间布局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型四阶段法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进行预测,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原则,并通过从"面""线""点"3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制定3套线...  相似文献   

4.
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_2线车辆选型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由4条线路构成,具有明显的市域轨道特征,目前我国还没有市域轨道交通的相关规范。R2线是线网内第一条建设的线路,其车辆选型不仅是确定本线技术标准的重要因素,也影响线网内后续建设线路相关技术标准的确定。根据东莞线网的特点及R2线的客流特征,对R2线车辆最高运行速度、车型选择、定员标准、座席布置及列车编组等车辆选型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推荐采用最高运行速度为120 km/h的地铁B型车,站立定员标准为5人/m2,车门数量为3个/侧.辆,座席为横向座席与纵向座席混合布置,初、近、远期分别采用5、5/6混跑、6辆编组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不断完善,线网密度提高,线路长度增长,大量超长线路的规划建设使得线路呈现客流时空分布复杂,平均运距增长的特征,这就要求运输企业制订更加合理高效的列车停站方案。以城市轨道交通超长线采取长大交路与分段衔接组合交路下的快慢车的停站方案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超长线的客流特征和行车组织基本要素,构建了基于乘客出行时间最小和轨道交通企业运输成本最小的多目标0-1规划模型,并设计合适的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6.
介绍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模型的建模方法及建立过程,并分析模型的特色及创新点。以济南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例,对济南市的各个轨道交通线网方案进行客流预测,为最终确定轨道交通线网方案以及优化布局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西安城市快轨交通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西安城市快轨交通线网规划,提出轨道交通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的基本观点,基于交通规划软件包TransCAD,利用“四阶段”交通预测模型,对西安市轨道线网规划的3个预选方案进行客流测试,通过对客流预测结果的分析比较,综合各个方案中各条线路客流情况,在客流效果较好的方案l的基础上优化形成方案A,在同等条件下,对方案A进行客流测试,从客流的角度来看,方案A的优化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线网规划,厦门地铁1号线包括主线与支线工程。对于支线接轨于主线的内林站,在地铁客流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主支线的运营模式,依据"尽量降低主支线内林接轨站预留工程规模"的原则,从运营模式、支线建设时序、预留工程等方面研究支线的接轨方案和内林站站型。  相似文献   

9.
济南轨道交通规划围绕泉水保护和带形城市两大特点,形成自身鲜明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工程地质研究、快线网、建设时序以及交通一体化等几个方面。济南轨道交通规划以泉水保护研究为先行研究,开创线网规划阶段工程地质研究前置的独特性,划定"保泉敏感区",保证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和稳定性;适应带形城市空间形态特点,采用快线穿城的形式,形成双网双模式的线网方案,选择既有胶济铁路走廊作为穿城快线走廊,保证快线在城市中心区能快得起来;济南轨道交通规划的独特性还体现在先易后难、先快后慢、先外后内的建设时序和核心区交通一体化方面。  相似文献   

10.
对地铁标准站进行换乘改造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对未预留接口的既有地铁标准站被改造成换乘站的设计进行探讨。在分析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对站位设置、换乘方式、换乘空间及客流、既有车站的改造、新建车站的防火及疏散问题等进行切实的探讨,有较强的可实施性。研究结论表明:在既有线未预留换乘条件的情况下,两线实现客流的单向换乘,并将对既有线的运营影响降到最低,做到换乘方案合理,施工方案可行。同时线网的规划应紧跟城市发展的步伐,尽量确保线网规划的科学性,从而减少标准车站被动的改造成换乘站,造成工程的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环线的主要特征,对国内外主要城市环线的独立环线、勺型环线、共线环线、组合环线等运营形式进行介绍,拓展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环线的主要功能和对运营模式选择的启示。基于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环线的规划和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分析其工程概况、功能定位、线路特点及客流特征,介绍广州环线的配线设置方案,以单岛四线方案为主,辅以一岛一侧三线方案,并于车辆段对角位置设置单岛四线多列位停车线。着重研究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环线的运营模式,对内外环均衡发车方案、内外环均衡发车加大小交路方案、内外环不均衡发车方案进行综合对比,推荐采用内外环不均衡发车方案,并以均衡发车方案作为系统规模控制、均衡发车加大小交路方案作为突发客流应急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在轨道交通项目前期研究中,特别是轨道交通线网编制过程中,对线网的结构、走向进行确定时要以客流规模作为主要依据之一。但传统的客流预测工作量较大,建模及计算过程复杂、耗时,难以适应项目推进的要求。本文以交通调查为基础,探讨估算轨道交通总量和最大断面流量的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得出客流结果,以此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前期研究过程中把握规模的重要参考。研究结论:(1)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可以居民出行OD调查资料为基础进行估算;(2)依据出行链及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可推算线路客流总量及最大断面客流量;(3)经对天津地铁1号线客流总量及最大断面客流量的模拟计算,结果误差较小,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4)该方法可应用于线网规划中对线网规模及线路客运量水平的估算,有利于加强线网布设的数据化,提高规划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杭州地铁1号线的工程概况、客流特征、列车交路、工程节点设置、工程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对1号线Y形线路运营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中提出,远期对1号线Y形线路进行拆分,验证了1号线Y形线路设计的长远性和灵活性。此外,1号线Y形线路运营方式的节点设置方案可为不同线路间的共线运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西安市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的现状及城市建设重点发展状况的研究,认为西安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需依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线网规划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在研究西安市古城特点和发展总体规划的同时,分析城市客运交通走廊和主要客运交通枢纽的特点,构思线网方案,从客流角度分析、运用广义效用函数法计算,认为"棋盘+放射型"的规划方案能保持客流量大的优点,线网直达性好,结构合理,均衡性好,对明城墙客流压力有较大缓解,其综合评价均优于其他方案,最终确定该方案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5.
科学合理地选择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对建设节约、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提高轨道交通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介绍市域铁路制式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以温州市域铁路S3线为例,从线网规划、客流分析、速度目标值等方面提出合理的系统制式备选方案;从工程造价、旅客换乘、线网资源共享等方面对制式备选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得出温州市域铁路S3线应选择方案1的结论,即线路采用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制式,车辆采用国产交流市域铁路车辆。  相似文献   

16.
郑州轨道交通3号线为郑州轨道交通线网中的近期建设线路,而7号线为远期线路并在金水路站与3号线换乘。由于7号线线路沿线控制性因素较多,因此本文在充分考虑工程可实施性、客流吸引范围、车站功能性、线路线型、工程投资等方面的基础上,通过方案比选,得出了合理可行的换乘方案。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天津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客流特点,着重论述轨道线网5、6号线环线设计方案,对环线方案的换乘方式、运营模式、方案的优缺点等进行论述,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分析国内外市域快轨交通线网形态、衔接模式、运行模式等。结合合肥经济圈市域线规划,以合六市域线为代表对市域快轨交通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衔接进行研究,从线网形态选择、衔接车站设置、客流适应性、运行速度适应性、行车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市域快线接入城市轨道线网外围的线网形态,小庙站换乘加贯通运行、长宁大道站换乘的多点衔接模式,以及开行本线列车和跨线快车相结合的运行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时期,通过回顾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历程,分析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适应性、线网形态和空间结构的适应性、线网分期建设的合理性和网络结构的稳定性,总结线网规划的合理性;并从线网规划目标与远景规模、轨道交通建设模式、市域快线和新城放射线路的规划建设、轨道客流与沿线用地发展等方面分析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经验,提出建议:合理控制新城轨道交通线网规模,适当增加主城线网密度,统筹轨道交通综合网络建设模式,灵活采用运营组织方式,促进沿线用地开发与轨道交通建设同步等,以实现轨道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轨道交通机场线按照服务功能和运营模式主要分为城轨线的延伸线(复合功能线)、机场专线、机场线与城轨线共轨等3类。郑州市结合航空港区开发建设的规划背景,从加强航空港区与中心城区联系,带动和促进沿线组团的建设和发展,体现与机场城际的差异化服务水平,提升客流效益角度,采用由轨道交通2号线直接向南延伸经龙湖镇、华南城、孟庄镇和航空港北部片区进入机场的复合功能机场线方案。同时,预留线路延伸、与中心城区线网形成多点多线换乘的条件。目前工程已建成通车,从运营效果来看,客流效益良好,实现预期目标,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