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使列车提速及提高列车运行可靠性,铁道车辆制动系统正在引进新技术、新装置。东北新干线的E5系、东海道·山阳新干线的N700系都采用了新制动装置。既有线车辆亦应用了防滑控制、编组制动控制等新技术。本文就新干线与既有线车辆采用的制动技术及正在研发的新技术和研究课题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天津滨海快速轨道车辆电气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最高运行速度100km/h的天津滨海快速轨道车辆运营特点,全面介绍了车辆VVVF交流牵引、辅助供电、列车监控和列车多媒体乘客信息系统的研制配置、新技术及其技术性能与特点  相似文献   

3.
受电弓滑板是为满足电气化列车稳定运行时高速受流的重要部件,关系到高速列车的安全、高效运行。文章详细介绍了新干线车辆用滑板材料的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同时,阐述了为适应高速运行采用的相关润滑剂成分的改进、外部润滑及滑板自润滑等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主要分析当前地铁列车在受电弓、空调、牵引和控制系统方面涌现出的新技术。结合杭州地铁列车的现有方案,阐明在建设高峰时期应科学合理地选择应用这些新技术,并给出了理论支撑,为后续新线车辆选择主要系统的技术方案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增强铁路的竞争能力,提高列车安全、舒适、快速、便利等性能,日本铁道综合研究所车辆课题组进行了车辆技术的研究开发.现就最近车辆技术研究的主要课题和新技术的发展动向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以当前地铁车辆运行能耗的现状为出发点,从牵引净能耗和辅助能耗两方面分析了地铁能耗的主要构成和线路设计中的信号控车、节能坡、节能供电等关键影响因素。针对列车能耗现状分析,分别从减小列车质量和提升关键系统效率等方面提出节能措施,分析了高频辅助变流器、变频空调和智能照明等新技术应用可带来的节能效果,从而为地铁运营节能优化和地铁车辆应用选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轨道交通不断发展,地铁车辆投入逐年递增,运营中的地铁列车的性能、安全等问题引起国内外的地铁车辆运营商的高度重视,在地铁车辆上安装地铁车辆运营记录仪成为非常必要,文章介绍一种新技术——非接触式检测方式,并应用于目前的国内地铁车辆。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城轨车辆研发成本及缩短研制周期,解决不同产品平台差异带来的成本增加等问题,开展了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的研制。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平台以用户需求为主线,结合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技术升级换代,充分考虑车辆全寿命周期成本,具有标准更统一、环境更适应、配置更灵活、架构更安全、运行更节能、运维更智能、运用更高效、乘坐更舒适等技术特点。文章介绍了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详细阐述了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平台的技术特点,并重点分析了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总体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轮对接触式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总体设计研究的对象,车辆本身设计和接口设计,特别是对车辆外形、编组、车重、载客量、车体、供电方式、列车性能、牵引系统、制动系统、乘客信息系统、门和空调等的设计进行了介绍,并对车辆新技术进行了讨论和描述。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内首条城际地铁项目——广州佛山地铁车辆运营特点,全面介绍车辆VVVF交流牵引、SIV辅助供电、列车监控、乘客信息系统、烟火报警系统等电气技术性能与特点以及系统的研制、配置和新技术应用。利用车载移动宽带传输系统使得乘客可以在车上欣赏到实时的亚运赛事,这成为车辆电气的一大技术亮点。  相似文献   

11.
网络化条件下地铁车辆选型和列车编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网络化条件下,地铁车辆选型和列车编组关系到车辆运用、维修、资源共享和网络内地铁列车的互联互通等。以大运量常规地铁为研究对象,从车辆选型原则、A型车和B型车比较、列车编组的不同动拖比等方面对地铁车辆选型及其编组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对网络化条件下地铁车辆选型和列车编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无轨列车作为新兴的城市路面公共交通形式,遵循低碳环保的理念。无轨列车和传统地铁车辆不同,无轨列车在城市交通内应用时的行驶路况、车辆重量、车辆动力等均与地铁车辆有所差异,而列车动力系统的配置和部件的正确选型对整车动力性能具有重大的影响。无轨列车部件的选型计算与轨道交通车辆不同,文章从开发车型的动力性能目标要求入手,对动力系统方案设计以及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的参数计算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动力系统匹配计算,能够很好地满足整车性能要求,为无轨列车的匹配计算分析提供方法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吸能列车与障碍物撞击过程的研究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第二类Lagrange方程,导出轨道列车撞击动力学微分方程;对吸能列车与障碍物发生撞击事故的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在撞击过程中各车辆产生塑性变形的程度、列车及各车辆的吸能情况以及参与产生塑性大变形的车辆数;确定出车辆间的撞击力、撞击作用时间、以及各车的速度、加速度等一系列参数.研究结果为设计耐冲击吸能车辆及如何减少列车碰撞事故造成的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STAR21高速列车是东日本铁路客运公司为21世纪新干线开发的新一代高速试验列车。该车以轻量化、低噪声、平稳舒适为目标,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特别是9辆编组中有5辆车为铰接式车辆。STAR21曾创下日本新干线425km/h的最高试验速度记录。本文系作者按1995年中日高速铁路专家研讨会日本铁道车辆专家技术报告编写整理。  相似文献   

15.
介绍慕尼黑地铁只用头车和中间车2种类型车辆的第三代C型列车设计特点,阐述了电气部分、机械部分采用的新技术及其主要技术参数,描述了列车以电子主控层级为基础的列车控制和数据交换方式以及列车诊断特色。C型列车头两列车已在试验线上进行了型式试验和功能试验。  相似文献   

16.
吸能列车与障碍物撞击过程的研究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第二类Lagrange方程,导出轨道列车撞击动力学微分方程;对吸能列车与障碍物发生撞击事故的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在撞击过程中各车辆产生塑性变形的程度,列车及中车辆的吸能情况以及与产生塑大变形的车辆数;确定出车辆间的撞击力,撞击作用时间,以及各车的速度,加速度等一系列参数,研究结果为设计耐冲击吸能车辆及如何减少列车碰撞事故造成的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快速地铁车辆可能产生的空气动力效应进行了描述,并详细分析了与气动效应相关的车辆设计参数及其变化规律。分析表明,随着车速的提高、车辆断面积的增大,列车空气阻力、压力波幅值、气动噪声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列车头型长细比越大、车辆表面平顺程度越高,列车空气阻力越小。  相似文献   

18.
快捷货车与普通货车在制动特性上存在较为明显差异,在混编列车制动过程中,由于不同车辆制动缸充气时间的差异,会导致车辆间制动效果的不同步性加剧,可能会出现车辆加速度、纵向冲击力过大等问题,影响列车运行平稳性,进而危害货物运输安全。由于在实际运用中,一般不进行快速列车解列,因此,在混合编组时将整列快捷货车分别编组在列车前、中、后部。使用列车空气制动和纵向动力学联合仿真系统对3种编组方式列车在紧急制动工况下的纵向动力学性能进行仿真计算及比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快捷货车编组在列车前、后部时,车辆间分别会产生较大的压钩力和拉钩力,当快捷货车编组在列车中部时,列车车辆间纵向冲动较小,编组方式较为合理;列车制动力分布不均是影响列车纵向冲动的重要因素,当制动力较强车辆编组在列车前部和中部时,最大纵向力表现为压钩力,当编组在列车后部时,最大纵向力表现为拉钩力;3种编组方式下,列车最大纵向力出现车位均在快捷货车与普通货车连接位置。  相似文献   

19.
从列车网络设备模型、网络拓扑结构、数据传输等方面,对比分析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上采用的由CAN、MVB和工业以太网3种车辆总线构成的列车通信网络,可为以后列车通信网络的设计与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40t轴重矿石敞车的基本结构、主要性能及检修制度,总结分析了车辆的运用情况。该车运用轴重最大42t,列车编组质量最大4万t,是目前世界上运用轴重和列车编组质量最大的铁路货车;其车体采用高强度耐候钢和不锈钢材料、无侧梁焊接中梁底架及侧柱内置侧墙结构等轻量化技术,车辆采用双车联控ECP制动系统、重载连接装置、大轴重低动力转向架等新技术,整体性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