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给地铁施工,特别是暗挖施工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对于地下水最有效、最经济的处理方式仍然是利用地面降水井进行抽降。北京地铁16号线甘家口站及相邻区间位于三里河路与阜成门外大街路口处及国宾馆路口处并下穿城市主干道,阜成门外大街路口处采用的辐射井降水效果不理想,为此,在国宾馆路口部位采用洞内降水井降水,取得了良好降水效果。文章以这2个跨路口地下水降水施工为背景,对跨路口地下水降水施工技术进行阐述,以期对类似工程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铁甘家口站~玉渊潭东门站区间正线施工至钓鱼台时突然出现大量涌水涌砂现象;针对暗挖掌子面地下水,采取了明排、注浆、地表疏干井等措施,仍未有效解决。根据周边环境、地质条件、降水井设计及施工情况、开挖过程中水量方向等,制定了以洞内降水为主的思路,通过增设施工通道迂回施工,避开含水地层,从新增横通道另开洞门,施工水平降水导洞,导洞内施工降水井等关键技术,最终达到预期降水效果,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结合南京地铁1号线南延线百家湖站及百家湖—小龙湾区间明挖施工中的降水施工,通过分析工程地质及水文资料,制定降水总体方案,并计算降水井数量、确定降水井结构参数。通过试成井确定降水井的设置,阐述降水井(包括成井、洗井、封井)的施工工艺,总结降水井的运行、成品保护以及降水井运行后产生的效果。综合表明,降水施工技术在地铁明挖施工中起的作用,从而为后续地铁施工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银(川)西(安)高速铁路驿马一号隧道通过董志塬时有2. 2 km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一号斜井在施工中涌水量达到了600 m3/d,黄土含水率最大为34. 4%,出现了渗涌水、隧底软化、掌子面失稳滑塌等问题。由于洞内降水干扰大、时间长,采用了地表降水辅助施工方案。通过计算分析建议降水井布置于洞身两侧4 m处,井间距25 m,井深位于软塑黄土层以下15~25 m。经现场试验,洞身两侧6口降水井同时工作,地表抽排水量达到400 m3/d以上,降水40 d左右可疏干施工段落的地下水。该辅助施工方案提高了围岩的稳定性,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富水地段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深圳地铁科学馆—华强北区间隧道施工方法及采取的措施 ,成功地解决了浅埋暗挖软弱地层区间隧道施工技术难题 ,所采用的超前引排地下水以及隧道内降水措施 ,克服了富水软弱地层施工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富水铁路隧道内基底翻浆冒泥难题,考虑到富水隧道地下水水量大且具承压性的特点,提出"降水压、消隐患、排渗水"的富水隧道洞内防排水设计总体思路,并给出了富水隧道洞内增设降水井、调整双线隧道侧沟位置并加深、优化中心水沟井壁、道床板下增设渗水盲管等具体防排水改进措施。针对隧底存在虚渣层问题,提出采用水平光面爆破开挖、增加人工清底工序、按隐蔽工程验收及无损探测检查等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工程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隧道基底翻浆冒泥预防措施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胡麻岭隧道第三系富水砂岩地表深井降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胡麻岭隧道为兰渝线重点控制性工程,隧道中部通过长4 250 m的第三系弱胶结含水粉细砂岩,在地下水作用下,掌子面开挖扰动后工程性质迅速恶化,基本呈散砂、稀糊状,局部还伴有涌水涌砂现象,施工受阻。针对这种情况,洞内开展了集水井降水、井点降水、分步超前降水、边墙侧向深井降水、轻型井点(真空降水)、水平旋喷、注浆固结、冷冻固结等研究试验,确定采用洞内深井与轻型井点相结合施工降水方案。但受岩层地下水水头高、渗透系数小、洞内降水作业工序繁杂及降水后达到开挖条件的周期长等影响,施工进度滞缓,因此研究地表深井预降水。通过对工程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施工现状、工法等综合分析,进行现场水文地质试验,分析计算采用地表深井预降水的井间距离及设计深度。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铁浅埋暗挖折返线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针对北京地铁10号线劲松站至终点站折返线区间具有结构形式多样、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差、地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情况复杂和施工组织难度大的特点.通过对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分析,提出第四系地层中地铁折返线区间设计及施工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研究结论:第四系地层中修建地铁时,设计应考虑化解断面差异、减少断面过渡、预加固中间土体,按照影响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等级的建筑物保护措施;地面无管井降水施工条件下采用辐射井及洞内降水措施.同时,严格按照浅埋暗挖关键工序进行施工,即可解决工程重点难点问题,保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铁5号线区间渡线区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地铁5号线和平西桥站—北土城东路站区间渡线区隧道为大跨度断面隧道,洞身穿越粉土层、粉细砂层,地下水丰富。隧道施工采用地表大口井降水,洞内采用超前管棚支护以及超短台阶法、CRD法、双侧壁导洞法、中洞法等施工方法,并采用增加横洞解决隧道断面转换难题。  相似文献   

10.
地铁车站多位于城市繁华地带,受环境所限大多不具备明挖施工条件,新型洞桩法暗挖车站采用单层导洞内机械成桩的施工方法,替代传统的人工挖孔桩安装钢管柱的施工方法,本技术研究在导洞内机械成孔灌注桩内插入钢管柱一次浇筑成型的施工方法,引入了地面钻孔桩内液压插入钢管柱机械,在导洞内进行钢管柱垂直度调整控制技术,省去钢护筒安装及拆除工序,解决人工安装定位器误差大及施工效率低问题,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效果;基于本技术对液压插入机进行改装,集下钢筋笼、下钢管柱、定位及钢管柱垂直度调整于一体的钢管柱安装机已在北京市后续洞桩法车站中投入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中国美术馆站站后折返线区间需旁穿金帆音乐厅,存在变形管控问题。通过采用洞内深孔注浆加固及打设地面复合锚杆桩的措施,有效控制了折返线暗挖区间施工对金帆音乐厅的变形影响。折返线暗挖区间二衬施工完成后,金帆音乐厅的最终沉降量在评估控制值以下,施工过程中未出现风险事件。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地铁一号线沪河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围护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方案,同时作为基坑止水帷幕。根据该工程实践,详细介绍了地铁车站深基坑带止水帷幕的坑内降水的方案设计、施工方法、后期降水井处理,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深基坑降水设计施工运行是深基坑降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苏州地铁4号线多个深基坑降水工程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就地铁深基坑工程降水井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的具体操作步骤、参数和方法等若干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结合常熟电厂东线取水隧道修复工程在江面进行深井降水的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深井构造、降水井布置、施工工艺及降水运行管理措施等,通过采取大吨位施工船舶、避开恶劣气候、降水井外侧施工大直径套管、加强降水监测等措施,克服了在江面进行深井降水作业停留时间长、潮汐及气候影响因素大、降水井止水困难等难题。实践表明,采用深井降水可降低隧道内外水压差、释放江底地层内可能存在的沼气、避免了抽出隧道内积水后在修复过程中再次出现流砂突涌现象,从而为后续冻结法临时封堵墙的施工奠定了基础。本项目江面深井降水的成功实践,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南宁地铁1号线佛火盾构区间1#暗挖联络通道及泵房施工为例,介绍了暗挖隧道及泵房在富水地层施工条件下,通过增加临时仰拱、调整工序、水平真空降水、洞内管井降水等方法有效地防止了突涌灾害,安全、快速地完成了施工任务,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地铁15号线学院路站为研究背景,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并进行数值模拟等手段,确立了对导洞内土体进行深孔劈裂注浆措施,加固土体并形成隔水层,取代了传统的地面降水,节约了场地,消除了因降水造成地层水土流失而引起周边建(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也避免了城市地下水资源浪费。将原来柱洞法的6导洞改为8导洞,钻孔灌注桩改为人工挖孔桩,并对车站结构施工工序进行了优化。工程实践表明,修改后的施工方案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预测地铁区间隧道暗挖法施工前预降水诱发的地表沉降量,依据群井降水作用下含水层水位降低、土体有效应力变化的过程,建立了单元土体固结压缩模型;基于有效应力原理和一维固结压缩理论,得到了含水层水位降深、土体压缩系数及初始孔隙比与隧道上方地表沉降量的关系。其预测结果可用于评价地面道路、建(构)筑物稳定性,为现场施工提供指导参考。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以上分析过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在深大基坑施工过程中,地下水是影响深大基坑稳定性较为关键的因素,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深大基坑施工安全事故.目前,富水地质的大型基坑工程的降水设计及工艺要求严格,应用较少,因此需进行深入研究.依托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火车北站深大基坑的工程实例,结合车站周边水文地质特征,设计坑内降水井降水、坑外布置备用井的降水方案,并采用Vi...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铁27号线蓟门桥站~站后区间下穿东南地下通道,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右线为大断面,且截面形式多样,施工影响较大,保护措施为洞内施工控制加地面深孔注浆。结合地下通道结构现状,提出位移控制指标。在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对不同模拟施工步下顶板沉降、底板沉降及侧墙水平位移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地下通道绝对沉降、纵向不均匀沉降、横向不均匀沉降、侧墙倾斜等控制指标,分析了隧道下穿时地下通道变形控制效果。研究结论:区间隧道下穿地下通道施工,洞内施工控制措施和地面深孔注浆措施是有效的;地下通道位移满足控制标准,结构处于安全状态;变截面的右线施工引起的地下通道位移占位移总量56%左右,标准断面的左线施工引起的地下通道位移占位移总量的44%左右。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铁10号线奥森区间降水方案选择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水是地铁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安全施工的保障,结合北京地铁10号线奥森段降水工程实践,探讨了有多层地下水的情况下降水工程方案的选择,地下水监测及沉降监测等施工技术,可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