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地铁行车调度岗位工作负荷的建模与测算,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工作负荷影响因子,采用逐次回归分析法构建调度工作负荷预测模型,在整合DORATASK方法与零基定员法的基础上建立行车调度人员配置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定量分析现有地铁行车调度配置的工作负荷程度,并可对行车调度岗位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经过上海地铁实际验证,证明该模型可以有效降低行车调度工作负荷,对于提高调度作业稳定性、降低作业风险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合广州地铁行车调度岗位工作特点以及多年来常见事故、事件应急处理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了在地铁运营设备故障、突发事故(事件)情况下,行车调度在应急调度指挥工作中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提出了提高行车调度应急处理工作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关键岗位业务技能和安全意识,广州地铁在司机、调度指挥人员、车站值班员等行车关键岗位推行岗前考试制度.通过研发岗前考试系统,对业务流程和关键数据流程进行分析,提出了系统数据库访问方法和关键查询存储过程,实现关键岗位岗前考试常态化、标准化、信息化,确保地铁行车组织安全有序.  相似文献   

4.
在地铁运输及调度系统中,控制中心行车调度员担负着指挥地铁安全运行的首要职责,安全压力大。既有研究表明,高强度的压力会对人的身心健康、情绪状态产生影响,业务能力、工作效率会有所降低,事故率会有所增加。因此,结合地铁行车调度的工作特点和岗位需求,设计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反应的调查问卷,抽取国内多家地铁行车调度员的调查样本,运用SPSS软件分析地铁行车调度员的工作压力源和压力反应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压力源与压力反应呈显著正相关。据此提出改善行车调度员工作压力的建议,以期促进地铁行车调度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地铁运行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前地铁运营控制中心设计中,存在控制中心管理模式不清的缺点,不同运营线路的管理未考虑人力资源共享,调度机构臃肿.提出了运营控制中心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调度员岗位设置及定员人数、调度员生产用房等,作为运营控制中心设计的基础.按照人力资源共享原则,提出了调度大厅的布置方案.建议对控制中心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地铁行车组织中的调度调整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地铁运营的特点及调度调整的作用.结合南京地铁1号线的实例,分析了各种行车调度调整方式.提出在遭遇突发事件或设备故障时,行车调度调整必须遵守"安全、快速、全面、服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地铁调度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环境系统。行车调度作为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能力的发挥直接决定了线路的运营安全和运输效率,有必要对地铁行车调度职业能力进行研究。介绍了胜任力的概念。运用结构化的O*NET工作分析问卷和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地铁行车调度员胜任力模型,包括21项基准性胜任力和5项鉴别性胜任力。结果表明胜任力模型的应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南宁地铁一号线实行列车行车间隔为5至8 min运行图及车站发生大客流时如何有序运营为课题,研究调度指挥中心如何快速、准确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优化运营调整方法,尽快疏解乘客,保障地铁运营畅通高效。  相似文献   

9.
地铁网络化运营下的行车调度指挥,应以线网整体为管控对象。地铁由单线运营向线网运营阶段过渡,需调整控制中心架构,以适应新阶段的行车管理需求。分析了地铁网络化运营阶段的行车管理特征与需求,提出了网络化运营条件下集中式控制中心的组织架构方案与行车管理模式,为地铁行业控制中心架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自动化地铁具有节省人力和车辆成本、优化列车运营、吸引客流以及运营安全可靠的特点。为此,德国纽伦堡计划将既有的人工操作的地铁改造为全自动化的地铁,并于2006年春正式运营。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取地铁人因失误数据进而有效预防地铁人因事故,提出使用模拟机采集地铁工作人员人因失误数据的方法,并以地铁调度系统为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依据行车调度系统及其任务的特点,采用visual C#软件设计某地铁线ATS(列车自动监控)系统工作站主界面,并选取20名经过训练的研究生作为试验对象,设定6种不同的试验情景和具体操作步骤,通过模拟操作获取人因失误数据。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菜单栏操作的失误率低于右键点击操作的失误率,"查找停站超时列车"情景的人因失误率最高。此结论可为调度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FAO系统不断推广使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运营岗位将面向多职能与复合岗位转变。文章首先分析FAO线路运营管理特征和调度指挥体系的变化,指出调度指挥体系面临的问题,然后对智能调度系统的架构与功能进行研究,以上海地铁14号线调度系统为例详细说明基于FAO技术的智能调度系统,最后从调度管理工作任务和人员工作职责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为城市轨道交通FAO线路智能调度和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深入分析时变环境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布变化特征,阐述客流变化时的行车调度调整策略,即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发生偶发性大客流变化时,行车调度员运用加开临客列车、组织大站快车等措施进行相应的行车调整。同时,提出实时客流预测分析手段和方法。最后,基于仿真评估方法提出时变环境下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铁运营成本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深圳地铁为例,通过对地铁客运量及运营成本在不同行车间隔下的特性分析,反映出地铁固定成本占比较大,达到总成本的80%以上;地铁客运量的增长幅度有随行车间隔的缩短而递减的特点;地铁运营企业在非完全成本概念下的客运收支“盈亏平衡日均客运量”这一结论,可对地铁公司运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地铁行车调度在处理应急事件时常用的行车组织调整方法,结合广州地铁3号线的案例说明这些方法在运营组织调整中的应用,并提出在应对突发应急事件时,行调要以"导向安全、先通后复、快速全面、保证服务"为原则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6.
地铁行车阻塞会给实际运营工作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和安全隐患。在突发行车阻塞事件处理上,探讨站务管理各岗位应遵循的处置原则,分析应急预案应明确的人员、点位、职责,明确此类事件的应急处置流程,做到及时传递预警信息和应急救援信息,确保路网联动救援和行车客运组织工作及时展开,尽量减轻事故对地铁运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地铁发生延误运营事故时需要调度人员及时进行行车调整,扣车是最常见的方式。扣车数量及时长对行车调整有着方向性的影响,扣多少车、车扣多久对故障处理起着前瞻性的作用。针对地铁列车延误情况下的扣车进行量化分析,根据突发事件导致的延误时间,估算需要扣停的列车数量及在每个站需要扣停的时间,建立相应的扣车模型,为调度人员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广州地铁2号线历年发生的救援事件进行简要统计,得知故障源主要来自牵引控制系统,分析主要故障原因,以及救援组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司机不熟悉车辆故障处理指南,调度发布救援命令不及时,现场信息沟通不畅等。结合地铁高密度行车阶段的特点,计算受到救援影响的列车数量并分析晚点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救援组织优化方案,包括优化改造旁路开关;改造断电区;优化救援旅行速度,以减少列车增晚;优化救援路径,避免二次中断;优化救援组织流程,提高效率,尝试"裸车"动车等,并将优化措施应用于广州地铁6号线,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时空不均衡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郑州地铁1号线客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客流的时间不均衡性可采取非高峰时段开行小编组列车或减少列车开行对数的行车组织方法,对空间不均衡性可采取区段列车调度形式或大站快车调度形式,以确保地铁较高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地铁线路规模的扩大、乘客规模的增加对地铁运营安全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地铁运营公司亟需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提高作业执行质量,优化地铁运营管理。在对地铁行车标准化作业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构建了行车作业安全标准化检查与评估方案,引入第三方机制完成组织落实。通过对某城市地铁行车作业的第三方安全检查与评估实施工作,评估分析行车作业过程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并结合安全标准化作业执行匹配度论证行车作业质量与可靠性。以期为今后将检查与评估推广至整个线网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