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找到高温下车内零部件甲醛散发源,通过模拟汽车零部件在高温条件下的甲醛散发试验,利用分光光度计法对车内常用的13种材料进行试验测试,分析出不同材质在相同条件下的甲醛释放量,结合不同材料在车内的使用情况,确认车内甲醛散发的主要来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改善方向。  相似文献   

2.
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甲醛排放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M10(甲醇占10%,90号汽油占90%)、M15两种混合燃料及汽油M0在小型内燃机上进行了不同载荷下甲醛排放试验。结果表明,M10与M15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在空载和满载时尾气排放中的甲醛含量较高,半载时的甲醛含量低;在空载时,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尾气中的甲醛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3.
含醇类燃料非常规排放污染物甲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RON93汽油、甲醇汽油(M15、M25、M85)、乙醇汽油(E10、E25)、-10#柴油和乙醇柴油(ED10)在一定工况下的非常规排放物--甲醛的检测.结果表明:发动机燃用汽油、柴油或醇燃料时,排气中都会产生醛类排放物,随着混合燃料中的醇含量增加,排气中醛类排放物也相应增加,汽油的甲醛排放要高于柴油;同一种燃料进行测试时,甲醛排放随着功率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双三元催化转化器对甲醛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电喷汽油机燃用汽油和多种不同掺混比例甲醇汽油的试验研究,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测量了普通三元催化器前后的甲醛排放。试验结果表明:甲醛排放量随掺醇比例、转速的增加而增大,随扭矩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三元催化器对甲醛排放的催化转化效率随着掺醇比例的增加而减小;燃用M30以下低比例甲醇汽油时,催化器对甲醛排放的催化转化效率在多数工况都能达到85%以上,受工况影响并不明显;燃用M50以上中高比例甲醇汽油时催化器对甲醛排放的催化转化效率受工况影响较大,随着发动机转速、扭矩的增加而增加,在低转速低负荷下催化效率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5.
甲醛具有致癌性,可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甲醇汽车的甲醛排放检测方法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文章利用常规排放的检测方法取得汽车尾气的稀释样气,从中抽取一定量的排气样气,由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甲醛的质量浓度。根据试验时测定的体积及试验循环行驶距离,得出与常规排放量纲完全一致的甲醛排放量。解决了甲醇汽车尾气排放中甲醛体积分数的测试问题。  相似文献   

6.
甲醛对室内污染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其能在很长一段时间缓慢释放,给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目前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防治,如甲醛清新剂去除、活性炭去除、TiO2光催化降解、通风、植物去除法等。  相似文献   

7.
在一台满足国III排放法规的多点电喷汽油机上,分别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在线)、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离线),对同一工况和相同燃料条件下的甲醛排放物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表明:FTIR检测的发动机尾气中甲醛排放规律与气相和液相色谱仪检测出的规律一致,但FTIR法的检测值要比色谱法高。另外,使用FTIR测量了常规车用三效催化转化器前后的甲醛、乙醛、甲醇等非法规排放,结果表明:随着掺醇比例的增加,甲醛和甲醇排放急剧增加,乙醛排放则减少。三效催化转化器对甲醇汽油掺混燃料的甲醛、乙醛和甲醇排放转化效果显著,经处理后,基本上可实现零排放。  相似文献   

8.
用气相色谱仪测量研究了ZS195柴油机燃用DME排气中的非常规排放物甲醛和甲酸甲酯。研究表明,甲醛是非常规排放物中的主要成分;在空载工况下,甲醛和甲酸甲酯的排放量随转速上升而略有上升;在高负荷工况下,二者的排放量大幅降低;此外,适当减小供油提前角,降低喷油压力和缩小喷孔直径都有利于减少甲醛和甲酸甲酯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9.
测定空气中低浓度甲醛,建立乙酰丙酮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微量甲醛的方法,选择最佳实验条件,并考察多种共存物的影响及最大允许量。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 0.0034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5.6%,测定空气中甲醛的最低浓度为0.0057mg/m~3,可满足室内外环境空气中甲醛本底及受甲醛污染环境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维GT-Power和三维CFD仿真软件耦合甲醇氧化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以某传统柴油机参数为基础,搭建了火花点火式甲醇发动机的一、三维物理模型,研究了该甲醇发动机的非常规排放。研究表明:随着负荷的增大,未燃甲醇与甲醛的排放呈现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小负荷时,增加点火提前角更能有效降低未燃甲醇及甲醛排放;随着转速增加,未燃甲醇排放有增加的趋势,而甲醛排放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增大EGR率更能明显地降低未燃甲醇及甲醛的排放;压缩比增大可以降低未燃甲醇及甲醛排放,且其增加到17.5之后,排放量几乎接近于0;当压缩比较小时,当量比的增大能有效减少未燃甲醇及甲醛排放;未燃甲醇与甲醛主要分布在缸壁、缸盖底面与活塞顶面的一些缝隙区域。  相似文献   

11.
低比例甲醇汽油发动机排放建模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台进气道多点电喷EQ491i汽油机上,采用AVL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多组分分析仪SESAM-FTIR测量了燃用低比例甲醇汽油的排放成分。使用发动机循环模拟软件Boost耦合化学动力学软件Chemkin,建立了甲醇汽油发动机循环计算模型并用试验结果进行标定,模拟了甲醇汽油发动机中的常规排放NOx和非常规排放甲醛的生成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条件下,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大,甲醛排放基本呈线性增长。发动机负荷对甲醛排放影响不大,NOx排放主要受空燃比和燃烧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汽车内饰件中有害物质的检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建立汽车内饰件中有害物质的检定方法开展了试验,通过对主要污染物甲醛进行定量分析、对其它有害气体进行气味性试验相结合的办法检定内饰件中的有害物质。详细介绍了用于甲醛定量分析的分光光度法和气味性定性试验方法。在还没有制订汽车内饰材料国家标准的情况下,该检定方法可用于相关材料的检验:疗法简便、实用、可靠。  相似文献   

13.
以车内饰顶棚总成为例,进行了其甲醛和乙醛挥发量的研究。分析了聚醚多元醇原料提纯、添加抗氧剂、半成品加热和通风放置等因素对醛类挥发量的影响,其中聚醚多元醇原料提纯和添加抗氧剂改善效果最为明显,甲醛及乙醛挥发量降低率达到82%和75%,而半成品加热和通风放置的效果略差。最终综合响应整改方案,有效的控制顶棚成品醛类挥发量,甲醛及乙醛挥发量仅为限值含量的7.4%和23.8%,VOC水平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直喷柴油机排放气体的臭味一般由人的感官进行评价,用化学分析仪很难评价臭味水准。文中主要考察排放气体浓缩成分水溶液的PH值检测法、具有还原FID系统的甲醛检测法和眼鼻等感官检测法,得出PH值和感官评价之间变化的相关性及排放气体中甲醛浓度与眼睛刺激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汽车导购》2006,(9):80
买了新车.可是车内有异味,怎么办呢? 3M净呼吸甲醛净化剂利用独特基团反应.高效快速捕捉降解车内空气中的甲醛分子.对汽车内饰以及其他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具有消除率高、去除速度快的特点。水性含香环保配方具有高度活性,对人体安全,能持久发生效用.保持空气清新芬芳。如果能配合净呼吸光触媒空气净化剂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气相色谱质量联用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对长途客车车内空气污染物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和甲醛进行分析。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长途客车车内空气污染物中烷烃、芳香烃和烯烃分别占41.4%、27.6%和20.7%;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对人体有较大危害的甲醛和苯系物在长途客车车内空气污染物中含量较高。随着长途客车停放或运行时间的增加,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有显著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当前我国车内VOC含量的现状。经调查研究发现有害气体中超标最为严重的是甲醛含量,而其来源主要是汽车内饰用的隔音棉。文章从分析改进制造隔音棉的原材料着手,对减少隔音棉有害气体(VOC)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通过采用适当含量的化纤代替酚醛树脂,从而有效降低隔音棉的甲醛挥发量,同时满足其使用性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二硝基苯肼(DNPH)管的背景值,重点探讨了不同品牌DNPH管对甲醛、乙醛和丙醛回收率的影响以及同一品牌DNPH管对不同醛类物质回收率的影响,与采样条件对醛类物质收回率的影响,发现不同品牌对甲醛和乙醛的回收率影响较小,但对丙烯醛的回收率影响较大,同样,不同采样条件对甲醛和乙醛的回收率影响较小,对丙烯醛的回收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试和分析,确认了车内甲醛的主要来源是发泡材料、皮革和织物材料。验证了除醛剂对发泡材料和整车的除醛效果,结果表明:有机含氮类除醛剂可以有效地降低内饰材料及整车的甲醛和乙醛散发,使用除醛剂1天后分别降低座椅发泡材料92%和整车53%的甲醛散发,以及座椅发泡材料94%和整车63%的乙醛散发,而且有持续的除醛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电热塞引燃式直喷甲醇发动机,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喷射压力对甲醇雾化、空燃混合、燃烧、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喷射压力使可燃混合气的均匀程度提高,而缸内平均温度和压力降低。火核形成于电热塞端部,火焰传播呈现出与柴油机和汽油机不同的规律。在高喷射压力下,处于靠近电热塞一端的燃烧室凹坑中的可燃混合气首先燃尽,而后火焰向外部传播。在排放物方面,喷射压力越大,膨胀行程中甲醛的含量越高,但排气中甲醛残余量越低,膨胀段甲醛与排气过程产生的甲醛相比可忽略不计。增大喷射压力有利于增加发动机的膨胀功,提高动力性,但喷射压力过高导致早燃,反而有损动力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