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长无缝线路铺设方法的研究北京铁路局保定工务段杜俊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钢轨胶接接头、锰钢辙岔与钢轨的焊接、无缝道岔以及先进的养路机械等先进技术的出现之后,超长无缝线路应运而生。它是当今世界无缝线路最新铺设方法。近年来,我国超长无缝线路也有了较快发...  相似文献   

2.
超长无缝线路已成为无缝线路发展的重要目标,无缝道岔是超长无缝线路的关键部件。本文就无缝道岔的安全性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无缝道岔风轨纵向力与位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无缝道岔是发展超长无缝线路的关键技术,而道岔区导轨、基本轨纵向力分布和位移的计算则是无缝道岔设计的先决条件。本文提出固定辙叉单开道岔和可动心轨单开道岔钢轨纵向力及位移计算的力学模型,编制了实用计算程度,并对60kg/m轨12号单开道岔进行分析,给出了钢轨纵向力及位移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固定式道岔钢轨纵向力及位移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固定式无缝道岔导轨、基本轨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道岔区钢轨纵向力和位移量的计算模型,并在京广线超长无缝线路试验段内测定固定式道岔的纵向力。理论分析及寮测结果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保证道岔安全运营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宫万国 《铁道建筑》2012,(10):120-123
桥上无缝道岔设计同时涉及桥梁—钢轨相互作用力及道岔基本轨—尖轨相互作用力两方面问题。对典型桥上咽喉区普通桥上无缝线路及桥上无缝道岔群进行了对比检算,检算结果表明,桥上无缝道岔较一般区间桥上无缝线路钢轨附加力明显增大,桥上无缝道岔设计应同时兼顾道岔与桥梁孔跨布置。无缝道岔布置于连续梁上时,其钢轨伸缩附加力较区间桥上无缝线路增幅要大,尤其在咽喉区多联连续梁且两组道岔对向布置情况最为不利,如道岔对向布置情况不可避免,此时应在两连续梁间插入简支梁,道岔距梁缝应保持一定距离,以尽量减少连续梁温度跨度与道岔限位装置钢轨附加力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6.
超长无缝线路中胶接绝缘接头使用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钢轨胶接绝缘接头在超长无缝线路上使用时,应根据生产工艺和胶的性能分别在区间线路和道岔区应用,在区间线路上宜使用热胶接绝缘接头,岔区宜使用常温固化胶粘接的钢轨绝缘接头和冻结接头。文章对胶接绝缘接头绝缘电阻的测量方法和限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安装新型护轮轨,强化小半径曲线轨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小半径曲线轨道亟需强化 多年来,钢轨接头、道岔和小半径曲线轨道一直是铁路轨道的"三大薄弱环节".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铁道科学技术的进步,钢轨接头和道岔已获得了较大的加强与改善:如60 kg/m重轨的区间(或跨区间)超长无缝线路新技术,已在铁路干线上大量推广应用,基本上消灭了钢轨接头;重轨新型道岔(含可动心轨道岔)已投入大批量生产,并在干线上大量铺设使用,使道岔的工况条件获得了很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8.
道岔侧线对无缝道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道岔与无缝路线焊接的,随着轨温的变化,长钢轨纵向温度力将直接作用于道岔的辙叉和转辙部分。在无缝道岔的设计施工时,由于站内线路条件的限制,道岔侧线长钢轨的长度较短,在和钢轨温度力的作用下,道岔两尖轨的伸缩位移差较大,影响道岔的正常使用。为此,根据道岔区基本轨、导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计算了侧股为普通线路时,无缝道岔区钢轨纵向力及移量的分布,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保证道岔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速铁路高架桥上铺设无缝道岔群的可行性,以某高架桥上道岔群为例,基于岔-桥相互作用原理、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建立无缝道岔-梁体-墩台空间耦合模型,计算分析桥上道岔群及桥墩墩顶的力学特性,并提出结构优化方案。研究表明:当无缝道岔群铺设于温度跨度较大的多联桥梁时,无缝道岔钢轨纵向力较大,钢轨强度往往不满足《铁路无缝线路设计规范》要求;铺设小阻力扣件可显著降低钢轨纵向力,铺设方案应同时满足道岔变形控制要求;混凝土箱梁截面惯性矩较大,道岔区钢轨挠曲力较小;道岔群铺设于多联连续刚构桥时,温度作用下的墩顶纵向力远大于断轨作用;无缝道岔铺设时,应严格控制梁体温度,避免极端气温时转辙器处梁轨相对位移超限。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高架桥上无缝道岔群的设计与运维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标志着无缝线路技术达到一个新水平,无缝道岔是跨区间无缝线路的技术难点,文章详细讨论了道及岔区的无缝化、道岔与钢轨位移的观测、维修、养护及应力放散、调整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