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研究空间变化场地对山区超高墩铁路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以贵州省境内一座超高墩铁路桥梁为工程背景,采用虚拟激励法对此超高墩铁路桥梁在空间变化场地条件下进行了抗震性能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考虑了多维地震动作用下,硬场地、中场地和软场地三种不同场地空间变化分布组合对此类桥梁随机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场地分布组合对超高墩铁路桥梁地震响应影响不同,最高墩处的场地条件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尤为明显;最高墩处为软场地,其他墩为硬场地时结构响应最大,为最不利工况,应予避免;对于超高墩铁路桥梁地震响应分析应充分考虑空间变化场地条件的影响因素,否则会低估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响应.  相似文献   

2.
古港互通主线跨线桥、B匝道跨线桥基础场地发育溶沟、溶洞及溶蚀裂隙,为了查明岩溶发育范围、规模、埋深状况以及岩溶地质构造和控制因素等,对两桥梁及其附近进行了针对性的工程物理探测及其部分钻探验证工作。准确定位了场地岩溶发育情况,物探工作采用了音频大地电磁法、激发极化法(包括电测深和剖面法)和瞬变电磁法,分析了岩溶对桥梁基础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场地内岩溶发育,规模较大,且受构造控制明显,采取避绕或适宜处理措施后,场地整体仍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航道护岸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地质条件,地基承载力,施工场地和设备,工程造价与工期等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软土地基的处理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由于崎岖地形(非平坦地表和非均匀地层)具有复杂的地震动空间变异性,对于该类场地效应的地震特异性所引发的结构差动损害尚无系统性的研究。为了深入研究崎岖地形下地震动空间效应对结构的影响,针对多层非均匀介质V形峡谷这种特殊地形,详细分析了V形场地下地震动频谱特性的影响因素(行波效应、相干效应和局部场地效应等),并模拟了相应的地震动输入;对一横跨V形峡谷的连续钢箱梁桥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地震动输入和不同边界条件下结构模型的地震响应;探究了V形场地超大震作用下的桥梁破坏模式,计算出结构的薄弱部位,并着重对比了V形峡谷场地和平坦场地2种地形下的地震激励对结构破坏模式的影响差异,揭示了V形峡谷场地下的模拟多点地震输入特异性对桥梁的结构响应和破坏模式的特殊影响,发现同水平场地相比该类场地下的地震激励会在桥梁内部引发额外的差动内力,进而使桥梁破坏更早发生并改变了结构的破坏模式。结果表明:①V形峡谷场地极大地改变了地震波场中的散射波组成,且同水平场地地震激励相比,其对结构具有更强的空间差动效应,从而引发更大的差动内力;②与水平场地相比,V形峡谷场地地震动输入下的桥梁破坏发生时间较为提前,且初始破坏点并不相同,从而导致结构的破坏模式改变。  相似文献   

5.
采用工程波动理论,考虑简谐SH波诱发的水平振动和场地土的材料阻尼,假定场地土体系处于反平面应变状态,研究半空间上SH波激励下上覆粘弹性场地土的自由场动力反应。利用正交函数法求解基岩运动输入下上覆土层的振动解,以此解来分析SH波激励下粘弹性场地土的放大效应,并将探讨其影响因素。本文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土—结构物动力相互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建筑抗震设计和震害分析具有理论和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丽 《路基工程》2020,(2):144-148
利用既有场地改建的铺轨基地,新旧场地地基在承载力和变形特性方面存在差异,分析地基加固方案中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确定了满足承载力要求基础上同时满足长轨存放区严格的沉降控制标准的加固方案。结果表明:采用标准化设计思路确定的加固方案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确保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盾构掘进施工效率,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根据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特点,从盾构掘进的施工工序进行综合研究,以石家庄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和平医院站-烈士陵园站区间施工为例,确定了影响盾构掘进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对掘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了: 1)盾构掘进时间、管片拼装时间工序较为单一,主要和地质情况和作业人员熟练程度有关; 2)管片吊运下井时间、渣土吊运出井时间、其他外部原因对现场施工的影响等会受施工场地布置影响,在盾构施工前应进行合理的施工场地布置; 3)对盾构、后配套设备维修保养及易损件更换时间、盾构施工测量及移站影响时间的优化,能进一步提升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山区高墩桥梁在地震动作用下的特殊抗震性能,基于随机振动理论,研究了场地效应、相干效应及行波效应对高墩桥梁在强地震多点激励下的随机响应规律,及墩高变化对高墩桥梁地震响应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场地效应对高墩桥梁地震响应影响明显,软场地墩的位移值约为硬场地的12倍,行波效应的影响次之,相干效应的影响最小.场地效应对桥梁的影响大小取决于场地卓越频率是否接近于桥梁自振频率;行波效应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场地时桥墩最小的位移值约为最大值的30%,软场地时最小值约为最大值的60%;与场地效应和行波效应相比,部分相干效应对桥墩顺桥向位移影响较小.对于山区高墩桥梁随机地震响应分析,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的多点激励分析是必要的.应对有可能的桥型(不同墩高和墩高差)进行分析,以确定地震力最小的桥型并注意桥梁截面抗力的提升和附加减震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原位剪切波速测试判定地震液化的优势,分析了原位剪切波测试的适用设备和基于剪切波速测定对场地土地震液化的判定方法。判别场地土地震液化,通常采用室内应变法来确定最大剪切模量,给出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进行判断,而采用现场剪切波速法直接判断地震液化并不常见。依据广西桂林具体工程实例进行原位剪切波速试验,对场地土地震液化判定进行了分析,得到场地土地震液化剪切波波速随深度变化曲线和不同地震烈度下土层液化剪切波速临界值及其与实测剪切波速的关系,直接对场地土地震液化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10.
对集料级配变异所产生的原因从母岩的类型、集料加工设备组合、集料存放场地等方面入手,分析集料级配的变异对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的影响,最后根据情况对各种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应对措施,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以保证沥青混合料质量。  相似文献   

11.
《公路》2021,66(9):135-139
精确计算出土石方工程数量是控制道路工程造价的关键。为便于道路土石方数量计算中选择计算方法、确定计算参数和考虑影响因素,分析了断面法、方格网法、等高线法和数字地形模型法对土石方数量计算的适应性、计算精度的敏感性以及常见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出了带状工程和场地类工程在不同地形起伏条件下推荐的土石方数量计算方法:当土石方数量计算容许误差为5%~10%时,采用平均断面法应保证A2/A1≤3.232~5.999;方格网法应多采用三角形图式和梯形图式,少用正方形图式和五角形图式;采用适当的方法处理清表土、基底压实、宽填和扣路槽等影响土石方数量计算结果的因素,能够使计算的土石方数量更接近于实际发生的土石方数量。  相似文献   

12.
袁勇  朱力  禹海涛  马华兵  李婷婷 《隧道建设》2022,42(11):1821-1831
针对目前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方兴未艾、抗震防灾需求日益凸显的现状,总结评述目前综合管廊抗震分析的研究进展。首先,归纳总结综合管廊结构的震害特点和关键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综合管廊抗震研究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突破进行综述;然后,重点从影响综合管廊地震响应机制的关键要素出发,即从输入地震动特征、工程场地特性、管廊结构形式与构造特点3个方面对综合管廊抗震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综述;最后,对综合管廊减隔震研究现状进行讨论。研究表明: 1)输入地震动特征会对综合管廊地震响应产生显著影响,对于浅埋结构还应关注地表Rayleigh波的作用; 2)工程场地特性研究聚焦在饱和液化地层、断层破碎带等不利场地条件对综合管廊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机制方面; 3)新型管廊结构形式和节点构造层出不穷,但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关注管廊结构自身的地震响应特征。建议后续研究重视综合管廊功能性对抗震安全性的需求,进一步加强“结构-功能”一体化抗震性能设计方法与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局部地形及场地分层因素对地下多点地震动的影响,建立了分层圆弧峡谷模型,并进行了目标场地多点地震动模拟程序的开发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一跨越该场地的刚构桥进行了考虑多点激励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具体内容包括:首先,在推导得到SV波入射层状圆弧峡谷地震反应频域解基础上,依据规范谱确定矩阵的峡谷各位置自谱(绝对值),联合自谱和峡谷相干函数得到互谱,进而与自谱共同构造出功率谱矩阵。由此同时体现了峡谷局部场地三大典型物理效应:散射、相干和分层效应,奠定了SV波入射下层状峡谷多点地震动模拟的基础,填补了由于竖向边界条件难以满足而大多受限于SH波入射理论解研究的空白。其次,基于上述结果,编制代码和可视化开发,实现理论方法程序化,并验证其可行性和可靠性。最后,为研究SV波输入下分层和峡谷效应多点激励对结构的影响,针对一峡谷桥梁进行模型建立、修正、多点地震反应计算以及分析比较。结果表明:①分层效应对结构反应影响明显,传统均匀介质的假定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②采用传统适用于平整场地多点地震动作为激励,会导致与峡谷地形多点地震反应差别明显,且会低估结构反应;③SV波斜入射多点激励下所产生地震动的空间变异性,会使得地震反应计算结果幅值出现明显增大现象。该理论方法、程序开发可供类似工程场地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材料、工艺和设备的综合角度对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系统研究,重点对影响路面长期使用性能的因素和SMA等新材料咱面的施工质量控制问题,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成套技术。  相似文献   

15.
向良鑫 《长安科技》1997,3(4):39-44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相对分析方法,影响因素较多。本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影响吸收光谱法测定锌的主要因素,同时考虑了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微量元素,灯电流、燃助比、试液提升量、燃烧器高度和狭缝等,对测定结果有影响,但因素之间有相互效应,用单因素试验法难于找到最佳测试条件而用正交试验设计,有可能找到最佳试验方案,采用统计方法处理数据,将有利于对因素影响和测定结果,作为正确的判断和  相似文献   

16.
减隔震支座对梁式桥抗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编制的二维有限元程序,对采用铅芯橡胶支座作为减隔震装置的桥梁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动力分析,研究了不同场地的地震激励、地震烈度、桥梁墩高和截面尺寸、支座参数等因素对桥梁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并与板式橡胶支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铅芯橡胶支座可以有效地降低结构的位移和内力响应,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7.
桥梁桩基础计算中,m法只适于桩顶位移较小的情况,而在软土场地中,由于风、地震、波浪等因素影响,桩侧土体已进入非线性变形状态,桩顶位移较大,因而m法的适用性值得商榷。文中将p-y曲线法用于桥梁桩基础计算,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证明此方法的合理性,同时对p-y曲线法进行参数分析,进一步与m法对比研究,得出m值在不同桩顶水平位移下的折减曲线。  相似文献   

18.
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设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菜园坝长江大桥主桥是大桥工程的重要结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大桥方案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全新的设计理念,提出一种创新的把场地条件、功能需求、材料特性、结构受力、景观需求自然融合的新桥型,并通过经济比较和特点描述对实施方案的优越性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15,(9)
利用沥青路面原材料质量指标检测数据,通过单粒级集料加工级配变异性,并用灰色理论分析单粒级级配变异性对合成级配的影响,从而研究原材料质量的变异性及其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集料加工场地、集料破碎工艺、破碎机产量均衡性、集料加工筛孔配置、除尘设备选用、碎石设备调试等方面加以改进,以减小集料加工变异性、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坝陵河大桥主桥为主跨1 088 m的钢桁梁悬索桥,钢桁梁宽28 m,高10 m,该桥地处宽约2 000m的峡谷,桥面距谷底约370 m,两岸地势陡峭.针对其钢桁梁架设施工难度大的特点,对跨缆吊机法、桥面吊机法、缆索吊机法进行研究,并对其适用性、经济性、安全性及工期进行了综合比选.结果表明:3种施工方法的吊装速度均能满足工期要求,但缆索吊机法需占用较大的拼装场地;跨缆吊机法需改造常规跨缆吊机;桥面吊机法可较好解决施工场地及运输条件难题,施工设备投入较为经济,因此,该桥钢桁梁采用桥面吊机法施工.该方法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坝陵河大桥钢桁梁施工,实现了高精度合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