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 《摩托车》2004,(5):48-49
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带给人们的是方便和快捷,然而,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驾驶摩托车是一项有些危险的事情,摩托车是一种不太安全的交通工具,人们开摩托车经常会出  相似文献   

2.
铃木公司生产的许多摩托车都有个小名,像“抢劫者”、“刺激”、“暴徒”等,令车迷印象深刻.我们这次测试的是铃木的一款特色车型。它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katana.车迷都称其为“铃木刀”。  相似文献   

3.
来自重庆的怪现象 说到重庆,在大家的印象当中。这是一座具有久远历史底蕴的工业城市,其摩托车产业更身具城市名片的美誉。  相似文献   

4.
风驰电掣的追逐、规模空前的比赛、顶级企业的助推以及精彩纷呈的各种活动,这就是“嘉陵杯”全国越野摩托车锦标赛留给广大车迷的难忘印象。4月12日下午,2004年“嘉陵杯”全国越野摩托车锦标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昆仑饭店隆重举行,这也预示着今年的全国越野摩托车锦标赛已经敲响了战鼓。  相似文献   

5.
在采访贵州建设摩托车销售总经理范红东的时候,他的一种精神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认识了重庆马速达机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欧红,并与之进行了一次交谈,我们共同对摩托车行业和马速达公司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欧红高屋建瓴的谈吐和对摩托车业的一些独到的见解,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王宗耀 《摩托车》2002,(12):14-15
现代摩托车一改几十年前,低档摩托车的简陋、土气、性能低劣、招人厌烦的坏印象,而以豪华、典雅、高效的形象深入人心。就拿中国轻骑集团60年代的15型机动脚踏车为例,由于该车造型因陋就简,外表涂清一色的黑漆,噪声太大,污染严重,世人称之为“黑老鸹”。随着时代的进步,摩托车已由丑小鸭变成金凤凰了。  相似文献   

8.
在交错与并行中前进摩博会,也就是摩托车博览会的简称。这是一个从名字出发,能够立刻引发脑海里具体印象的名词。国内各大厂家各自划分出展区,风格各异的展区布景、玲琅满目的各色摩托车,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靓丽车模,对于这一固有印象来说,我们能够打破它吗?  相似文献   

9.
我国宝岛台湾省只有2200万人口,摩托车的保有量却在1000万辆以上,大约两个人就有一辆摩托车,可称世界之最。男女老少都有摩托,都骑摩托,繁华城市便道上停放的摩托车之多,使行人难以找到横穿马路的空隙,给到过台湾的人留下很深印象。究其原因,是台湾当局不控制任何车辆的使用,道路条件又跟不上车辆的不断增加,“塞车”现象司空见惯。于是摩托车因轻便、简捷、快速大受台湾人青睐。尽管大多数人都有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大众安全、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我国摩托车工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统御125是五羊一本田2008年推出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高端太子车,给消费者焕然一新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摩托车于我,多少带点浪漫色彩. 也许是女孩儿的原因,从小就对摩托车不感冒.初中那阵,学校所谓的“风云人物”几乎人手一辆摩托车.晚自习,已经被各种习题折磨得抓狂,而这群“艋胛少年”还不忘为你喝上一把倒彩——拆掉消音器,摩托车轰鸣震耳欲聋.正值情窦初开的年纪,这一群人便成了校园里女生们朝思暮想的对象.我是个例外,对他们没有疯狂的仰慕,对摩托车更加没有好印象,因为我天天都跟这群“坏孩子”的其中一员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摩托车》2018,(3)
正兵分三路,直击返乡现场!2018年春节,《摩托车》杂志再次派出编辑团队,兵分三路前往两广地区报道摩托车返乡事件。时至今日,每年春节的返乡报道已经成为编辑部的习惯。在对摩托车态度堪称"冰冷"的舆论环境里,每年春运的摩托车返乡大军,是为数不多的可以让社会改善对摩托车印象的机会。今年,包括豪爵、五羊-本田和新大洲本田在内的摩托车企业和当地近百名摩托车爱好者都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之中。尤其是爱好者们,他们驾驶着自己的摩托车在返乡主  相似文献   

13.
《中华汽摩配》2005,(3):62-63
一、我国摩托车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摩托车工业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生产、科研、开发、营销体系,是个系统工程。有相当一部分产品具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有一批名牌产品覆盖“两个市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摩托车工业迅速崛起.2004年产量已达到1600万辆以上,跻身世界摩托车生产大国。能生产2000多十品种的摩托车,15种排量的摩托车,  相似文献   

14.
崔智琛 《摩托车》2004,(10):16-17
说起前苏联摩托车,许多年轻的车友,或许没有什么印象。但在80年代之前,国内所使用的进口摩托车多数是东欧,特别是前苏联生产的,国产摩托车除东海750以外,几乎所有产品都是仿制东欧,特别是前苏联的车型。老车友们一定还会记得,乌拉尔、伊日、明斯克、依发、佳娃等这些当时在国内  相似文献   

15.
王学锋 《摩托车》2007,(12):23-24
大阳DY125-52是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推出的“至尊三行”中的一款.该车不但保留了大阳弯梁系列车注重性能,节油、做工精致的传统特点.而且整车线条流畅,色彩大气,具有更多的时尚元素.堪称目前国内弯粱摩托车的经典之作。而该车赛车式的设计风格更是独树一帜.使大阳用户心中的“弯梁天下.大阳独尊”的印象再次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6.
苏胜奎 《摩托车》2009,(8):I0023-I0023
尊敬的各位摩托车好友、各位同行: 大家好! 我们都是摩托车爱好者。谈起最爱的摩托车,就勾起了我多年前的情景,那是一段追风的日子,那是一段逐月的日子,摩托车承载过我多少的追求和梦想,给我带来了多少个美好的时光……摩托车修理,精湛的技艺和灵巧的双手,给每—个摩托车爱好者带来了惊喜,  相似文献   

17.
纵使在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世界顶尖的代表性车型,原来在人们印象中“低技术”的那些经典摩托车渐渐被认同,但是真正代表中国摩托车车迷的当属那些倾其家底买来一台国产的、一般是两冲程的、100ml上下的摩托车去长途跋涉的那些人。他们在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常常令人难以想象。原因之一是,  相似文献   

18.
摩托车外表越来越华丽,华丽得使人目不暇接。追求外在美,是一种普遍的心理,本无可厚非,但世间事情总得讲个分寸,总得讲究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拿摩托车来说,像油箱、手把总成、前后悬挂、座垫、罩板等零部件,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尽量做得靓丽一些,看起来使人赏心悦目,会给用户一个良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杨辉军 《摩托车》2004,(10):24-24
岁月如梭,转眼间与摩托车杂志结为知己已三年有余。每当津津有味地咀嚼着别人的杰作时,内心也萌发出能为摩托车杂志写点自己的经历、感受之类的文章。可繁忙的工作使我迟迟未能提笔。我是一名摩托车修理工,对于改装来说,感触甚多,但印象最深的要数那辆野狼车。那是2000年的夏天  相似文献   

20.
藏区之夏     
摩旅迷 《摩托车》2014,(2):82-87
如果您读过《摩托车》2012年增刊—《摩旅十年》的话,那您一定会记得那位来自香港的摩旅达人:"摩旅迷"先生。他是香港第一个正规摩托车俱乐部的创始人,自1969年开始接触摩旅的40多年来,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摩旅,累计里程早已超过了几十万千米,足迹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已年过花甲的他依然热衷于摩托车旅行,仅仅是在2013年这一年里,他就有9个月都在摩旅!而这一次,他为我们带来的是2012年时一次令他最为印象深刻的云南藏区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