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o元素对热喷涂铁基涂层组织和摩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铝合金发动机缸体耐磨性差的问题,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制备了不同Mo含量的铁基涂层(XPT-512-Mo),研究了Mo元素对涂层组织结构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XPT-512-Mo铁基涂层主要由铁素体(F)和M o相组成,其截面形貌呈现典型的热喷涂层状结构.摩擦磨损性能表明:在干摩擦/油润滑工况下,随着金属Mo的加入,XPT-512-Mo系涂层的磨损率均有所降低,尤其以低Mo含量的XPT-512-30Mo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最为优异,其原因在于涂层磨损表面形成了MoO3和Fe3 O4的复合氧化物膜层,促进了氧化物的协同润滑作用,发挥了显著的润滑及减摩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对95系列的活塞环外表面进行扫化处理,在优选喷涂工艺的条件下,采用几种不同的等离子涂层进行喷涂,经过中间试验和装机试验,以确定最佳的活塞环涂层。  相似文献   

3.
燃油价格不断上升和日趋严格的车辆排放要求迫使发动机制造商采用各种技术来减少发动机的燃油耗和排放。因此,近年来,人们对气缸套涂层的关注度明显增加,Sulzer Metco公司提出了SUMEBore~涂层解决方案。SUMEBore~涂层是采用空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将粉末状材料涂覆在气缸表面。这种空气等离子喷涂工艺非常灵活,能对各种不同的涂层材料进行处理,尤其是复合材料和纯陶瓷,而这在采用线状材料时是无法做到的。利用不同的涂层材料成分可以应对发动机的特定挑战,例如,由含杂质燃油或高废气再循环率引起的严重磨料磨损、咬缸和腐蚀。近年来,卡车、铁路机车和船用发动机,以及气体燃料发动机、电站发动机、气体压缩机的气缸套工作表面已开始采用这种空气等离子喷涂涂层材料,并在某些发动机上获得了成功的经验。试验发动机大多机油耗明显降低(部分机油耗的降幅甚至超过70%),燃油耗减少,并且磨损量非常小,缸套工作表面的耐腐蚀性也极好。给出了美国西南研究院1台EMD 16-710 G3A机车发动机的实机试验结果。这种空气等离子喷涂涂层解决方案已在不同的发动机市场实现商业化应用,被证明既适用于新型发动机机体和气缸套的批量生产,也适用于磨损气缸套的修复。这种涂层将会在减少发动机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等离子喷涂涂层激光熔覆技术是一种新型表面改性技术。对等离子喷涂的AT-13涂层进行了激光熔覆处理,建立了连续移动三维瞬态激光熔覆等离子喷涂AT-13涂层温度场的计算模型,据此进行了有限元优化分析,并用优化的熔覆工艺参数开展了相关的试验研究,获得了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力好的冶金成分熔覆层,熔覆后的涂层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对钼系粉末等离子涂层的制备工艺,组织性能及应用进行了研究及分析,并将其在涂层的化学成分,组织与孔隙、硬度肽台架磨损试验结果等方面与丝材喷涂层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钼系粉末等离子涂层代火焰喷涂工艺稳定,其涂层具有更优异的抗咬合抗磨损性能,成本大幅度低,可广泛应用在汽车工业中。  相似文献   

6.
发动机缸孔的早期磨损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功率、油耗、排放及使用寿命,因此提高缸孔、活塞环之间的配合质量和表面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典型的缸孔早期磨损故障,对早期磨损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证明故障是由于油环刃口周向轮廓存在凸起而导致缸孔早期磨损。通过改进油环刃口的珩磨工艺及增加刃口的圆度要求并加以监控,提高了缸孔、活塞环摩擦副的配合质量。  相似文献   

7.
内燃机活塞环表面的镀层不同,其耐磨程度也不同,为了提高活塞环镀层的耐磨性,以满足高性能发动机对活塞环的苛刻要求,等离子喷涂技术为此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汽车发动机气缸热喷涂涂层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汽车发动机气缸壁热喷涂涂层的耐磨性能并降低燃料消耗,系统分析了该涂层的失效机制,综述了汽车发动机铝合金气缸壁耐磨涂层、气缸盖内表面以及活塞端面耐热涂层的热喷涂制备及发展现状,指出通过优化喷涂工艺提高涂层中固体润滑剂含量有助于提高涂层耐磨性,而通过喷涂制备合理结构的梯度涂层有助于提高耐热涂层的寿命。提出通过控制涂层中孔隙及其分布来改善涂层储油能力,通过原位形成具有自润滑功能的氧化物来改善涂层减摩性能,以及通过适当提高基体温度改善粒子间结合来提高涂层抗粒子剥落磨损性能将是该类涂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发动机易磨损的零件表面,用气体火焰、等离子喷涂耐磨合金的方法,已开始逐步推广,而且效果也较好。但是,由于对喷涂零件和喷涂层的表面处理不够完善,以致使喷涂层与基体金属的粘接强度不高,影响了喷涂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汽车发动机铝合金活塞为研究对象,建立等离子喷涂涂层隔热性能分析仿真模型,综合分析粘接层材料及孔隙率对涂层隔热性能的影响,并对涂层样块进行隔热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隔热涂层的存在使活塞金属基体的温度显著降低,其中ZrO2隔热层+NiCrAlY粘接层的组合隔热性能最好,且随着粘接层孔隙率的增加,涂层隔热性能提升,但孔隙率过大会导致涂层与基体的机械结合强度降低,综合考虑隔热性能与结合强度结果,涂层粘接层的最佳材料为NiCrAlY、最佳孔隙率为10%,喷涂上述隔热涂层后,在实际工况条件下活塞的等效热应力值满足产品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论文主要研究三缸发动机分解摩擦功试验的测量方法,对三缸发动机分解摩擦功的测量流程以及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对比,以此来达到分解摩擦功试验的试验目的,为三缸发动机的降摩擦节油设计提供有效方向;此次试验研究主要从电力测功机测量精度标定、零部件摩擦损失功测量方式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并给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缸孔平台结构的优化及圆柱度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动机缸孔平台网纹珩磨否合理和缸孔圆柱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工况和寿命。论述了优化缸孔表面平台珩磨的微观结构,确定其主要的特征参数,并进行了台架试验验证,选择合适的珩磨方法和压板工艺,使缸孔具有较好的贮油性表面,并保证缸孔在发动机运转状态下的圆柱度,这不仅降低了缸内的机油上窜,使废气中的颗粒含量减少,而且也使缸壁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13.
邢世凯 《汽车技术》2004,(10):27-29
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CVD)技术对活寒环表面进行复合陶瓷强化处理,并装机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复合陶瓷涂层的摩擦磨损特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俄歇电子能谱(AES)、显微硬度计分析了活塞环表面涂层的磨痕形貌和元素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活寒环表面PCVD复合陶瓷涂层具有显著的减摩抗磨能力,改善了发动机活塞的摩擦性能并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正>摩擦副表面微观结构影响产品性能研究表明,由活塞、活塞环和缸壁构成的组件所承担的最大负载可以达到整个发动机驱动功率的50%,而活塞环-缸壁(缸孔内壁或缸套内壁)则是发动机中最重要的一组摩擦副,其工作区域又是润滑油产生损耗的主要区域。通过降低运  相似文献   

15.
表面粗糙度是发动机气缸孔珩磨加工的关键控制特征。为研究缸孔表面粗糙度超差问题的发生原因,对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案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珩磨油石、珩磨参数和石墨脱落对缸孔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关系,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同时就石墨脱落导致缸孔表面粗糙度超差提出了判断依据及接受标准。研究结果可作为珩磨加工中缸孔表面粗糙度控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含有PO43-、CO32-、SiO32-的溶液中制备铝合金气缸体微弧氧化膜层,通过SEM观察膜层的表面微观形貌、由试车检验不同膜层疏松层状态的运行状态,结果表明:铝合金气缸体氧化膜的疏松层对缸体发动机的试车运行有关键影响.对氧化层的疏松组织进行机械加工时,氧化层粗糙度较好,发动机运转正常,能完成120h耐久试验;氧化层粗糙度较差,会造成发动机积碳、容易拉缸.  相似文献   

17.
发动机活塞绝热的目的是减少热损失,从而提高指示效率。热障涂层被用于模拟绝热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其目的不仅是降低缸内热损失,防止底层金属表面的热疲劳,而且也是为了减少发动机排放。采用热障涂层能降低从燃烧室表面(包括气缸盖、气缸套和活塞顶)和活塞环向发动机冷却水套的传热。应用以陶瓷为基体的涂层,使燃烧室的隔热对燃烧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废气排放特性。在油价快速上涨的情况下,绝热技术因有助于降低燃油耗而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柴油机活塞顶部采用等离子喷涂的热障涂层,研究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证实这种涂层能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和机械效率。  相似文献   

18.
选择合适的珩磨方法和压板工艺,优化缸孔表面平台珩磨的微观结构,确定其主要的特征参数,使缸孔具有较好的贮油性表面,并保证缸孔在发动机运转状态下的圆柱度,以达到提高发动机的寿命、降低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珩磨是发动机缸孔精加工的经济合理方法,它能很好地保持和提高孔的几何精度,迅速获得孔的光洁度与尺寸精度。尤其它的独特之点是在加工表面上产生许多交叉的网纹,形成贮油润滑的油槽,这对减小运动副的摩擦与磨损有着良好的效果。可是,在我国汽车发动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发动机气缸体缸孔加工的技术要求,对缸孔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研究,推荐了缸孔表面评价参数,并指出了缸孔加工中有待解决的诸多工艺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