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无砟轨道的高平顺性,轨道精调技术十分关键。为进一步优化调整方案,改进精调方法,提高无砟轨道精调作业效率和质量,结合前期开通的高速铁路轨道精调实践,指出无砟轨道精调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无砟轨道精调是施工阶段实现线路高平顺性的重要途径,为提高精调质量、减小成本投入,提出基于精益管理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调体系,进一步阐述精益管理理念在精调流程和精调体系中的应用。应用实践表明:从精益管理理念出发,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合理的调整方案、科学的评价方法,通过优化轨道精调作业流程,在成本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实现较高的轨道精调质量,体现了将精益管理理念应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调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精调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轨道精调质量决定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和舒适,轨道精调分为静态精调和动态精调两个阶段,结合武广客运专线轨道精调实践提出了高速铁路轨道精调的标准、程序和方法,建议制定我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波长、幅值的功率谱密度评定指标,为无砟轨道精调和养护维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采用目前施工技术,存在底座线形控制不理想、轨道板翘曲、自密实混凝土层离缝、钢轨精调次数多、施工完成后扣件更换率居高不下等问题,结合我国智慧铁路发展需要,对底座自动寻迹施工技术、轨道板智能化精调技术、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质量监测技术、钢轨精调和精调信息化施工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智能铺装技术及配套关键设备,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板式无砟轨道关键工序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轨道板更换后需进行精调.由于运营天窗时间有限并且轨道板更换工序多,单独留出40 min用于轨道板精调对单个天窗内完成轨道板更换存在时间风险,因此需提高无砟轨道板精调效率.以提高轨道板精调效率、精度为目的 ,设计了轨道板精调装置.该装置通过轨道板空间位置测量,并结合液压系统控制精调装置机械部分进行轨道板的精调作业,可实现25 min内精调轨道板的目的 ,提高了轨道板的精调效率和位置精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为了确保高速磁浮列车行驶在长大干线时具有良好的运行安全性及舒适性,轨道平顺性具有极为苛刻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将提供高平顺性的轨道结构和提供支承作用的桥梁相分离,以降低制造及施工难度。故需研究新型轨道结构形式,进而基于该磁浮轨道结构的特点来研发新型精调系统,从而为实现并保持轨道系统的高平顺性提供有效途径。研究结论:(1)提出的在叠合梁或箱形梁上铺设轨道板的新型高速磁浮轨道结构,只需确保轨道板的高精度加工制造及精调,从而避免对轨道梁的整体高精度要求;(2)构建了一套高速磁浮新型轨道结构精调系统,主要包含磁吸式精调棱镜、实现轨道板定位点同精调棱镜空间位置进行转换的精调软件、集轨道板三维精调和下压固定于一体的精调爪、精调爪同轨道板及承重梁之间的连接支撑装置,可解决实现高速磁浮精调工程化的关键问题;(3)本文对高速磁浮新型轨道精调技术的研究成果,可为高速磁浮工程建设及运维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轨道精调作业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铁路要求轨道具有高平顺性,除了在轨道施工期间保证精度以外,钢轨应力放散、锁定后的轨道精调是建设高平顺性轨道的关键环节。以某客运专线的实践经验为例,介绍了高速铁路轨道精调作业技术。  相似文献   

8.
基于CPⅢ网的板式无砟轨道精调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为解决CRTSⅡ、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精调问题,本文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博格公司基于轨道板几何特性的轨道板精调系统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基于CPⅢ控制网和轨道几何特性,利用轨道实测坐标和线路参数,直接对模拟轨道进行精调的板式无砟轨道精调系统。研究结论:该系统在测量精度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引进技术,并且能大幅提高工效和降低成本。通过京沪高速铁路实际应用,其轨道精调工作的综合工效大约提高50%,成本降低了40%,轨道扣件更换量约为引进技术的60%,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精调传统作业方式以人工操作为主,劳动强度大、受工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强。为提高无砟轨道施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研发了可远程控制,具备自动化测量、轨道板姿态调整量计算、轨道板几何形位自动调整的轨道板智能精调系统,其由测量子系统、伺服驱动子系统、管控平台等部分组成。运用精调测量手簿实现了远程无线控制全站仪进行精调测量,实现了以轨道板铺设精准三维坐标为驱动的轨道板智能精调作业。提出轨道板的三相精调器结构,进一步提升了精调的稳定性。构建精调管控平台,实现了精调全过程的监控、分析,为精调管理提供了信息化手段。该系统相比传统工艺在施工效率、精度方面具有明显提升,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施工智能化水平,对建设智能高速铁路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高速铁路CRTSⅡ型轨道板精调技术的设备应用、工序准备、注意事项以及具体操作;通过三维精密观测,计算单元轨道板的空间实际位置及横向和高程的调整量,指导轨道板精调施工作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武广高速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工程为例,利用便携电脑、徕卡全站仪、轨道精调系统与GRP3000轨检小车进行了无砟轨道粗调与精调工作,探讨并提出一种快速的精调与粗调作业方法,有效保证了轨道几何状态的高精确性和高平顺性.总结了在粗调与精调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可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作业工效,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无砟轨道高低和方向不平顺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顺喜  王平  陈嵘 《铁道学报》2012,34(5):81-85
在无砟轨道精调阶段,轨道静态平顺性控制指标是评判轨道几何形位是否满足验收标准的主要依据。本文针对目前该指标中高低和方向不平顺计算方法在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精调中使用不便的现状,提出利用轨道高程和平面绝对偏差值来对其进行计算的方法;并通过与用三维坐标计算精确结果的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同时应用该方法编制无砟轨道精调软件,对其在无砟轨道精调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反映出调后模拟值、调前实测值和调整值的本质关系,且计算简单,有利于调整值的给出。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调算法软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高铁无砟轨道的调轨方案是借助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随机调轨软件,通过人工操作得出。这样费工费时,给工程实际应用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能够快速计算出符合工程实际需要的调整结果,依据人工调轨的思路,编程实现自动化调轨算法。对比某专业长轨精调软件与新研发的无砟轨道精调软件,对同一段无砟轨道实测数据进行轨道精调,分别统计两种方法获得的调轨方案各项平顺性指标合格率、调整量和计算时间,结果表明:(1)两种方案均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且新研发的精调软件得到的调整量要小于某专业长轨精调软件得到的调整量;(2)对于不同方法得到的调轨方案的效率,某专业长轨精调软件调整需要几个小时,而新研发的软件调整只需要几分钟,新算法显著地缩短了精调方案的获取时间,提高了工效。  相似文献   

14.
武广客运专线在国内首次采用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在无缝线路铺设完成,以及长钢轨应力放散、锁定完成后即可开展轨道精调工作。轨道精调分为静态调整和动态调整两个阶段。结合工程实践从施工准备、数据采集分析及现场调整等对无砟轨道静态调整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客运专线轨道精调中,相邻站轨道几何状态信息平顺衔接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轨道的平顺性,不同的平顺衔接方法对于轨道轨向、高低长短波的计算将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国内主要采用的是重叠区余弦函数平顺衔接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平顺变化率扩展重叠区余弦函数平顺衔接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综合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在相邻两站重叠区轨道量测点坐标较差较小的情况下,两种方法得到的衔接平滑结果,均可以满足轨道长短波检测的需要。而基于平顺变化率扩展重叠区余弦函数平顺衔接方法,其顺接长度是根据相邻站重叠区较差而动态变化的,很好地保障了平顺性变化率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动车组动力学响应测试从车辆响应的角度检测线路状态,测试车辆在线路不同区段的运行稳定性和运行平稳性,指导线路精调。动力学响应超限指标与线路缺陷类型的关系比较复杂,既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又不是一一对应。通过对多条线路的联调联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各指标超限的原因和精调措施,解析对应关系的规律,更有效地指导线路精调。  相似文献   

17.
针对磁悬浮轨道梁安装特点 ,系统介绍轨道梁吊装与精密调整关系 ,磁悬浮线路与三向坐标、轨道梁精密调整量测、三向调位千斤顶设计、轨道梁精密调整步序、千斤顶调位实施及遗留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在非电化区段97型25Hz相敏轨道电路中,利用防护盒调整相位角相移大小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得出采用单双号端子交叉连接的调整方式可以快捷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CRTSⅠ型无砟轨道板是随着高速铁路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产品。结合石武客专项目CRTSⅠ型无砟轨道板的施工,重点介绍了CRTSⅠ型无砟轨道板的钢筋混凝土底座、轨道板粗铺、精调、CA砂浆及凸形挡台树脂灌筑等各工序施工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20.
针对乌鲁木齐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穿越的活动断层特点,提出一种综合无砟轨道稳定性好、便于日常巡检和紧急情况下乘客疏散以及有砟轨道便于调整等优点的新型轨道结构设计方案;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设计方案的破坏形态;研究活动断层错位时轨道结构的调整、修复方案。结果表明:新型轨道结构设计方案能够满足设计意图,在基底发生空间大变形时能够按设计的破坏形态破坏,且能够满足在活动断层发生瞬时空间大变形破坏后轨道结构可以快速、便捷修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