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     
《中国铁路》2011,(6):82-83
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从7月1日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调图后,全国铁路将开行旅客列车2 128.5对,比现图增加195对,铁路客运能力增长9.6%,货运能力增长6%。随着铁路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铁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的能力和质量将得到大幅提升。对列车运行图进行新一轮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和铁路运力资源的增加,充分利用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新的运行图全面实施了"三种混合运行"的列车开行新模式:在时速300 km的高速铁路上,同时开行时速300 km和时速  相似文献   

2.
国外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方案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高速铁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运营经验积累,形成了成熟和高效的旅客运输组织方案,主要体现在紧密结合市场需要,设计高效益的列车开行方案、列车运行图、种类丰富的客票以及构建基于“无缝运输”理念的联合运输体系。分析国外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方案特点,结合我国铁路高速客运产品的开发实际,提出编制市场导向型列车运行图,创新列车开行方案与列车运行图设计,加强铁路旅客联合运输体系研究,以使我国铁路适应客运市场需求,提高客运服务质量,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4月1日零时起,中国铁路开始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作为这次调图的两大亮点.两条时速250公里的铁路客运专线(合肥至武汉,石家庄至太原)定于当日开通运营。新图实施后,全国铁路客运列车总数达1551对。客运能力将增加10.6%以上。这是继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之后,铁道部再次对列车运行图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整。新图将使旅客运输能力得到提升、动车组开行范围明显扩大、客运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城市问旅客列车运行时间大幅压缩、运输效率得到新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客运专线运输组织特点,建立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优化模型,模型在考虑列车总旅行时间与运行图均衡性目标的同时,增加区间服务频率偏差目标,以体现不同时间段客运需求的差别。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循环布线的列车运行图模拟退火优化方法,得到分步循环优化各列车运行线布置的理想方案,生成具有一定满意度的初始列车运行图,再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实现运行图的全局优化。算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的优化,解决了不同时间段列车服务频率与客运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7月1日零时,全国铁路顺利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铁路暑期运输同时启动。按照新列车运行图,全国铁路增开客车9对,其中动车组列车5对,直达特快列车1对,普通快车3对,暑运期间安排跨局临客34对。目前,全国铁路客车开行总数达到1549对,客座能力达到316万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铁路调整列车运行图 客座能力每日新增14万 2008年12月24日,铁道部运输局透露,自12月21日调整列车运行图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新旧图平稳有序过渡,列车安全运行。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客座能力每日达到290万,在第六次大提速的基础上再增加14万。调整后,不仅新增了不少直达线路,而且很多条线路的运营时间大大缩短,个别线路缩短了8小时:中国首批大编组卧铺动车组也已投入运营。此次调图实行后,恰逢春运到来,为满足春节旅客运输需要,铁道部依照每年的惯例,已经编制了春运临时旅客列车运行图。  相似文献   

7.
铁路集装箱客运化系统对于改善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效率和提升铁路在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客运化系统中,集装箱班列的停站方案与运行图是班列运输组织计划的核心内容,前者确定各班列的停站模式,后者确定班列在各车站的出发与到达时间,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决定服务质量。因此,为提升运输组织计划编制效率,有必要在基于铁路通道的运营环境下,研究考虑不同运行区段的集装箱客运化班列停站方案与运行图协同优化问题。在满足箱流需求与符合列车运力的前提下,考虑具体的集装箱至列车的分配,将列车停站方案约束嵌入到列车运行图编制过程中,一方面使得停站方案与箱流分配方案相协调,另一方面保证列车在站停留时间能满足集装箱装卸作业的要求。以总列车停站时间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货物运到期限、车站到发线资源的分配、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以及列车停站时间等约束,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借助优化求解器CPLEX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实际中欧班列通道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客运化系统能够充分发挥网络运输的优势,在仅牺牲部分列车能力利用率的前提下,具有列车开行频率高、运输集装箱数量多以及运到期限...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铁路在客运市场的竞争能力,增加铁路经济效益,自1999年10月10日起,对旅客列车运行图进行了第二次微调.第二次微调图以提高旅客列车速度、调整旅客列车结构、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和运行方案为重点,在现行图基本框架不大动的前提下,对部分旅客列车进行了调整:特直快列车改快速列车7对,新增直通旅客快车10对,变更运行区段11对,改变列车等级3对,改变运行径路3对,改变列车担当1对,同时还优化了部分旅客列车运行时刻.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铁路在客运市场的竞争能力,增加铁路经济效益,自1999年10月10日起,对旅客列车运行图进行了第二次微调。第二次微调图以提高旅客列车速度、调整旅客列车结构、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和运行方案为重点,在现行图基本框架不大动的前提下,对部分旅客列车进行了调整:特直快列车改快速列车7对,新增直通旅客快车10对,变更运行区段11对,改变列车等级3对,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用好铁路新增运输能力,铁道部根据后续动车组交付计划和全路客运需求,召开专门会议,编制了全路调整列车运行图,自2008年12月21日零时起,在全国铁路同时施行。12月19—25日为调整图实施的过渡期。调整运行图后,全国铁路共增开跨铁路局旅客列车22对包括动车组8对、直达特快2对、特快2对、快速3  相似文献   

11.
<正>6月28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公布了"7·10"运行图调整方案,从7月10日0时起,除了旅客列车开行总数大幅提升外,重庆、成都还将新增多个方向的客运产品。据了解,"7·10"运行图调整后,成都局集团公司列车开行总数将达到686.5对,较目前增加16对,其中动车开行数量为536.5对,较目前增加20对。此次运行图调整后,该局集团公司同时新增了重庆始发至香港、成都始发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铁路》2010,(12):8-8
<正>为充分利用铁路新增运力资源,让铁路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全国铁路将于2011年1月11日零时起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此次运行图调整,在铁路客货运输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运输组织,增加便民利民措施,在列车开  相似文献   

13.
1997年是全国铁路实行新列车运行图的一年。这张新列车运行图的执行是铁路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参与全社会公共交通竞争,增强铁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一步。实践证明,这次调整是十分及时的,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根据这张新列车运行图编辑的《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以  相似文献   

14.
中速列车晚点对京沪高速客运专线列车运行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思继 《铁道学报》1997,19(2):28-34
研究“高,中速客运列车共线运行”模式下京沪高速客运专线的理论列车运行图结构及其运行列车组平均列车间隔时间,并以当前京沪线跨线旅客列车晚点状况为依据,研究列车运行晚点参数,列车运行质量指标,必要的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可能提供的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以及列车运行较适应中速列车晚点水平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月11日零时起,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各项调图准备工作已全面部署和落实。此次运行图调整本着“高铁动车组列车以加密为主,普速客车以优化调整为主,货运列车以增吨增量为主”的思路,在列车开行、客运产品、货运产品、列车编组、车流径路、机车运用等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铁道部要求各铁路局要密切关注调图执行情况,切实把各项准备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确保调图工作万无一失,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6.
客运专线网络列车开行方案与运行图综合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和运行图的铁路企业运营效益和旅客出行费用,以铁路企业效益最大化为优化目标,以车站整备能力、车辆总数和列车编组辆数等能力资源限制以及列车到发作业相容性为约束,建立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与运行图综合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分别基于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和列车运行图的换乘网络进行客流分配,将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和列车运行图优化有效结合起来,设计了基于模拟退火的综合优化算法。算例分析表明列车开行方案与运行图的综合优化既能保证铁路企业的收益,又能够有效提高旅客换乘质量。  相似文献   

17.
《铁路计算机应用》2007,16(4):58-58
每天,全国数千趟列车在一张由7.7万km铁路营业线组成的铁路网上全天候不间断运行。如何保证列车运行秩序良好,最关键的就是要按事先编制好的运行图来行车。所以,每次大面积提速,铁路部门都要重新编制运行图,使运输能力最大化,使列车运行更为顺畅。第六次大提速前夕,铁道部运输局有关负责同志对新列车运行图进行了详细解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是一项涉及路网内技术设备的运用、生产力布局、工作量调整的繁重、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为充分发挥列车运行图提高效益的源头作用,应当及时地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列车运行图的调整编制工作.然而,长期以来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工作仍然依靠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编图周期长、难度大,根本无法适应当前铁路改革的节奏.因此,建立一套先进的、路网区域的、安全可靠的、应变能力强的、适应市场经济效益型的、运用高科技手段和现代化工具支持的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客运专线节拍式列车开行方式的优势与适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节拍式列车开行方式可实现车站服务频率的稳定化和列车运行时刻规律化,旅客可以较自由地安排行程,增加旅客出行的便捷,优化铁路的运输组织,同时有利于客运营销.节拍式列车方式适用于城际铁路、节点城市间的客运通道以及中转列车的接续.设计不同节拍程度的列车开行方案可以达到旅客出行便捷和运输企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根据铁路科技发展计划及科研进展情况,本刊重点征集及选登具有以下内容的原创性学术论文及综述。铁路运输及经济:运输组织方式和运营管理模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输组织与管理;铁路运输成本的核算及收入清算;列车运行图的计算机联网编制;铁路重载运输组织;高速铁路或铁路客运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