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襄渝铁路二线流水河右线大桥由三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构成,其连续梁主墩支座采用大吨位、大转角的LQZ型球形支座。结合工程实际,探索出一种方便、快捷、安装质量易控制的球形支座安装方法。  相似文献   

2.
连盐铁路灌河特大桥主桥为(120+228+120)m三跨连续钢桁梁柔性拱桥。针对钢梁空间结构复杂、中跨无法设置临时墩、钢梁合龙与柔性拱合龙难度大等技术难题,制定了由两岸向跨中先梁后拱的安装方案:首先在两岸边墩位置安装龙门吊作为提升站安装前3个节间,在半悬臂状态下拼装钢梁至主墩;然后在全悬臂状态下向中跨拼装钢梁,同时在两主墩上方安装吊索塔架辅助悬臂拼装,平弦梁于跨中合龙;最后用1台全回转架梁吊机从主墩一侧安装柔性拱,在另一侧附近拱脚位置合龙。  相似文献   

3.
蒙华(蒙西至华中)铁路公安长江公铁两用特大桥南岸滩地为4×94.5 m连续钢桁梁,采用首跨在支架上拼装,后续跨悬臂架设的施工方案。为解决钢桁梁架设过程中钢梁温度变化和挠度变形对临时支点的影响,以及墩顶起落梁大吨位千斤顶布置、多点同步控制难题,在首跨钢桁梁架设完成后立即起顶钢桁梁、卸落支架、精确调整钢桁梁三向位置、安装正式支座,然后悬臂架设后续钢梁并随架设进展分步安装支座,完成钢桁梁架设。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有效解决了一联多跨连续钢桁梁总重较大,以及安装过程中温度应力、挠度变形和胀缩变形产生的水平位移问题。  相似文献   

4.
南京长江大桥正桥1号墩支座病害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南京长江大桥正桥 1号墩端活动支座主要构件变形检测数据、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数据以及支座的受力情况等方面的分析 ,提出支座病害产生的原因 ,并对大型辊轴支座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修保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跨铁路钢箱梁顶推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开发区泰达大街京山桥,由于主桥跨越京山铁路,钢箱梁架设采用顶推法施工。施工时利用钢箱梁的可拼装性,在桥一端的拼装平台将钢梁进行逐段拼装,在钢梁拼装完成后,利用设置在墩顶上的水平千斤顶及其自动牵引装置牵引顶推传力索,通过主控台的集中控制,将整体顶推到位,再起梁,拆除滑道,安装支座,落梁,调整支座反力,完成钢箱梁顶推施工。重点介绍顶推施工的主要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胜关长江大桥主桥连续钢桁拱6、8号墩钢梁顶吊索塔架,具有底部铰接固定、三层斜拉索特点,是辅助336m主跨钢梁单悬臂架设的大型临时结构。通过对6号墩吊索塔架制造、安装、斜拉索挂设张拉、松索拆索、塔架拆除以及测量与索力监测等技术的介绍,总结了施工过程中的成功技术措施,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已有超过1 000座桥梁都是利用顶推施工方法建成,研究成果也相对成熟,但对于大跨度上承式钢桁架拱桥而言,研究成果较少,特别是对于利用拱上平台作为拼装场地进行顶推施工的例子更是为数不多。本文根据基于拱上平台的顶推施工法进行钢梁支反力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由于顶推过程的重复性,顶推钢梁的支反力变化趋势呈现周期性的特点。对于墩顶支座反力来说,当导梁距离该主墩较近时,该主墩顶支座反力随施工过程变化较大;当导梁距离某一主墩较远时,该主墩的支座反力随施工过程变化较小,这对同类型桥梁顶推施工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并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澳氹第四条跨海大桥主桥桥型为双联三跨钢桁+钢箱形式连续梁桥。钢梁安装方案为钢梁在工厂分段制造,船运桥位安装,先安装边跨,再安装中跨。边跨钢梁中间箱桁部分与两侧悬臂翼缘分开安装,边跨中间箱桁部分从过渡墩向主墩方向分4个大节段采用2 200 t浮吊吊装,中跨钢梁采用2×500 t桥面架梁吊机从主墩向跨中逐节段全断面安装,跨中合龙。依托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主桥力学模型,全面分析钢梁安装过程中的应力和线形控制,论述主桥边跨和中跨钢梁安装的关键技术。监控方案提出了应力和几何线形为主的监控计划和布置图,为在建的澳氹四桥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正75月11日,随着重达907 t的钢梁缓缓安放于28号墩主塔横梁之上,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首节钢梁架设顺利完成,标志着全焊接节段箱桁组合结构钢梁吊装取得成功。据介绍,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采用两塔五跨斜拉桥设计方案,主跨1 092 m,塔高325 m。主航道桥主梁共164个节间,在工厂加工制造后由专业运输船运送至桥位起吊安装。沪通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严格技术方案审批,加强安全质量管控,严格落实岗位责任;中国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  相似文献   

10.
合福铁路蚌福联络线蒙城北路特大桥46号~53号墩上跨6条既有铁路线,施工空间狭小,对施工安全要求高,为此初步拟定了门式墩钢梁现场拼装施工方案和大吨位起重机吊装方案。经过分析与比较,750 t覆带式起重机吊装方案满足施工要求。为此对750 t起重机吊装按台班费、进出场费及安拆费、辅助工程费3部分进行分析与测算。  相似文献   

11.
钢结构铰接连接是工程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连接方式,在钢结构钢柱吊装施工中占有很大比重。钢结构铰接的作用是剪力传递,随着铰接点的转动受剪,其作用力主要在铰接点中心,使其两端的上部结构承四面压力,能起到均匀分散压力的作用。铰接埋置式螺栓预埋施工是钢结构钢柱安装的基础性工作,其精准度直接影响到钢结构建筑安装质量,掌握并控制好螺栓位置、垂直度、长度及标高是钢结构施工的关键因素,保证质量要求可减少扩孔和二次处理工程量,对钢结构能否顺利安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的扁担套架辅助安装预埋螺栓新型施工工艺解决了钢结构铰接埋置式螺栓高精度定位施工重难点问题,同时该技术在项目上的研发和应用获得"扁担套架"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821860297.9)。  相似文献   

12.
对目前货车转向架装用的JC型双作用弹性旁承体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分析了旁承体两侧翼橡胶层在安装及工作时的应力,给出了JC型双作用弹性旁承体在安装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赵岳 《铁道建筑技术》2020,(2):96-98,132
隧道施工机械化是我国隧道施工的发展方向。相较于开挖、衬砌机械化的快速发展,钢拱架安装机械化水平存在不足,长期以来较多采用人工作业,施工人员多、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及安装精度低,同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跃龙门隧道机械化配置配套应用,分析了钢拱架安装机在机械化快速施工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并详细介绍了XZGMT411多功能钢拱架安装机相关参数、施工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多功能钢拱架安装机的使用大幅提高了隧道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缩短了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14.
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作为新型抗侧力构件被应用到工程施工中,具有结构自重轻、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节约建筑空间等优点。本文结合萧政储出40号地块1标段塔楼钢板剪力墙施工实例,对钢板剪力墙产生变形的原因进行研究,最终采用缩短竖向安装单元尺寸、工厂整体制作安装单元、水平焊缝影响区设置加强角钢、相邻钢板墙之间设置工艺梁等措施,解决了导致剪力墙钢结构安装变形的主要问题,使钢板剪力墙钢结构安装偏差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并且平均每层缩短工期5 d。  相似文献   

15.
温度变化时接触轨内部会产生巨大的温度应力,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安全。结合目前应用较广泛的钢铝复合接触轨,基于有限单元法,采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建模,并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中对接触轨模型的温度应力进行了模拟分析。该模型考虑了卡爪、尼龙垫块及支座等构件的束缚影响,采用边界条件控制环境的温度变化,得到了接触轨内部温度应力场云图,并分析了此温度应力对绝缘支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接触轨系统中各构件的设计、优化、安装及检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自行研制的桥梁桩基钢筋笼加工模具与简单的施工机具,对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的各个工序进行优化,提高了钢筋笼加工与安装精度,满足现场文明施工要求,节省了施工成本和提高施工质量,同时加快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吉安大桥三管结构形式钢管拱桥的制作、安装的施工过程。重点阐述了单元拱肋制作、三管桁架拱肋拼焊工艺及操作要点,钢管拱圈节段安装以及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在第六次铁路提速施工中,调整线间距和缓和曲线长度引起多项桥梁改造项目。通过移梁可以 最大限度地发挥既有桥梁的使用功能,同时又能大大缩短提速改造施工的工期。 研究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在津浦线第六次提速改造施工中对3-20 m简支T梁的整体移梁施工技术,施 工中针对桥梁钢支座需埋设锚栓固定下摆的特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巧妙利用钢板固定既有钢桥支座,采用 竖向千斤顶和横向千斤顶相结合的普通施工方法,在不中断铁路交通运输,利用夜间列车运营“天窗点”的时 问,结合铁路线路拨道,安全正点地完成了大吨位桥梁的横向移设施工任务。 研究结果:使既有线满足了200 km/h运营速度的要求 研究结论:移梁后通过后期观察,梁体在铁路运营中结构稳定,质量可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实践证明此 项移梁施工技术是成功的,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E2地震作用下减隔振桥梁的抗震设计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某减隔振桥梁为例,建立该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并根据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特性,选取适宜的动力弹塑性本构模型,同时模拟了弹塑性减隔振球型钢支座,并采用人工拟合的3条地震动时程曲线对该桥进行了E2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验算该桥在E2地震作用下的强度及变形。经过详细的验算与分析,验证了本桥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为实际工程中的非规则桥梁在E2地震作用下的抗震验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下球铰、滑道及支架为桥梁平转法转体结构中关键部件,下球铰与上球铰组成转动结构核心,为桥梁平转提供转动面。常规预留后浇带分次封固、转盘一次性浇筑,在球铰、滑道支架安装处预留后浇凹槽,再安装定位下球铰及滑道,最后浇筑后浇带内剩余混凝土,完成球铰、滑道及其支架的封固。常规封固工艺工序较多、工艺复杂,且后浇带内作业空间小,施工难度大,混凝土施工质量难以控制。本文以山西省大同市大张高铁智家堡御河特大桥施工为背景,通过热固耦合仿真分析,论证取消后浇带的可行性,并对现场施工工艺进行总结,对同类工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