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杰人 《中国水运》2007,7(8):195-196
分析东亚集装箱吞吐量前五大港口经营现状,分别对东南亚和东北亚地区的港口竞争趋势进行阐述。在东南亚,香港与新加坡为世界集装箱首席地位激烈竞争;东北亚,上海、深圳、釜山、高雄等港口为争夺东北亚航运中心的竞争同样激烈。最后针对我国上海港要建成航运中心,提出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集装箱港口体系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东北亚11个主要集装箱港口,以集装箱吞吐量为指标,通过基尼系数计算,参照Hayuth模型,将1985-2005年间港口体系演化进程划分为扩散、过渡和集中三个时期。通过对港口体系发展历史的回顾与总结,建立了东北亚集装箱港口体系演化模型,最后针对我国港口提出了两点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集装箱码头的先天竞争力、内部管理竞争力、外部协同竞争力都很重要。强化了上述3个方面的竞争力,集装箱码头将从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一、我国集装箱码头发展现状1.各港口吞吐量情况2015年,我国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前10的港口分别为上海港、深圳港、宁波舟山港、香港港、青岛港、广州港、天津港,其中: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3 653.7万TEU,排名世界第1;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 411万TEU,排名世界第10。以上港口中,环渤海港口群港口2个,长三角港口群港口2个,珠三角港口群港口2个(不包括香港港)。  相似文献   

4.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港口集装箱运输得到了高速发展。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从1978年的0.79万TEU发展到2001年的超600万TEU,在全球集装箱港口中排名第六位,成为世界上著名的集装箱港。展望新世纪,上海正在加快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步伐,上海港将成为环太平洋集装箱港口布局中的一颗新的明珠,将  相似文献   

5.
2006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6亿吨,同比增长16.2%。我国港口吞吐量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9300万TEU,同比增长23.4%也连续4年保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6.
2000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108万标箱,列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52位;2003年,夏门港集装箱吞吐量233万标箱,列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29位.  相似文献   

7.
据英国海运咨询公司一份报告称,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到2005年将达到3.06亿—3.35亿TEU之间。亚洲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继续呈现最强劲的增长。1995年世界集装箱吞吐量已达到1.42亿TEU。 一、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据上述报告称,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到2000年将增长57%达到2.22亿TEU,到2005年则至少增长116%。到2010年,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可望至少增长176%,达到3.91亿—4.65亿TEU。在1995—2000年之间,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计每年增长9%。在2000—2005年之间,平均每年增长7—9%,在2005—2010年之间,平均每年增长5—7%。比较乐观的预测是在贸易自由化发展、经合组织国家内部贸易保护主义的进  相似文献   

8.
北方3港,谁能傲视东北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中国港口一骑绝尘,让海事界刮目相看。据统计,2003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4800万标箱,以三成的增量跃居世界第一。 世界港口中心正向中国转移,亚洲枢纽港正面临重新洗牌。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一带港口之争,愈演愈烈。在北方环渤海港口中,大连、青岛、天津纷纷挂出东北亚航运中心的牌子,但谁能在东北亚港口竞争中傲视群雄,目前尚不明朗。2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运》2007,(7):F0004-F0004
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是中国北方第一的综合性港口,通达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辐射中国52%的国土面积,是连接东北亚与中西亚的纽带。2006年,天津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58亿吨,居世界港口第六位;集装箱完成595万标准箱,稳居世界港口前20位。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天津港的主体,是国有特大型企业。  相似文献   

10.
2000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108万标箱,列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52位;2003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233万标箱,列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29位。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实现3年翻番的显著成效,已经茂为亚太干线港。2004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继续高歌猛进,达到287万标箱,约占整个福建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七成,连续第三年位居大陆沿海港口的第七位。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层次分析法在评价上海港、釜山港和高雄港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东亚地区经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火车头,东亚地区的集装箱运输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新的世纪,该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仍被看好。集装箱运输的前景也被看好。世界集装箱海上运输的格局将从欧洲、北美、东亚三足鼎立转化为东亚与欧美两分天下。太平洋航线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运输主干线,连年运量增长最快。在东亚地区,如果分东南亚和东北亚来看,在东南亚,已形成了香港和新加坡两大国际航运中心,都已进入年吞吐量超过1000万TEU的世界集装箱港口的最高级别。而在东北亚,港口“群雄割据”,都在为争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相似文献   

12.
外资的中国港口投资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迪 《中国水运》2006,4(7):36-37
近年来,伴随亚太地区特别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港口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亚洲乃至全球航运业繁荣兴旺的引擎。2005年我国港口吞吐量达到49.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580万标准箱,10个港口跻身世界亿吨大港行列,上海港吞吐量达到4.43亿吨,跃居世界第一大港。上海港、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00万和1618万标准箱,分别跃居世界第三和第四位。中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由港口大国进入港口强国。  相似文献   

13.
《航海教育研究》2004,(1):10-10
2003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继续呈高速增长趋势,全年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800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100万标箱,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住。上海港和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双双突破1000万标箱,分列世界集装箱大港的第三、四位。全年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6亿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9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6.9%和21.6%。上海  相似文献   

14.
香港——亚太地区的物流和航运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科技》2006,(8):21-21
香港是亚洲首要的国际转运和物流中心,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集装箱港口。2005年,香港港创造了又一个集装箱吞吐量的记录,达到了2243.0万TEU(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e)。仅次于新加坡港的2319万TEU,在世界集装箱港口中排名第二。当年,接靠、离港的各类船舶达到460000艘次,装卸货物吞吐量2.28亿吨,排名世界港口第八位,旅客吞吐量2100万人次。我国华南地区的集装箱高达76%通过香港港装运。  相似文献   

15.
《水运文献信息》2006,(10):16-16
2000年世界排名前100位的港口集装箱总吞吐量,已经占据了世界集装箱货运量的82.5%。时至今日,年集装箱吞吐量为50-75万TEU的港口被认为能进入世界港口排名前100位。  相似文献   

16.
2000年,世界排名前100位的港口集装箱总吞吐量,已经占据了世界集装箱货运量的82.5%。时至今日,年集装箱吞吐量为50~75万TEU的港口被认为能进入世界港口排名前100位。  相似文献   

17.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开展国际集装箱运输以来,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一直保持高速的发展,吞吐量规模不断扩大,沿海和沿江港口大都相继开始从事集装箱运输,到2000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达2348万TEU,成为世界集装箱发展最活跃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正>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港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巨变。迄今,中国大陆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亿吨大港达到22个,集装箱吞吐量突破千万TEU的有6个,世界排位前20位的亿吨大港和集装箱大港中,中国港口分别占12个和9个,中国已成为世界港口大国。但是,从总体上来讲,我国  相似文献   

19.
《水运文献信息》2007,(1):17-18
韩国作为亚洲的经济强国,一直把港口的发展作为国家建设的支柱。韩国政府认为,韩国的经济发展能否持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釜山港能否成为东北亚物流中心和集装箱枢纽港。因此。韩国政府不遗余力地加速釜山港建设。2003年以前,釜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在东北亚地区一直占据首位,其中来自中国的中转箱量对釜山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中国港口的发展,2003年起上海港和深圳港后来居上,使其失去了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三的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张永兰 《集装箱化》2010,21(7):18-21
<正>0引言200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高达2615万TEU,超越香港港成为世界第2大集装箱港口;2009年,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500.1万TEU,连续3年居世界第2位。预计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2500万TEU。随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进一步增长,集装箱集疏运体系成为制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体系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