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故障现象:一辆捷达轿车,行驶30多公里后,从发动机左侧后端冒出大量蒸气,初步判断为发动机冷却液沸腾(即“开锅”)。故障检查:观察仪表板上的水温指示灯,指示灯并未点亮,于是熄火停车检查。打开发动机盖,检查冷却液膨胀罐的液面高度,结果发现冷却液膨胀罐中已无冷却液。加注冷却液,起动车辆,  相似文献   

2.
冷却液是保证水冷式发动机正常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介质,若发动机过热或过冷,就会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加剧运动件的磨损及燃料消耗增加等。介绍了电喷式发动机对冷却液的要求、电喷发动机常年使用冷却液的优点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正常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其中热量的95%由冷却介质带走,而冷却液中离子含量高会导致燃料电池发动机绝缘问题,因此要求冷却液具有高散热性、低的腐蚀速率、高的密封材料兼容性,行业内通常要求电导率小于5μS/cm,传统的冷却液(电导率大于2000μS/cm)不满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使用要求,无法直接使用。本文长期跟踪氢燃料电池车辆运营2万公里左右,对其冷却系统使用的低电导率乙二醇冷却液性能进行全面的跟踪及研究,主要包括冷却液消耗、冰点值,并解释其原理。通过本文的研究为燃料电池低电导率冷却液的开发、标准的制定及车辆的运营维护保养提供了数据支撑及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适应新能源时代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与促进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这是我国汽车产业向绿色低碳道路发展的重要过渡,是促进我国汽车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取向,新能源主要散热功能是通过冷却液迅速将汽车发动机工作时间长而产生的多余热量及时消散到外部。因此,良好的导热性也是汽车冷却液的基本性能要求。通常,汽车冷却液的正常更换寿命约为4年,我们在汽车的日常使用中应定期检查和更换冷却液。检查时间应在汽车发动机温度正常稳定的时候进行。这不仅准确,而且安全。本文主要详细介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冷却液管道的发展趋势,希望本文能起到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作用。  相似文献   

5.
故障现象 一辆奥迪A6轿车怠速运转时间过长则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同时仪表板上冷却液温度警告灯点亮,冷却液从储液罐的上盖中溢出,停车检查发现电动冷却风扇不转。判断与排除 车主反映,该车已行驶15万公里,冬季使用冷却液,夏季使用自来水。该车因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曾多次进行维修,曾换过温控开关,更换后试车时正常,即发动机电动风扇能够正常运转,但正常  相似文献   

6.
故障现象 一辆桑塔纳2000GSi轿车,发动机大修后怠速抖动,用故障检测仪进行检查,发现发动机控制单元内存储有关于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线路故障的故障代码;检查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气缸盖附近的冷却液管道上)线路,发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上的4根导线绝缘层损坏而连接在了一起;将破损的导线分开并作绝缘处理后试车,发动机却无法起动了。  相似文献   

7.
提高发动机部分负荷工作温度和降低发动机全负荷的工作温度的优点在于:◆较低的燃油消耗◆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低磨损◆改善驾驶室内的采暖冷却液膨胀箱:冷却液膨胀箱能可靠地分离冷却系中的气体,以避免冷却系在水泵进水侧发生气蚀。膨胀箱中的空气容积要足够大,使冷却液在加热和膨胀时较快地建立压力,在发动机热停机时防止冷却液溅出,如图19所示。  相似文献   

8.
为检验有机羧酸型发动机冷却液的性能,对使用该冷却液的捷达CTX型轿车进行了8万km的道路试验。试验过程中对其理化指标、外观和气味、金属试片腐蚀情况、橡胶和树脂相容性能以及添加剂的损耗进行了测试。试验表明,全有机型冷却液中的腐蚀抑制剂在金属试片表面生成稳定的化学保护膜,可以在低pH值下为黑色金属提供足够的腐蚀抑制保护。  相似文献   

9.
故障现象:一辆解放CA1121J型汽车,冷却液消耗过快,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管往下滴水,热车时更为严重。 故障检查:抽出机油尺查看,发现油平面过高。打开散热器盖,发现冷却液不足。补充冷却液后启动发动机,查看各个水管接头、散热器、水泵、缸体、水堵、  相似文献   

10.
故障现象:一辆已行驶7万公里的丰田佳美轿车,在一次行驶中出现冷却液“开锅”现象后,发动机频繁过热,冷却液经常“开锅”。故障检查:经检查,散热器内冷却液数量充足,循环系统无漏水、漏气现象。拆下节温器进行加温试验,其性能良好。据此,疑为冷却液因使用时间过长而失效,但更换  相似文献   

11.
故障现象: 一辆奥迪A6轿车在市区无法正常行驶,怠速运转时间一长则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同时仪表板中的冷却液温度警告灯点亮,冷却液从储液罐的上盖中溢出.停车检查,发现电动冷却风扇不转.  相似文献   

12.
发动机冷却的常见故障为冷却液温度过高(发动机过热)、冷却液温度过低或升温缓慢、冷却液消耗过大等。  相似文献   

13.
<正>故障现象:一辆实习用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发动机怠速运转时间一长冷却液温度就过高,仪表板中的冷却液温度警告灯点亮,同时冷却液从储液罐上盖中溢出。经检查,发现其电子冷却风扇不转。故障诊断:首先对冷却系统进行直观检查,主要观察冷却液流动是否顺畅,系统压力是否损失,张紧轮是  相似文献   

14.
1、发动机冷却液的正确使用 夏利轿车冷却系采用了密封系统,散热器盖是密封的,并设置了一个用塑料制成的储存冷却液的膨胀水箱,在其中加注了规定量的冷却液。当发动机工作处于热状态时,冷却液膨胀,便有部分冷却液从散热器流入膨胀水箱;当发动机冷却时,真空使冷却液从膨胀水箱吸入到散热器中,冷却液不会损失,并可消除冷却系统中的所有气泡,增加冷却液的热效率。虽然膨胀水箱中的冷地液面有时升高有时降低,散热器中总是先充满冷却液。  相似文献   

15.
1 概述小松 PC2 0 0 - 5液压挖掘机的发动机中设有自动预热与预防过热功能。在发动机起动后 ,如果冷却液温度太低 ,可自动提高发动机转速 ,以预热发动机 ,即所谓的自动预热功能。如果发动机在运行中 ,冷却液温度升得太高 ,可自动降低泵负荷和发动机转速 ,以防止发动机过热 ,即所谓过热防止功能。2 自动预热功能发动机在水温低于 65℃以下运行称为过冷运转。当挖掘机冷却液尚未热就作业 ,会引起过冷运转。此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低 ,柴油在燃烧室温升较慢 ,滞燃期长 ,恶化燃烧过程 ,起动性能不良 ,大量的热能被冷却液带走 ,造成能源浪费 ,…  相似文献   

16.
智虎 《汽车驾驶员》2003,(10):12-12
现代汽车发动机因采用了电控技术,发动机的性能大大增强,相对工作温度、工作压力也都有所提高。所以,现代汽车发动机冷却系都要求使用发动机冷却液作为冷却介质。冷却液的性能应达到以下要求:冰点低,腐蚀性小,热容量大,导热性好;沸点高,化学安定性好,对人体无毒无害。  相似文献   

17.
现代发动机大多具有转速高和热负荷大的特点,因此对其冷却系统的要求比较苛刻。如果冷却液温度过高,则发动机容易产生拉缸、抱轴,甚至捣缸事故;如果冷却液温度过低,则活塞环与气缸壁的磨损加剧,发动机的功率下降,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上升,并且,发动机的寿命也缩短。由此可见,确保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正常工作十分重要。笔者在工作中经常排除一些冷却系统的特殊故障,现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高恩娟 《专用汽车》2023,(12):112-114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失灵,则传感器将无法正常工作,无法给ECU提供参考信号。据此,从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图入手,结合实际测试数据,分析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及其相关电路的故障诊断思路,以此来快速进行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及其电路的故障诊断,从而排除相关故障。  相似文献   

19.
摩托车水冷发动机与风冷发动机的结构区别主要在于冷却系统。风冷发动机的冷却方式为:与摩托车对流的空气吹拂发动机上为扩大散热面积而与气缸头、气缸体设置一体的散热片,由散热片将发动机燃烧产生的热量带到空气中,实现热交换。这种冷却方式结构简单可靠,但受发动机结构和工艺限制,不能满足各工况条件下的热负荷需求。相反,水冷发动机由冷却液循环带走发动机燃烧产生的热量,可根据需要对发动机各个部位进行冷却,合理分布发动机热负荷。相对风冷发动机而言,水冷发动机具有使用寿命长、功率大、燃油消耗低、排放低、噪声小等优点。水冷发动机在气缸体、气缸头中设计有循环水道,冷却时利用水泵将冷却液从散热器的出水口吸入并加  相似文献   

20.
该案例在处理过程中,作者最后通过察看数据流发现发动机令却液温度异常,就据此直接确定是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损坏,更换了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这样的做法有些不妥。编者认为,在最后确定故障点之前,最起码要对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及其线路进行相关检查,以确认是元件损坏还是线路接触问题,因为如果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线路中存在接触不良的情况,接触电阻忽大忽小,也同样会导致发动机电控单元接收的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数据发生变化。作者的做法有司能会导致误判锚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