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交通出行分析中,路径选择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而在路径选择时,路径上路线的重叠情况,无论是体现在路径层面还是路段层面上的重叠都是常见的情况,这使得描述出行行为的最常用的工具多项式Logit模型缺乏解释能力,于是派生出各种Logit改进型模型,按照其解决重叠路线的内在机理的不同,将其归为3类:考虑协方差信息的方法、巢式方法和附加效用因子的方法,论述了3类方法各自的优劣势,并按2个重要特征对这3类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民出行空间和方式联合选择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到出行者出行空间和出行方式之间的重要联系,本文基于非集计模型中Nested Logit模型的理论和方法,结合2005年国内某大型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建立了城市居民出行空间和方式的联合选择模型。模型为2层的NL模型,第1层为空间选择层,第2层为方式选择层,以此将出行空间选择和出行方式选择连接起来。模型采用统计软件STATA 9进行标定,并通过统计指标进行验证,深入分析了影响出行者出行空间选择和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最后,用同样的数据源建立了方式选择的MNL模型,通过对比联合模型和MNL模型的命中率和集计结果表明,出行空间和方式联合选择模型能够在较细的层面上预测出行者出行空间和交通方式的选择情况,从而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多种Logit路径选择模型应用于多层次交通网络时对网络性能的影响.依据网络层次特征定义了广义路径费用;选取4种典型的Logit模型——单层的多项式Logit (MNL),C-Logit (CL),Path-Size Logit (PSL)以及双层的交叉巢式Logit (CNL)模型,对它们分别构建了适用于多层次网络的等价数学规划模型(MP);对不同层次结构和分散参数取值,利用VC++编程求解4个等价数学规划模型,并计算了系统最优的流量分配.分析表明:3种OD需求下的所有Logit模型所得网络总行程时间费用(NrrC)都高于通过系统最优分配得到的NTTC;利用考虑重叠的CL、PSL、CNL模型所得NTTC皆大于不考虑重叠的MNL模型,且构造越复杂的Logit模型所得NTTC越高;对各个Logit模型而言,层次性交通网络的NTTC要小于没有层次性的情况且层次越高时NTTC越小.  相似文献   

4.
路径选择建模的主要任务是基于合理假设,定量分析交通参与者的路径选择行为,并估计和预测交通参与者对交通网络的使用情况。基于此,全面总结路径选择建模的研究现状,介绍各种出行数据的特点,阐释常见的选择集生成方法,对文献中提出的众多离散选择模型进行归类和讨论,对比模型估计的2类主要方法,并展望机器学习在路径选择建模中的广阔前景。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交通感知技术的全息化发展,在海量车辆轨迹数据的支撑下,路径选择研究取得了全方位的进步;路径选择模型可分为基于路径和基于路段的模型,前者以路径为基本选项,从通过确定性或随机性方法生成的选择集中选择路径,包括多项Logit (MNL)模型以及更先进的MNL修正模型、广义极值(GEV)模型、混合Logit模型和非GEV分布模型,后者以路段为基本选项,动态地求解路径选择问题,无需生成选择集,包括各种递归Logit模型;路径选择模型的参数估计可使用有标签数据或无标签数据,前者通过地图匹配在交通网络中重构出真实路径,后者则依概率考虑一系列可能的路径。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的路径选择模型因具有更优的预测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未来的路径选择研究中,应进一步结合离散选择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使两者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5.
为了完善现有城市交通分配模型,建立了一个基于交叉巢式Logit的多用户多模式随机用户网络均衡模型。该网络具有以下特征:网络中存在多类用户,不同类别用户的出行时间价值不同;用户可使用多种交通模式,不同模式相互干扰,且模式间路段阻抗影响满足对称条件。路径的选择采用克服多项式Logit模型的不相关备选方案独立属性的交叉巢式Logit模型来表示,并建立了一个等价数学规划公式来表示这一多用户多模式混合均衡状态,同时使用一个简单算例对基于交叉巢式Logit和基于传统的多项式Logit的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学规划公式与基于交叉巢式Logit的随机用户均衡条件具有等价性,证明了模型最优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相比传统的离散选择模型,所提出的模型能更好地在混合状态下进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有效路径集合生成是城市轨道交通断面客流预测、线网运力计算和客流分析的基础。为解决传统有效路径生成中存在的各路径有效程度无法评估、线性约束无法赋权的问题,降低问卷随机性对最终路径集生成的影响,本文在传统有效路径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乘客出行路径选择行为进行分析并做出假设,引入乘客出行时长,针对处于不同时长聚类簇下的有效路径分别建立评估模型,提出1种有效路径集生成方法。将轨道交通网络中站点和线路分别抽象为节点和边,构建轨道交通网络有向图;考虑出行路径类型、乘客出行主观因素以及乘客出行密度分布规律,利用自适应的DBSCAN算法处理乘客出行时长数据,以各时长下的出行密度为基准划分聚类簇,以聚类簇及其属性为输入,构建Logit模型并以其评估结果替代传统有效路径生成中的线性条件约束,并独立计算各簇所代表潜在有效路径的有效性权重,基于有效路径出行时长区间的连续性特点获取有效路径集。以广州地铁线网中多对出行OD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结合乘客出行数据聚类分析后所得到的有效路径集,调整兰德系数为0.652,相比于其他传统路径算法的生成结果,提升了0.379;同时在路径总时长-换乘次数平面上所产生的集合...  相似文献   

7.
驾驶者出行选择混合效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加真实的反应驾驶者在出行选择过程中的行为、以及出行结束后产生的后悔与欣喜对未来出行选择倾向的影响,借助后悔理论建立了包含预期属性效用、选项自身预期后悔与相对预期后悔的效用函数,并依据Logit选择模型建立了出行选择混合效用选择概率模型。为了说明模型各部分对混合效用的影响,使用Matlab模拟的方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分析。根据算例得出的结果,认为驾驶者的路径选择与感知的路径属性值的可靠性、后悔规避系数、风险规避系数有关。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Logit方法的交通分配模型,该模型是动态出发时间选择和随机用户平衡的联合模型(DDSUE)。作为一种基于全路径的交通分配模型,在路径选择上,使用了Logit模型求出每条路径的选择概率;在出发时间选择上,采用路径通行能力和路径选择概率来联合确定交通出发量,然后利用总交通出发量和路径选择概率求出每条路径上的驶入量。最后以一个实际算例,并通过改变参数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改进四阶段法的停车换乘系统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停车换乘(P&R)需求预测过程中,重点是出行方式的划分和选择,而引入停车换乘系统后,这一基本前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市民一次出行方式和路线的选择要考虑多方式的联合和竞争.因此在方式划分和选择阶段引入多项Logit模型,基于效用最大化理论的前提下,借助EMME/2软件进行需求预测分析.实践和经验证明,文中所建立的模型递推形式有利于计算机编程实现,且有更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
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广深城际运输通道为例,分析城际运输通道中影响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因素及其影响。传统的多项式Logi(tMNL)模型具有无关方案独立性,无法对不同出行者的选择偏好差异进行定量分析,故应用随机系数Logit模型分析城际交通出行选择行为。选取城际出行旅客的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心理潜变量(对交通方式舒适性、可靠性和便捷性的心理感受)、城际出行方式特征变量设计问卷。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共收集534份问卷,基于此建立并求解随机系数Logit模型。随机系数Logit模型估计结果的伪R2为0.178,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研究结果表明:城际出行旅客的收入、职业、私家车保有情况、家庭儿童数量以及对出行方式便捷性的感知对其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而出行方式的舒适性、可靠性对城际出行方式的选择行为影响不显著;改善交通方式的便捷性对提升城际出行方式的吸引力起关键作用。因此,在城际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中应着重考虑便捷性对城际交通方式选择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中心商业区停车时长选择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宏志  姚胜永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1):144-146,158
城市中心商业区停车供给不足是许多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利用停车政策,调节停车者的停车时间选择行为,提高停车位周转率是增加停车供给的一项重要方法。本文以停车时间长度选择行为为对象,利用在北京市商业区———西单地区的停车行为调查数据和Logistic模型,建立了停车时间长度的选择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分析了各种政策因素对停车时间长度选择的影响。文中提出的模型将有助于旨在提高停车位周转率的停车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Exit choice in emergency evacuation is of utmost importance. In a multi-exit scenario, the choice of emergency exit leads to a safer destination. Evacuees can choose other exits also. 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xit choice is important. In this study, an exit choice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xit choice. Partial 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is used to record the choices of individuals in twelve different scenarios. An efficient choice design is made for the scenario creation. Unreal engine, a game engine with better graphics, particle system, and blueprints is used to give participants a virtual experience of the fire emergency in a metro station. Participants are partially immersed in a wide computer screen for this experiment. The recorded exit choice information is used to calibrate different multinomial logit model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hoice of emergency exit in different scenarios is not same for all participants. The factors such as distance, queue time, fire and smoke negatively impact the exit choices.  相似文献   

13.
交通出行方式离散选择模型的效用随机项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项Logit模型效用随机项独立同分布的假定为多项Logit模型带来IIA属性,降低了多项Logit模型的行为解释能力。以多项Logit模型的基本假定为基础,以开发能够真实反映不同选择肢效用随机项的异方差性和相关性的效用随机项结构为目标,逐步放松多项Logit模型效用随机项独立同分布的刚性假定,系统综述了不独立同分布、独立不同分布、不独立不同分布的效用随机项结构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
不对等信息显示的城市停车预调度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驾驶员出行过程中停车诱导效率最优化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停车不对等信息预调度模型。分析了停车调度研究的适用条件,以车辆到达停车场行程时间最小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交通流量、停车信息显示间隔、停车场选择概率、停车场饱和度等影响因素的量化方法,提出停车场不对等信息显示状态的阈值规定和自由组合寻优表达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计算方法研究;最后通过实例对比分析了同信息显示法和不对等信息显示法的停车诱导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自由组合寻优法可减少约28%的驾驶员车辆停放行程时间。  相似文献   

15.
先进的旅行者信息系统对出行者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前研究先进的旅行者信息系统对出行者选择行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对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上,而忽略了对出行者出行终点和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假定路网中的出行者一部分装有信息装置,另一部分没有装信息装置,利用离散选择理论中的层次选择结构模型和交通规划理论中的随机均衡方法,研究了先进的旅行者信息系统对出行者终点选择,方式分担和路径选择行为的综合影响,建立了一个与网络均衡条件等价的数学规划模型,设计了模型的求解算法,并用一算例分析了市场渗透率和信息质量对出行者选择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possibility that providing travelers with information on travel time distribution, along with the existing travel time information, might affect their decision making and enhance traffic control. As an initial step to confirm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vel time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we use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to obtain panel data of route choices when information is provide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behavior of the responden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ute choice are first analyzed by aggregation analysis and then statistically examined by specifying a mixed logit route choice model. As a result, it is revealed that both travel time information and maximum travel time inform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 route choice behavior when a penalty is imposed for late arrival.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旅客进行旅游交通方式选择的量化研究,得出各交通方式的选择概率,有利于各旅游地进行规划.首先通过分析过去与现在人们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的不同,得出影响交通工具选择的影响因素.然后根据各个影响因素建立分层logit预测模型,对水平1和水平2进行标定,得出各个影响因素的参数值,从而得到各交通方式的选择概率.再利用该建模对近、中、远3种距离模式进行交通工具选择的预测,最后得到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相差的概率在0.05以内.   相似文献   

18.
以现代有轨电车在上海建设试验线为背景,就市民出行方式的选择意愿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项Logit模型,研究了有轨电车的引入对市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明确了影响市民选择出行方式的关键因素为薪资收入、出行准点要求以及出行距离,进而指出了有轨电车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并就如何提供现代有轨电车乃至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树盛  黄卫  葛华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8):122-125,146
Mixed Logit模型参数的分布形式的选择对模型物理意义的阐释和模型的实际应用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选取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均匀分布3种代表性分布函数进行分析,以Daganzo1979年应用Logit模型进行交通方式划分模型标定所采用的原始数据进行试验研究,并将试验结果与Logit模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Mixed Logit模型对原始数据的拟合性更好;3种分布函数分别适应于不同特点的参数;Mixed Logit具有更为丰富的物理意义,对个人选择交通方式的偏好信息表达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