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语境对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言语、语言、情景、文化语境四个层次,从等效原则的角度,对英汉翻译中译者作品风格、语言、语义、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应用语言学中分支之一,语言学的发展是翻译理论发展的依据。在研究语言学的过程中形成了语用学,它重点探讨了如何使用语言,尤其是针对具体情景的特殊话语和意义。在翻译过程中研究语用学的应用,为翻译领域创新了研究方式,也增强了它的活力,使得语言学家可以从全新的角度来讨论翻译矛盾以及问题,确保原文和译文的语用等效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广告在现代商品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告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既要讲究翻译中的对等原则,还要具备一定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的使用在报刊英语中很普遍.通过报刊英语中的实例,从语用学的角度,根据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与里奇的礼貌原则对报刊英语中的模糊语的语用功能进行探讨,说明模糊语言的简明性、灵活性和概括性恰好符合了语言交际过程中的策略性和礼貌性的要求.另外针对翻译过程中模糊语的处理也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即对等法,变异法,补译法,从而在译文中准确地传达原文信息和实现其特有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于一种二元对立状态.翻译作为一种涉及原文作者、译者以及译文读者三方的交际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道德和一定社会规范的制约,因此需要从伦理学的角度审视翻译活动.切斯特曼的四大翻译伦理模式认为翻译体现了不同的伦理价值,在不同的伦理价值关照下的翻译策略也不是固定和唯一的,只有将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处理翻译中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翻译的标准和原则,结合笔者的翻译实践,从语体角度阐述英汉翻译中的语言美现象。  相似文献   

7.
阐释学是一门对于意义的理解和揭示的理论。本文借鉴乔治·斯坦纳阐释运作理论,从译者主体性视角评《理智与情感》的两个中译本。认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使同一著作拥有风格迥异的译本,每个译本都满足了不同读者群的需要,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审美价值。文学翻译批评能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对文学翻译的过程做出一个更全面、深入的描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法律文本翻译时译文应忠实于原文,这是法律翻译者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在语言顺应论关照下,译者翻译法律文本时,需要全面考虑相关因素,然后有意识地采用减译法、增译法和变译法等三种方法进行针对性选择与顺应,以使译文忠实于原文,成功地传达原文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批评语言学角度分析了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探讨了意识形态概念的界定,意识形态对翻译过程中某些环节如文本选择、解码过程、翻译策略和方法等的影响,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批评语言学角度分析了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探讨了意识形态概念的界定,意识形态对翻译过程中某些环节如文本选择、解码过程、翻译策略和方法等的影响,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