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可以实现精品课程的快速、规范化孵化。本文着重阐述了实现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管理子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功能组成、主要采用的技术,特别是介绍了网站访问权限的控制管理设计,对理解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使用有较好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设计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建设和评价的窗口,课程网站的畅通是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必要条件.本文总结了已有网站建设情况的不足,重点谈了网络平台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功能模块,以促进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精品课程网站作为精品课程宣传与展示的载体,受到了各类高校的高度重视.文章在描述了当前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现状后,提出了能自动生成精品课程网站的网络平台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分析了在实现这一平台系统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逐一探讨了如何改进现有的各项技术,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平台系统性能的目...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规模扩张后,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成为了主要矛盾,政府为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实施质量工程,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在分析精品课程建设误区的基础上,针对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对象、手段、评审与管理及制度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精品课程的持续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5.
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船舶内燃机使用及维修"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分析了高职精品课程的定位和特点,介绍了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GMDSS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GMDSS精品课程建设以教材建设为切入点,以改革课程体系为突破口,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努力改进教学、训练方法,加强教与学环节的管理,创立了新型的GMDSS教学、训练和考试评估模式,GMDSS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受到国家海事局、山东海事局和行业专家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首先介绍了最新的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接着从其中几个分值较高的评估指标谈起,详细介绍了精品课程"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建设的经验,最后给出了该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对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依据航海高等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精品课程建设的性质和要求,<船舶电气基础>作为航海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的建设,应侧重于网络示范教学,着眼于以人为本,思德建设要求敬重教师职业.  相似文献   

9.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工程制图与识图》精品课程建设为案例,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团队和实践环节等方面探索了创建精品课程的方略和举措。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精品课程的开发思路和教学理念,以期使高职商务英语精品课程得到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网络技术--主动网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主动网络(Active Network)是一种新颖的网络体系结构,这种新的网络体系加速了底层网络的革命,为网络新型应用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本文介绍了主动网络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主动网络上的应用、有待研究的一些问题及主动网络研究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现有网络管理模型面临的困难基础上引入了主动网络技术,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主动网络技术的分布式网络管理模型:研究了利用主动网络技术解决网络管理问题的结构、优势以及协议。并以路由跟踪为例详细说明了管理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网络定位(选址)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公共及私有设施的定位。文章调查了一个模型,并且对运输网络的设施选址和设计进行了优化。认为改变网络的拓扑构造要比增加设施而提高服务水准更具投资回报效率,因此,该模型在区域规划、分拨、能源管理等领域有许多应用,并概括出了经典的简化工厂选址问题。文章将讨论如何使用这一模型有效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层贝叶斯网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从审计数据中自动学习知识生成入侵模型,并根据该模型检测入侵行为,从而提高入侵检测系统得自适应性和可移植性,降低系统的误报率和误检率.并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基于贝叶斯网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实验数据采用KDD cup 1999年的部分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只使用10%训练数据和部分记录属性来学习的情况下,检测效果仍比较好.  相似文献   

15.
A comparison of construction forms and base functions is made between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and wavelet network.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m are studied from the constructions of wavelet functions or dilation functions in wavelet network by different activation functions in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It is concluded that some wavelet function is equal to the linear combination of several neurons in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相似文献   

16.
以城市道路网中的连续道路中心线作为网络拓扑结构的基本分析单元,作者采用对偶法对我国12个不同规模和形态的城市道路网的拓扑结构进行了抽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道路网拓扑结构具有的普遍复杂网络特性。研究指出,我国城市道路网的拓扑结构一方面具有较小的特征路径长度和较大的聚类系数,是典型的小世界网络;另一方面其度分布函数为幂律形式,又具有典型的无标度特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网运行中受多种因素干扰,系统运行经常处于非稳定状态,出行者不仅要求尽量减少出行时间,而且越来越重视保障出行时间的稳定性、强调交通系统的可靠性.考察智能交通系统中人们出行选择的偏好,80%以上的通勤者认为行程时间可靠性是他们出行时第一或者第二位的要求,因此,本文以行程时间可靠性和行程时间作为出行者路径选择的两个主要因素,建立混合随机路网模型.借鉴随机平衡分配模型的求解方法,设计混合随机路网模型的求解算法.同时,通过熵来考察行程时间可靠性和行程时间在出行者路径选择中所占比例不同对道路网交通状态的影响.此模型可描述智能交通系统下,有无信息出行者的比例对路网交通状态的影响.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只有拥有信息的出行者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路网才最稳定.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建立合理的网络流量预测模型,并根据其预测结果及时做出控制决策或调整措施,对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根据网络流量的时变、非线性特点建立一个时间相关的流量预测模型,预测和分析网络流量状况,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在非线性建模方面的优势,给出了基于EKF算法的前馈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及学习算法.最后在Matlab环境下使用该预测模型对网络流量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和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网络传播方式变革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它促进了网络广告的发展,但同时也阻碍了网络广告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网络广告信息接收媒介和交互性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网络传播方式对网络广告效果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尽量避免其负面影响的相应措施。这对于提高网络广告的效果,促进网络广告市场的繁荣,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路网通行速度预测方法存在的中长周期预测准确性和稳定性不足、自适应路网拓扑空间关系建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以多尺度卷积算子及门控循环单元为核心单元,提出一种面向路网通行速度预测任务的多周期组件时空神经网络模型。首先,根据路网交通感知数据的周期特性,将其规约为周、日和近期这3种不同粒度的时间-空间-特征三维矩阵,并输入至3个共享网络结构的周期组件。其次,在每部分组件中,利用多尺度卷积核捕获多因素非线性相关性与不同空间视野大小的路网节点空间相关性。然后,对每个路网节点的时序特征使用门控循环单元提取交通数据长时依赖关系,引入残差学习框架,提高网络训练效率并防止梯度弥散。最后,自适应加权融合通过预测卷积层的每部分周期组件预测结果生成预测时段内路网交通通行速度。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基于两个公开的交通状态数据集进行实验分析,并选取当前主流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对比基线模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可接受的执行时间内,在两个数据集上平均绝对误差、平均平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 2.55、3.94 和 10.75%,1.57、3.52和3.44%,在预测准确性与中长时多步预测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其他基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