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丁杰  田伦  刘亚 《交通与运输》2020,36(2):48-51
在提升城市道路网连通性的基础之上,为更好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体现水乡地区风貌特色,打造高效、生态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道路网系统,通过研究水系对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和城市道路网布局的分割、限制作用,揭示了水系对城市道路网形态、道路线形和道路交通组织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城市水系的大小和形态,制定水乡地区城市道路网规划过程中保持大型自然区域的相对独立策略、与潜在的重要生态廊道平行策略、依据生态敏感度来规划道路网密度策略,并通过典型水乡兴化市的城市道路网规划实例,展现水乡地区城市道路网规划过程中道路网与城市水系共生策略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网系统规划思想及实例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循初 《城市交通》2006,4(1):30-35
对城市道路网承载的功能从交通运输、市政公用设施的埋设空间、城市骨架、绿化、防灾等七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讲述了道路网规划的基本思想是疏解,并从道路等级结构、道路网密度和道路网的结构形式三个方面阐述了道路网规划应重视的基本内容。通过多个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实例,从路网改造、蜂腰、错位、瓶颈、环路、高速路上下匝道等多个方面论述了道路网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我国城市道路网规划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城市道路网中的连续道路中心线作为网络拓扑结构的基本分析单元,作者采用对偶法对我国12个不同规模和形态的城市道路网的拓扑结构进行了抽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道路网拓扑结构具有的普遍复杂网络特性。研究指出,我国城市道路网的拓扑结构一方面具有较小的特征路径长度和较大的聚类系数,是典型的小世界网络;另一方面其度分布函数为幂律形式,又具有典型的无标度特性。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功能网形态和城市交通网络布局合理性、线网服务有效性、线路设施配置科学性具有密切的关系,对城市的功能布局、发展和形态演变也较为重要。就对城市道路网与轨道交通线网形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从而有效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布设。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9):200-201
在归纳总结山地城市特征、布局形式和山地城市路网规划原则的基础上。以兰州市区为例,从讨论兰州市区地形形态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入手,分析研究了兰州市区道路网普遍存在的道路交通问题。最后结合兰州市区路网存在的问题和山地城市路网规划理论,提出了今后兰州市区道路网规划应主要考虑的一些规划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供需平衡的高密度开发区域道路网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确定城市高密度开发区域道路网的密度及等级结构,以道路网周转量最大和道路建设资金最小为目标函数,从高密度开发区域道路宽度研究入手.以交通供需平衡关系、道路用地面积控制、各级道路间距及功能要求等作为约束条件,建立高密度开发区域合理道路网密度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上海市真如城市副中心道路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最优的道路网等级结构为1:1.9:5.3,实现了高密度开发区域道路资源的优化配置,说明高密度开发区域道路网密度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为协调城市道路网规划控制与历史城区保护的关系,满足名城保护和交通发展的不同需求,以广州市为例分析检讨了历史城区内交通发展现状及道路网规划和实施情况,重点梳理了道路网规划控制与名城保护要素存在的矛盾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相似城市关于旧城交通发展、道路网规划控制与名城要素保护协调的经验,制定出适应广州实际的可兼顾交通发展和名城保护需要的历史城区道路交通发展策略和路网优化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8.
李浩  刘思宇 《城市交通》2023,(2):11-19+82
“环形+放射”道路网布局是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典型特征,有必要对其成因做专门研究。在广泛查阅一大批原始档案基础上,运用城市规划史研究方法对“环形+放射”道路网布局形成过程进行系统梳理。进而剖析北京“环形+放射”道路网布局形成的内在原因,既有对城市现状条件考虑,又有早期规划方案延续,也有规划设计人员借鉴苏联规划经验和创造城市空间结构艺术性等主观考虑,是多种影响因素复杂作用的结果。指出面向未来应以一种更积极的心态推进相关研究,为北京道路交通系统谋求优化或改进之道。最后探讨了城市空间结构单中心发展的问题,以巴黎为例说明“环形+放射”道路网布局与多中心发展并行不悖,将北京单中心发展简单归咎于“环形+放射”道路网布局的观点缺乏科学理性。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体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分析了城市道路网质与量的功能,研究了城市道路网的规划指标体系,提出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体系宜划分为空间指标体系和交通质量指标体系两大类,并分别确定了7个空间指标和3个交通质量指标的定义及量化方法.应用结果表明,指标量化计算中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在城市道路网规划阶段便于获取,便于不同城市结合自身特点确定规划指标.  相似文献   

10.
研究异常事件(灾害)情况下道路网退化阶段和恢复阶段的性能,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处置措施,将灾害对道路网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提升城市道路网韧性。首先,解析道路网韧性评价理论,即道路网韧性与异常事件特征、道路网自身的抗毁性能以及干预措施的施加时间和力度有关,并分析了异常事件类型及损坏特征,明确了道路网抗毁性能相关因素。其次,提出道路网韧性评价“两类三级”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两类包括灾前抗毁性能评价和灾后恢复性能评价。前者旨在通过风险预判和模拟试算了解城市道路网吸收扰动的能力;后者旨在实时评价灾后各阶段道路网的使用性能,指导恢复阶段的施力方向。最后,针对不同异常事件类型和应用场景给出指标选取建议,并展示部分指标计算案例。  相似文献   

11.
城市多模式公交网络出行时间可靠性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的发展,快速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逐渐融入到常规公交系统中,构成了复杂的多模式公交网络,在此公交网络环境下乘客公交出行时间的稳定可靠程度直接影响到公交系统的服务性能,因此,本文以常规公交和地铁组成的典型多模式公交网络为研究对象,利用状态增广技术,建立了换乘约束条件下的出行时间可靠性模型,从而为评价和改善多模式公交网络服务性能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一路一线”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公交布线新思路,目前还没有在实际中得以应用。为了验证“一路一线”公交布线方法的可行性,以佛山南海中心城区桂城为研究对象,运用仿真软件TransCAD建立起公交仿真系统。在对仿真对象公交线网现状进行仿真校验的基础上,再采用“一路一线”的公交布线方法重新设计其公交线网.进行仿真。为了评价“一路一线”公交布线方法的仿真效果,从设施水平和服务水平两个方面设定评价指标,分别对现状公交线网和采用“一路一线”方法布设的公交线网仿真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评价。该项研究对验证“一路一线”公交布线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城市公共交通的改善尤其是新兴城市公交线网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大面积的占道施工对城市交通将产生较大影响,有必要提前做好交通组织,特别是公共交通线路的调整问题.通过对余弦函数法与线性分派法应用于城市占道施工区的公交线路调整方案选择方法进行研究.以南昌地铁中山西路站施工为例进行计算验证,比较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选择出最优的公交线路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4.
公交优先是提高城市中心区道路设施利用效率、改善交通环境的有效方法,确定中心区合理干道网密度是满足公交运行、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内容. 本文在分析城市中心区交通需求特征和公共交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宏观系统层、设施、运输组织和交通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中心区道路网密度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公交优先下公共交通与道路网的关系,考虑公交线网布设和运行的要求,并以公交站点覆盖率和最佳公交线网密度两个主要指标为导向,研究并提出了中心区干道网合理密度和间距推荐值. 该研究提出的干道网密度能够较好地满足中心区公交运行,落实公交优先.  相似文献   

15.
关于城市道路合理间距理论推导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军 《城市交通》2006,4(1):55-59
城市路网是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骨架,对合理路网间距的认识是路网规划的关键。但对合理路网间距的认识存在若干观点,致使路网间距的合理取值范围较大。目前城市规划与交通工程专业书籍中经常提及的是路段通行能力的交叉口间距折减系数法和最佳公交线网密度分析法。本文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指出路段通行能力的交叉口间距折减系数分析存在逻辑错误,公交最佳路网密度缺乏应有的应用前提分析,这些不足是导致我国城市路网密度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公交优先是提高城市中心区道路设施利用效率、改善交通环境的有效方法,确定中心区合理干道网密度是满足公交运行、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内容. 本文在分析城市中心区交通需求特征和公共交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宏观系统层、设施、运输组织和交通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中心区道路网密度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公交优先下公共交通与道路网的关系,考虑公交线网布设和运行的要求,并以公交站点覆盖率和最佳公交线网密度两个主要指标为导向,研究并提出了中心区干道网合理密度和间距推荐值. 该研究提出的干道网密度能够较好地满足中心区公交运行,落实公交优先.  相似文献   

17.
鉴于目前公共交通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供需矛盾、调整交通结构的主要手段,有必要就如何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道路资源优化布设城市公交线网,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了公交服务网络,定义了公交服务网络总体能力、总体有效能力、潜在能力和无效能力的概念,分析了公交服务网络能力的影响因素;考虑各影响因素对公交服务网络能力的影响,建立了公交服务网络总体有效能力模型,同时给出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算法;针对大规模混合整数规划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可以提高求解效率,通过相关案例对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实例计算表明,该算法在处理混合整数规划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公交服务网络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与机动化的快速推进,公交优先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协调公交与城市形态、土地利用、道路网的关系十分重要。文章从公交体系、公交网络结构、公交客流强度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不同规模的城市、不同的城市布局形态、不同的城市功能区公交优先的差别适应性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包括轨道交通、快速公交BRT、地面公交等多种模式,多种模式的整合优化对于发挥公交线网整体运输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方格型路网布局结构,提出理想的公交线网布局结构,将多等级公交线路与公交换乘枢纽结合,表现为主线、辅线和补充线的组织形式.该线网结构的关键设计参数包括公交主线间距、快线线路站距和交通分区大小.从出行者、运营企业和政府管理者角度出发,分别建立关键设计参数优化模型,在特定的城市交通背景条件下,利用数值试验方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给出不同出行距离条件下关键设计参数的建议值,其结果可以为大城市多模式公交线路整合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