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芳芳 《交通与计算机》2011,29(2):36-39,43
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中大量行人与机动车冲突导致了交叉口运行效率降低,同时也引发了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在对无信号控制交叉口进行录像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行人与机动车冲突特性,利用实测数据建立了行人过街间隙选择行为概率与安全间隙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与验证,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和度和预测精度,同时与已有的Logit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处行人过街特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人是交通环境中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在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处,研究行人交通特性是提出改善行人安全措施的前提。本文初步对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处人车干扰运行和行人过街运动特性进行定性分析,并选取长春市南湖大路上具有代表性的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进行实地观察和试验,定量分析行人到达人行横道规律和行人过街速度特性,其中重点分析年龄、性别和人群中行人数量对行人过街速度的影响。按照年龄将行人分为中、青年人,老人,儿童;按照性别将行人分为男性行人和女性行人;人群中行人数量主要选取1,2,3及4人以上进行研究。这些数据和分析结论对下一步针对实地情况提出改善行人交通安全的方案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交通的快慢行系统矛盾日益凸显,行人过街通行及安全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文中针对城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清空时间设置严重不足的问题,在总结目前国内关于行人信号设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及实验提出了最佳人行横道线清空时间的计算模型,以科学合理地确定交叉口行人过街清空时间,最大限度地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相似文献   

4.
信号交叉口行人与右转机动车冲突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分析行人与右转机动车冲突类型的基础上,运用Vissim仿真手段确定采用信号控制分离两者冲突的临界流量条件。提出在信号交叉口设置机动车右转专用道及右转专用相位条件下,设置合理的信号相位相序或早启行人相位,设置辅助标志的方法解决原本同相位放行的行人与右转机动车的冲突;分别采用设置足够绿灯间隔时间和行人过街安全岛。禁止右转机动车在红灯时通行的方法,解决行人与下一相位右转机动车的冲突,解决行人与红灯期间通行的右转机动车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城市道路无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穿越特性的分析,总结出反映行人穿越效率的3个主要效率指标。对现有行人临界穿越间隙的计算公式进行合理、全面的修正,得出将总的行人平均延误30 s作为行人控制信号的1个设置标准。同时,采用行人可穿越机会数(CO)和当量行人流量(EAU)指标来建立模型,作出基于行人特性的信号设置依据图形,作为行人控制信号的另一个设置标准。最后对按钮式行人信号灯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信号交叉口行人安全岛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等大城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对40个未设置行人安全岛和5个设置行人安全岛的信号交叉口进行了现场观测,研究分析了为方便行人二次过街、在道路中间分隔带设置行人安全岛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全岛设计型式。  相似文献   

7.
选取了5个交通流特性具有明显不同的信号交叉口,依据交通流理论和交通控制理论,以信号交叉口的行人过街特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和不同年龄群体的行人过街交通参数进行调查,并应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的交通特性,为交叉口行人过街的信号灯配时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管理设施的设置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行人过街的统计特征出发,通过实测采集无信号控制人行过街的相关数据,依据临界可插车间隙理论,对无信号人行过街的临界可插间隙进行了预测,并通过比较得出正态分布更优的结论,然后文章利用迭代计算的方法对无信号人行横道宽度进行求解,并针对广州某具体交叉口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的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行人交通是信号交叉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信号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优先考虑机动车效率,为了保障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北京市多数行人过街环境遭到破坏,"中国式过马路"应运而生.结合当前北京市交通的特点,以红灯期间到达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等待区的行人为研究对象,运用视频调查和人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北京市不同影响因素下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基础数据,采集了9554个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样本.建立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 Cox 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的最大忍耐时间是52.88 s,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与温度、性别、年龄、出行时间、红灯时长、单位机动车流量、人行横道长度等影响因素有关,用地性质对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人行横道通行能力是确定行人过街设施的基础参数。通过分析信号交叉口处人行横道混合交通特征,提出了一定周期时长和单位人行横道宽度的人行横道绿灯时间内的实际通行能力计算公式;以可接受间隙理论为基础,利用概率论的方法,推导出了无信号交叉口处人行横道的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验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利用摄像机观察记录的6个交叉口总量600个行人在通过信号交叉口时的行为特征数据,分析了影响行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利用Logit模型对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遵章率建立了预测模型,并对结果进行了合理性分析.结果显示,当没有护栏或者没有完整护栏的情况下,绕行距离比越大,行人使用过街设施的比例就越低,当有完整护栏设施的情况下,遵章率和绕行距离比关系不大;当没有护栏或者没有完整护栏的情况下,交通干扰越大,行人使用行人过街设施过街的比例就越高,当有完整护栏时,交通干扰对遵章率影响不大;当没有护栏或者没有完整护栏的情况下,路侧干扰越大,行人使用过街设施通过交叉口的比例就越低,当有完整护栏的情况下,路侧干扰对行人遵章率的影响不大.因此完整且适当的护栏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结论为交叉口安全性改造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设置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行人专用相位是国内近年来用于解决交叉口行人与机动车冲突的一种控制方法。本文运用穿越理论推导在行人通行时,穿越行人的转弯车辆通行能力模型和行人延误模型;在这两个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专用相位前后交叉口通行能力和行人人均延误的对比分析,论证了设置整个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的条件。本研究成果可以用来指导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的设置。  相似文献   

13.
李庆丰  王兆安  杨建国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2):127-130,134
在西安市,对信号交叉口不同走向行人延误进行了实地研究。研究包括两部分,第1部分仅在一条人行横道上进行,信号灯周期分为13个分相位;第2部分涉及13条人行横道,但信号灯周期仅分为绿灯期和非绿灯期。研究表明,在西安市的信号交叉口,不同走向行人都有行人到达率不均匀、绿灯期到达行人也可能有延误、非绿灯期到达行人闯红灯比例高、闯红灯行人仍可能有延误等特点,总平均延误也基本相同,只是平均延误和到达分相位关系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城市道路交叉口中人车混行现象,综合考虑效率与安全两方面因素,选取延误成本和冲突成本分别作为效率与安全的评价指标,构建有(无)行人专用相位信号控制模式的交叉口运行成本模型.模型的延误成本中,行人和非机动车延误考虑了信号延误、冲突延误以及绕行延误;冲突成本则基于交通冲突理论,以车头时距判断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是否发生冲突为指标,并根据机动车及行人和非机动车达到分布确定冲突概率.最后,通过北京市四道口交叉口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并基于遗传算法求得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中行人专用相位设置的阈值在750~900人/h浮动,随着车流量的增长,行人专用相位的设置对行人流量的要求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为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保障行人及非机动车安全、舒适、方便、尊严的出行.  相似文献   

15.
针对保障行人过街道舒适性和安全性的信号控制问题,考虑行人的过街需求,分右转车与两进口行人完全分离、特定时间段右转控制两种条件,建立信号控制延误和行人干扰延误的分析模型,进而提出相应的右转车辆控制条件。以一四相位十字形信号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采用与左转相位相同和进口人行道绿灯相位禁行两种控制方式进行应用仿真,结果表明,在右转车流量一定时,右转车不受控制时延误与行人流量成正比,当行人流量达到1 000人/h、右转车流量达到400 veh/h时,右转车延误超过C级服务水平延误值的上限;实施控制后,右转车延误随流量的增加而递增,与行人流量无关,且第2种控制方式下的延误更小。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信号交叉口设置安全岛实行行人二次过街的局限性,得出在此基础上改进行人过街信号灯可以更紧凑的利用信号交叉口时空资源.并对其进行评价及交通仿真.  相似文献   

17.
18.
胡光明  胡鹏 《公路工程》2008,33(1):142-146
指出了信号交叉口设置安全岛实行行人二次过街的局限性,得出在此基础上改进行人过街信号灯可以更紧凑的利用信号交叉口时空资源。并对其进行评价及交通仿真。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信号交叉口区域车辆频繁启停及怠速停车造成的燃油浪费和污染物排放问题,研究了以节能为导向的信号交叉口的生态驾驶策略问题.借助交叉口区域的V2I通信系统获得车辆自身定位和运动状态数据,以及信号灯状态与配时信息,对车辆所处车速引导场景及可通行性进行判定.对各场景下车辆时空运动轨迹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交叉口上下游的燃油消耗,以平均每公里油耗最小建立统一的优化目标函数,求得生态驾驶轨迹最优解,以向驾驶员提供车速建议.利用M atlab开展的随机仿真实验表明,与不采用生态驾驶车速引导相比,采用生态驾驶车速引导至少可降低10% 以上的燃油消耗.对于划分的6种车速引导场景而言,最优生态驾驶策略在场景2下的节油效果最为显著,可达到30% ~60%;其次是场景4,可达到25% ~50%;在场景3和场景5中表现略差.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而言,车辆在通过信号交叉口时应尽量避免停车等待,防止发动机长时间空转造成的燃油浪费,必要时可采取适当加减速的方式通过交叉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