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盛琰 《上海地方交通》2009,(9):37-37,F0003
开车不喝酒,酒后不开车。这是每个驾车者必须牢记的箴言。酒后驾车酿出的一幕幕惨剧让世人深恶痛绝,千万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万万不可给他人及其家庭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2.
葡萄牙:"严禁酒后开车"邮票葡萄牙发行的"严禁酒后开车"的邮票,图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酒杯图案,下部为表示停止的"STOP"警示图案,中间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变幻,就好像喝醉酒以后的视线模糊不清、晕晕忽忽的感觉,形象地表达了"喝酒导致事故"的含义.邮票中的文字也同样表达了"喝酒还是驾车,要谨慎选择"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法国最近的一场官司增加了酒后驾车所冒的风险。在这一案件中,原告不仅指控那名洒后驾车,他们还对宴会的主人提出了指控。原告认为:允许那些可能威胁他人生命的人开车是一种犯罪行为。这个案件用一种新的方式传达了一条人们所熟悉的信息:不要洒后驾车!酒后驾车会杀人!  相似文献   

4.
科技动态     
英国:“速度间谍”控制车辆超速;瑞典沃尔沃汽车将测试“辅助司机”装置;福特为智能交通导航开发出动态道路系统;瑞典推广防酒后开车的“酒精锁”。  相似文献   

5.
利用科学技术杜绝酒后驾车,可追溯到啤酒盛行的德国。德国政府在公共场合男厕所小便池上方安装了小便压力显示屏,通过小便压力等测试提醒酒后人士不要开车。而真正的杜绝酒驾科技,是瑞典人发明的醉酒呼吸分析仪,1957年1月23日,世界第一台醉酒呼吸分析仪在瑞典首次投入使用,司机对仪器吹口气便可判断是否饮酒。此后,醉酒呼吸分析仪被各国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车载酒精检测设备的发展历史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预防酒后驾车技术的研究,并且追踪分析这些技术能否有效地解决酒后驾车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20世纪70年代国外政府和汽车厂家通过各种技术方法阻止车辆的起动以控制司机的酒后驾车行为。早期这些技术主要基于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和其它酒后表现行为来判断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由于上述方法存在检测技术的缺陷,判断驾驶员酒后驾车的方法逐渐被通过驾驶员呼出气体而检测其血液中酒精含量的方法所代替。现代的车载酒精检测设备是随着先进的酒精  相似文献   

7.
近日,笔者在参加城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时发现,面对执勤民警,违法驾驶人进行辩解的借口可谓五花八门,其中一位因酒后开车被查的中年男子见执勤民警要扣车,竟然大言不惭地向民警求情道:"娃儿转学,请老师吃饭,不得已就喝了两盅.警察同志,俺下次注意了,中不?"  相似文献   

8.
陈然 《家用汽车》2006,(3):132-133
在有些小区的门口人们可以看见这样的景象:一个陌生人若是步行进入小区,保安要拦住盘问半天,而驾车长驱直入保安们却不闻不问,有些保安看见车还敬礼呢。这要是让《天下无贼》里的王薄看见,又得忿忿不平了:“开车你就不问,开车就可以随便进入,开车的就一定是好人吗?”  相似文献   

9.
羽平 《交通与运输》2014,30(4):26-26
从2004年开始,我国对酒后笃车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大,催生了“酒后代笃”公司的诞生。据全国乘用车联合会副秘书长崔东树介绍,我国第一家“酒后代笃”公司于2004年在北京成立,而在这之前,一些大城市早就有在酒搂外“趴活儿”的出租车司机兼营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一、前胸口袋里装硬物 很多男人喜欢将日常用品装在上衣口袋里,比如手机、钥匙、笔或名片夹之类。当然,这在平时并无大碍,但如果在开车时,可就蕴藏着极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