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杰 《摩托车》2004,(12):16-17
我对摩托车是不陌生的,因为我的职业和它有关;我对摩托车是陌生的,因为我还在学习;我对《摩托车》是熟悉的,因为我已读了它近20年;我对《摩托车》是不熟的,因为它每月都会是新的。  相似文献   

2.
摩托车 真棒     
赵正明 《摩托车》2004,(12):20-21
我是一个骑摩托车有十几年的摩迷,1994年6月,我与《摩托车》一见如故。一晃10年。百多本的《摩托车》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足不出户也能见到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我常拿出《摩托车》翻翻看看,每次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深入浅出,叫人爱不释手,真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由于上班离家距离约40km,乘汽  相似文献   

3.
摩友们:我是辽宁抚顺一名会员,是《摩托车》杂志的忠实读者。我从事摩托车维修行业已有十几年,1989年,与《摩托车》杂志交上了朋友。在这十几年中,《摩托车》杂志使我及时了解了我国摩托车的发展与动态,使我在维修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断提高了自身素质和维修技能。 《摩托车》杂志社,为我们全国的摩托车爱好者和维修技术人员建起了新的桥梁。去年10月,全国《摩托车》维修技术俱乐部成立大会在无锡市隆重召开,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大会。这是一次全国摩托车维修技术行业最广泛的大会.是《摩托车》杂志把我们聚到一起,感谢《摩托  相似文献   

4.
在我内心深处,永远留下了您们为我种下的一排树,让我的心灵四季都充满了青春的气息。感谢你,《摩托车信息》——生活中你给了我无尽的精神食粮!感谢您们,《摩托车信息》杂志的各位编辑老师——工作上我找到了良师益友! 我是一位业余写作爱好者,在认识《摩托车信息》以前,摩托车对我来说虽不陌生,但在我的笔下却觅不到它的踪影。自认识《摩托车信息》以后,摩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摩托车爱好者,很想知道国内外各种摩托车的性能、发展历史、生产水平和摩托车制造厂家的特点以及风采等方面的信息。为了获取这些信息,我一直很注意阅读专门报道摩托车世界的《摩托车信息》杂志。最近,我翻看了今年各期的《摩托车信息》杂志,发现它在版面上比过去大有改观,办得生动活泼,令人赏心悦目。首先是图文并茂。过去的《摩托车信息》插图较少,今年以来插图较多。这些  相似文献   

6.
李志勇 《摩托车》2003,(5):21-22
作为一名摩托车骑手,我的驾龄已有16年之久。同时, 我也是《摩托车》的忠实读者,订阅《摩托车》已有7年, 从中学习到许多实用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七年之痒     
《摩托车》2004,(3)
这个题目与梦露的电影《七年之痒》无任何联系,它只是很好地表达了我的心情而已。上了《摩托车》这个“贼车”,完全是缘分。那是1993年的春天,办事等车时,无意间看见报亭里有一本《摩托车》,我只看了两页就被迷住,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8.
飞歌 《摩托车》2006,(9):30-32
1990年我还没有摩托车,就开始看《摩托车》杂志了。当时大哥从北京带回十几本《摩托车》杂志,我如获至宝,它不仅告诉我摩托车的知识,也给我的生活注入了活力和激情。接着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摩托车金城70A,后来又买过富先达125、大阳90-2A、建设150A和春风125T,从此摩托车成了我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时余江平先生的一篇《西藏行》激起我对摩托旅游的浓厚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2000年我单骑驾驶摩托车去了西藏,并认识了郑州的摩友张新顺,2002年我二人又结伴去新疆旅行。在那种苍茫大地任我行的意境中,既磨练了意志又开阔了胸怀,使…  相似文献   

9.
当我得知《摩托车》即将改版的时候,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在我的记忆中这大概是《摩托车》的第三次改版了。我从1996年1月起开始购买《摩托车》杂志,至今已有11个年头了,并且每本都珍藏。回首过去,《摩托车》伴我度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每次改版都带给我意外的惊喜。  相似文献   

10.
《摩托车》2003,(8)
终于,发现陪伴我7年之久的老伙伴雄风K100有些力不从心了,油耗、震动和噪声也越来越大,徐州市规定的报废期限即将到了。天生就特别喜欢摩托车的我,是一个一天不骑摩托车就茶饭不香的地道摩迷,就连我的床头柜上摆的也都是《摩托车》。唉,这往后若是没有摩托车那可怎么办。 我最后一次把默默陪伴我多年的K100摩托车擦得干干净净,送走它时心里真有点依依不舍。 1995年至今的《摩托车》杂志我翻了一遍又一遍,全市的车行老板几乎都认识我了,路上只要驶过一辆靓车,我那不听话的眼球就会情不自禁地把人家送出老远。  相似文献   

11.
我的建议     
编辑部: 《摩托车信息》实用性强,且具有趣味性和技术性,我作为一个有33年工龄的钳工,除爱好汽车和摩托车外,别无它爱。每期的内容我都一字不漏的读完,从中吸取了不少新知识,特别是高新技术在摩托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择师以为友     
《摩托车信息》是我喜爱的为数不多的几种杂志之一。我酷爱玩摩托,但却没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种类,因此,《摩托车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的遗憾。结识该刊这几年,它给了我许多帮助,也带给我很多愉悦,因此,现在每月初我都翘首以盼,像等待一个久违的老友。  相似文献   

13.
刚上班,处里的同事就送给我一本精美的杂志,细一看是《摩托车信息》。看着那精美的彩页、图文并茂的内容,我心里一阵激动:《摩托车信息》真是越办越好了!从1987年到1997年的10年间,《摩托车信息》已从开初的信息网内部交流资料发展成今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摩托车行业权威杂志。作为曾经在《摩托车信息》编辑部工作过的我,拿着这新改版的杂志,真是触刊生情! 记得在1989年我刚从事销售工作时,就对《摩托车信息》爱不释手了,因为要通  相似文献   

14.
说来惭愧,《摩托车信息》创刊快9年了,出刊已百期,但我认识她还是在去年,真可谓是“迟来的爱!”《摩托车信息>创刊的时候,我还在车间当工人。由于在航空发动机分厂,所以在向外投稿内容上从未涉及摩托车,更不知道还有个《摩托车信息>! 1994年底我被调到公司宣传部,专门负责对外宣传报道工作。这时我虽然也写了许多反映公司摩托车发展的稿件,却大多投给了行业报纸,《摩托车信息》对我依旧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有一天,我去收发室取报纸,发现一本1995年第7期《摩托车信息》,便随手翻了几页,这一翻却让我不忍释手,被里面精彩纷呈,图文并茂的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摩托车驾驶爱好者。笔者的拙作“《摩托车信息》助我安全驾车”刊登在《摩托车信息》1999年第10期上,笔者不仅收到了样刊,还读到了该刊编辑编发的一段热情洋溢的话,使我备受鼓舞,再次提起笔与大家分享我驾驶摩托车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摩托车信息》自从1987年第1期出版以来,一直就受到各界人士的青睐。如今,她已迎来了100期和9岁生日。在这里,我向她表示衷心的祝贺! 《摩托车信息》,她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读者。更重要的是她给我爸爸带来了及时可靠的信息,给我和妈妈带来了宝贵的知识。因此,我们一家都喜欢她。爸爸是一家摩托车发动机厂的科技人员,出于工作的需要,他爱好摩托车,更爱看《摩托车信息》;他不光看,而且还给《摩托车信息》投稿。他对我说:“《摩托车信  相似文献   

17.
博士信箱     
肥肥博士: 您好!我是个摩托车迷,对《摩托车信息》我是每期不放过,从中了解并学到许多有关摩托车的信息、知识,《摩托车信息》已成为我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本人于2001年12月15日购买了一辆嘉陵-本田JH125—8(CB125T)  相似文献   

18.
和《摩托车信息》相识到相伴,不知不觉中已过去七年了,回顾和总结这七年来的相融岁月,对我而言意义深远。我酷爱摩托车,以至于视摩托车为身体的一部分,在对其精心呵护保养中又走进了维修摩托车这一行。1997年有幸结识了另一位挚友亲朋,那就是《摩托车信息》,从此我的生活和工作就再也离不开她了。我自认是《摩托车信息》杂志的忠实读者,不仅对刊物爱护备至,而且每期都要从头至尾细细品味,从中  相似文献   

19.
金鹏 《摩托车》2004,(8):23-24
我是一个年轻的摩托车迷,一直想拥有自己的摩托车,美梦做了好几年,现在毕业参加工作终于能圆梦了,我非常高兴。《摩托车》杂志一直是我的好伙伴,每期我都认真阅读,从中获得许多摩托车知识和趣闻,也欣赏了许多世界顶级摩托车,让我大开眼界。在2002年第7期《摩托车》杂志上看到中国嘉陵集团生产的有着经典外形的城市多功能车——嘉陵JL70T-8型摩托车让我眼前一亮,在这个都市年轻人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时代里,她深深地吸引了我。  相似文献   

20.
张晓宝 《摩托车》2005,(1):32-32
我是一个摩托车迷,也是一个正宗的《摩托车》迷,《摩托车》杂志我是每期必买。我在真正意义上拥有自己的摩托车,是2002年的8月,经过几天的筛选比较,从性价比出发,我最终还是选择了钱江QJ125-F。该车的外形和五羊款的车一样,有着朴素无华的外表,但输出功率最大可达8.0kW/8500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