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合理规划城市道路路侧停车泊位。在求解区域内路侧停车需求的同时,提出泊位设置方案,使路网通行能力达到最大。首先对研究区域停车现状进行调查,测算出路侧停车需求量;然后基于道路条件、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v/c和道路距周边居民区距离3个条件,确定区域内符合设置路侧泊位的道路优先级;最后基于设置路侧停车泊位后道路通行能力和道路优先级,以路网通行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以道路可容纳最大路侧停车泊位为约束条件,构建路网通行能力模型,使用序列二次规划法计算出各条道路应规划的停车泊位数量。采用VISSIM在平峰交通量和高峰交通量条件下对研究区域路网进行仿真,选取总停车延误、停车次数、车均延误、总延误时间和总行程时间5个指标,对路侧停车泊位设置方法的延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路侧泊位设置方法对比,路网通行能力模型延误低于常规设置方案,有效降低了设置路侧停车泊位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城市停车供需矛盾日益显著,路侧违章停车现象也更加突显。为探究路侧违章停车的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结合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聚类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K-means(K 均值)聚类分析的违停黑点识别方法。利用南京市秦淮区2021年的路侧违停数据识别出该区域的路侧违停黑点,据此分析违停黑点的道路环境特征,提取出老旧小区、购物广场、旅游景点三大典型违停场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总结出从众心理、路侧停车泊位供应不足、公共停车场距离较远、公共停车场收费标准较高、停车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管理部门监督执法不严格等六大路侧违章停车的主要成因,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结合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与功能布局,探讨了中心区内停车设施供应与需求的时间、空间不均衡关系。根据不同用地停车设施使用特征,建立了基于土地利用的动态停车泊位需求模型,描述了不同功能建筑物停车需求的时间变化规律。根据停车需求的差异性,提出了互补型用地功能区停车泊位优化整合方法,该方法在不增加停车泊位总量的情况下可提高单个泊位的使用效率,有利于缓解城市中心区停车资源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4.
5.
6.
城市停车已逐步实现信息化和动态化管理,本文对动态管理模式下大范围路侧泊位占有率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在收集美国旧金山492万条停车交易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可同时提取数据空间关联和时序趋势特征的卷积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LSTM Network,ConvLSTM),分别构建考虑停车费率和时限动态变化的有政策模型,和没有动态管理信息输入的无政策模型.结果显示,有政策模型的训练效率和预测精度会显著提升.在政策平稳阶段,两种模型均能够有效预测泊位占有率;在政策发生变化时段,无政策模型的预测误差出现激增,但有政策模型的预测误差依然保持平稳,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应对动态管理模式下停车需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城市停车已逐步实现信息化和动态化管理,本文对动态管理模式下大范围路侧泊位占有率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在收集美国旧金山492万条停车交易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可同时提取数据空间关联和时序趋势特征的卷积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LSTM Network,ConvLSTM),分别构建考虑停车费率和时限动态变化的有政策模型,和没有动态管理信息输入的无政策模型.结果显示,有政策模型的训练效率和预测精度会显著提升.在政策平稳阶段,两种模型均能够有效预测泊位占有率;在政策发生变化时段,无政策模型的预测误差出现激增,但有政策模型的预测误差依然保持平稳,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应对动态管理模式下停车需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缓解城市停车泊位奇缺和泊位资源利用率偏低的问题,从停车泊位信息共享的视角下出发,构建了雾计算泊位信息共享模型,揭示了地域结构变量和社会经济结构解释变量在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上对停车泊位信息共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泊位信息共享时间段呈现泊松分布,且公共交通线网密度、政府单位密度、停车费率和年收入10万元以下人口占比对停车泊位信息共享呈现出负向影响;路网密度、建筑密度、生活设施密度、休闲娱乐密度及工作岗位密度对停车泊位信息共享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路网容量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分析了停车需求交通出行O-D法与路网容量对停车需求的影响, 以区域路网总容量及路网服务水平为约束, 对停车需求的交通出行O-D预测方法进行修正, 提出了一种基于路网容量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反映路网容量对停车需求预测的影响, 是一种有效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停车者在到达目的地后可能以低速寻找路内停车位,这种巡航行为不仅造成交通拥堵,还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环境负担.基于停车者停车选择行为,综合分析停车持续时间、停车后到达目的地的步行时间及停车费用等因素的关系,并且考虑时间价值的影响,建立了路内巡航停车行为模型.模型以停车选择过程的时间价值为基础,定量化描述停车价格对路内停车巡航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停车价格对调节巡航时间具有杠杆作用,非工作出行的巡航时间要长于工作出行.模型有助于解析影响巡航停车行为的关键决策变量,利用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实现停车价格的优化调整,从而引导停车选择行为实现路内停车与路外停车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ѡ����Ϊ��·��ͣ���۸��Ż�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内停车是城市公共停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路内停车定价对于提高停车场使用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均有积极作用. 本文微观上分析车辆停放的选择过程,结合车辆停放者的行程时间、停车场搜索时间、停车等待时间、出口时间和停车场自身费用,建立当前停车场的选择效用函数. 通过效用函数建立了车辆停放者的概率选择模型,通过考虑停车选择的约束条件,在提高整个停车设施使用效率的前提下建立路内停车定价模型. 结合容量加载方法进行求解,并给出铜陵市路内停车定价优化模型的实例,实例证明了模型和算法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路内停车对非机动车交通行为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路内停车影响下的非机动车越线占用机动车道的行为,采用寿命分析法对越线行为和非机动车流量数据进行建模. 提出有效流量概念描述越线行为发生概率同非机动车流量间的关系,并以此衡量路内停车对非机动车交通行为的影响. 根据越线行为发生情况将流量数据定义为删失数据与完全数据,并分别采用非参数法和参数法进行模型估计. 结果显示,路内停车对非机动车越线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会降低非机动车道的有效流量,增大越线行为的发生概率,有效流量分布同非机动车道宽度具有正相关性. 研究结果有助于评价路内停车对非机动车的影响,并为路内停车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 �Ի�ϳ����ٶ�Ӱ�����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无机、非分隔带城市次要道路为研究对象,通过交通调查与分析,分别建立设置路边停车带前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速与车流饱和度间的关系模型,分析了路边平均停放车带的车速饱和度指标,论文最后分析了路边停车在驶入驶出停泊点是对车流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规范道路停车并引导其有序发展,必须在明确道路停车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探寻适合其自身特征的管理模式。从分析城市道路停车管理的普遍问题入手,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道路停车管理的3种主要模式及其特征,并对各种模式的优劣及其适用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运营有机结合型的道路停车管理模式是现阶段比较适合的方式,最后,提出加强道路停车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处理好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的关系,在新城(镇)土地利用规划阶段做好停车规划,特别是路内停车规划,尤为重要。首先分析了路内停车带设置位置及车辆停放方式。然后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建立路内停车总量规划模型,并给出了路内停车规划的一般原则。最后以藤桥镇总体规划(镇区范围)相关数据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设置路内停车泊位后,藤桥镇道路饱和度均在0.7以下,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以弹性停车激励机制为背景,应用条件风险价值函数刻画个体共享泊位的风险感知特征,提出基于风险感知收益最优的泊位定价方法,探究共享停车供需关系对最优租赁价格的影响规律,并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灵敏度分析各关键参数对共享停车政策效能的正负导向效用.研究表明:基于风险感知收益最优的泊位定价方法能根据外部停车需求约束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