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艇业》2010,(1):23-23
2009年12月一种名为“超级猎鹰”的新型潜水机器研制成功,它具有新颖的潜水功能,而且水下运动速度很快,类似于在水下飞行,可供私人购买使用。  相似文献   

2.
饱和潜水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饱和潜水的概念、系统构成和组织机构。结合饱和潜水在南海工程项目中的应用,阐述了饱和潜水施工过程和特点,表明了饱和潜水技术在中国海洋工程中应用的广阔前景。最后结合饱和潜水与ROV在海洋工程中的配合使用,将饱和潜水技术与ROV技术做对比。  相似文献   

3.
针对深水高风险的饱和潜水作业,梳理饱和潜水支持船对主要岗位人员和动力定位的基本要求,简述饱和潜水作业和潜水系统的概况,并结合潜水项目明确实际作业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考虑到饱和潜水系统设备不属于支持船自有设备,需在该系统与船舶的交汇界面处强调兼容性和可靠性,同时需在饱和潜水系统装船期间联合各部门展开研究、设计和预调试工作...  相似文献   

4.
科技动态     
《航海》1988,(5)
优秀的潜水服务机构法国马赛的全国专业潜水和水下环境服务所是一个成绩卓越的潜水服务机构。近年来该机构一直在积极发展海上潜水支援船,从简单的浅潜水设备到极复杂的深潜水支援船,后者包括观察或闸出式潜水器以及遥控操作潜水器。该潜水机构设备先进、齐全,包括具有月形池的大驳船、潜水钟系统、配有空气和气体混合气潜水装备  相似文献   

5.
饱和潜水设备是安装在饱和潜水支持船上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设备。为满足饱和潜水支持船的特殊作业要求,结合意大利饱和潜水公司DRASS设计的饱和潜水设备,从配电系统、通信系统、闭路电视监视和饱和潜水外部区域火灾报警系统等4个方面,对饱和潜水设备和船舶电气接口进行分析。形成的设计方法可为类似的饱和潜水支持船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饱和潜水是现代海洋工程中重要的水下作业方式,能够完成300m以内的诸多复杂水下作业。饱和潜水系统由几个功能不同的单元组成,这些单元之间通过管线连接构成一个能够满足饱和潜水员日常生活、饱和潜水作业的有机系统。以惠州铺缆项目中饱和潜水系统在某动力定位船甲板上的布置为例,首先介绍了饱和潜水系统的功能单元组成,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各单元在甲板上布置的注意事项,最终达到既充分利用支持船甲板有限的空间,又能够使得饱和潜水系统安全、顺利地完成饱和潜水作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当今人类直接潜水入海从事各种作业的潜水技术只有两种,即常规潜水和饱和潜水。由于潜水服务对象和目的要求不同,所以,两种潜水方法所使用的设备系统、呼吸气体、潜水深度和工作效率均有极大的差别。常规潜水使用的设备系统,一般的是以空气压缩机、减压舱、重装装具或自携式轻潜供气装具配套组成,呼吸压缩空气,潜水深度为60米以浅,工作效率很低。而饱和潜水所  相似文献   

8.
随着海洋工程的开拓、潜水技术的发展、潜水装备及配套设备的创新优化,从而产生了新一代60 m以浅空气潜水供气控制箱的研发制作。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市场的调研分析查找原因,确定技术参数、性能指标,介绍了产品的主要结构及其创新点,以此体现了新一代潜水供气控制箱具有的功能齐全、豪华美观、色彩鲜明、使用可靠、携带方便等特点,在军事潜水、商业潜水及技术潜水等方面其应用前景将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9.
胡小林 《船舶工程》2017,39(S1):212-217
饱和潜水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潜水技术发展的最高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在水下大深度救援、海洋施工与作业、海洋科学考察以及军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部分设计院所及船厂也都先后开始了饱和潜水支持船的设计研究及建造。饱和潜水系统复杂,控制精密,其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决定了水下工程的成败,决定了潜水员的生命安全。文章以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145m饱和潜水支持船设计为例,首先简要介绍了该船饱和潜水系统的组成及布置,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需要为饱和潜水系统提供支持的各种系统的设计情况,使得饱和潜水系统与母船各系统和谐地融为一体。希望本文的内容能为饱和潜水系统的自主研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阐述了载人的潜水作业方式、系统及其优缺点,还对国外几个主要单位的研制和使用情况作了介绍。1.前言在进行潜水作业时,都必须涉及到潜水技术.总的说来,目前已有自带呼吸器的浅海潜水(下称SCUBA)和使用水中减压仓(S DC)及船上减压仓(DDC)等潜水装置的深海潜水,甚至还有用深潜器下潜到10000米以上的潜水.  相似文献   

11.
常压潜水装具经过近300年发展,已经成为海洋工程领域水下作业的常用手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国内外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常压潜水装具,总结常压潜水装具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节点及事件,简要概括常压潜水装具的应用,以期推动常压潜水装具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掌握国际先进的大深度潜水作业核心技术和具有大深度、高海况作业能力的深潜水作业支持船自主开发关键技术,对深潜水作业技术发展现状和船型设计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简要介绍国内外大深度饱和潜水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深潜水作业支持船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大深度饱和潜水作业技术的特征及深潜水作业支持船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为进一步发展深潜水作业支持技术装备提供参考,以更好地满足我国深水海域油气勘探开发作业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说到潜水,其实很多人都尝试过,在旅游时浮潜或者深潜,探索海洋世界的奇妙与美景。然而,饱和潜水,却是另一个概念,它展现的是我国水下"实力"以及"下五洋捉鳖"的能力。不同之处在哪里呢?"饱和潜水"指的是在大深度,承受相对高压的条件下,呼吸经过调整的氦氧混合气体进行长时间潜水作业的活动。与之配套的,是一整套支持保障系统。饱和潜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随着我国海上大深度饱和潜水作业能力实现了300米的历史性突破,深潜水作业能力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各国制造的潜水装具种类很多,分类根据也不一致。依我们的习惯,一般按装具重量分为二大类:重潜水装具和轻潜水装具。由于重潜水装具能防寒,结构比较简单,性能可靠,便于调节浮力,对各种水下作业有广泛的适应性等优点,因而在我国现阶段还是一种被广泛用于60米以下各种潜水  相似文献   

15.
《航海》2014,(2):4-9
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三个方向。2014年1月9~25日,中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团队在中国南海奏响了胜利的凯歌。6名饱和潜水勇士成功下潜300米深海进行作业,巡回深度达到313.5米,并把五星红旗插入海底,创造了我国饱和潜水作业新纪录,标志着中国深潜水技术作业能力跨入国际先进行列。1月25日,在深海作业、生活380个小时后,胡建、管猛、董猛、谭辉、罗小明、李洪健等6名潜水员,精神抖擞地跨出了饱和潜水系统的甲板居住舱。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局长沈灏满怀喜悦,在我国首艘饱和潜水支持母船“深潜”号上,代表中国救捞人自豪地宣布:“中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145 m饱和潜水支持船设计为例,简要介绍了该船饱和潜水系统的组成及布置,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需要为饱和潜水系统提供支持的各种系统的设计情况,使得饱和潜水系统与母船各系统和谐地融为一体,为饱和潜水系统的自主研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确保潜水员生命安全,在饱和潜水支持船设计初期需对配置气瓶量进行估算。根据潜水作业实际工况,对国标氦氧饱和潜水用气量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并明确某些参数的取值原则。以某氦氧饱和潜水支持船为例,对其所需配置的气瓶量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表明,大深度、长时间饱和潜水作业所需气瓶量巨大。并进一步讨论了优化气瓶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饱和潜水作为人类迈进深海的一种重要技术,是所有海洋强国想追求并掌握的科技手段。船舶内置式饱和潜水系统作为饱和潜水技术的一种主要运用方式,其系统组成复杂,技术要求高,建造精度高,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工程。以完工交付并已在海上成功运营的实船为例,介绍船舶内置式饱和潜水系统的单元组成及系统设计、建造过程中需要认真关注的节点及注意事项,为后续相关饱和潜水船舶的设计、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崔燕 《中国船检》2014,(1):66-69
2014年1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当天我国成功实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下潜实际深度为313.5米,标志着中国深海潜入作业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深海潜入是各国的核心技术,此次中国首次完成300米饱和潜水作业,是继198米饱和潜水深度之后,再创中国饱和潜水海上作业深度新记录。这项突破包含了重要的经济、军事战略意义。那么,究竟什么是饱和潜水?发展饱和潜水对国家发展而言具有哪些重大的意义呢?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船检》2014,(10):20-20
10月16-18日,由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CDSA)与美国国际潜水承包商协会(ADCI)、英国国际海事承包商协会(IMCA)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国际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技术论坛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论坛主题为"科技创新,服务深蓝",主要内容包含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技术研讨与交流、海洋工程项目技术合作与贸易、新产品与技术推广及配套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技术装备展览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荷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位嘉宾和学者及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300多家会员单位等出席论坛,并参与学术交流,其中涉及世界前沿水平的热点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