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铁隧道混凝土管片的孔洞和裂缝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地铁隧道衬砌管片制作过程中出现孔洞和裂缝的原因。结合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的实际情况,从材料、设备、工艺几个方面讨论了防止混凝土孔洞裂缝产生的措施: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重视混凝土的配制过程,改进施工和养护工艺,降低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存在的裂缝及时处理等。 相似文献
2.
盾构法隧道一般采用螺栓连接管片,具有管片生产简单、施工操作方便等特点,但存在接头连接精度较低、结构本体刚度较弱以及施工质量控制难等问题.新型连接件的应用能提升盾构隧道管片的连接精度,保证成型隧道质量,是隧道管片连接件技术发展的方向.介绍了地铁盾构隧道新型连接件的结构设计、结构力学性能试验、管片生产工艺、隧道施工工艺等方... 相似文献
3.
结合广州地铁盾构隧道的情况,建立了一种由隧这片最大允许裂缝宽度反算管片变形量的计算方法,为地铁隧道混凝土管片的变形控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可以直接测量的极限值。 相似文献
4.
常喜军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0,(4):37-40
地铁隧道管片错台是盾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缺陷之一,严重的错台会导致成型隧道出现大面积破损、渗漏,不仅影响到列车的安全运营,还会严重影响隧道的安全性、耐久性.文章以西安地铁某盾构施工区段衬砌管片出现大面积错台破损为背景,对管片错台原因和产生的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介绍单线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管片结构设计中的相关技术,其中包括管片的类型,结构特征,环向和纵向力学模型,地震和相邻结构物对管片的影响,以及配筋设计和检算内容等。其成果将对我国单线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管片结构的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邓剑峰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5):47-49
地铁隧道施工时常面临管片局部或整体性上浮的问题,且局部上浮过大易引发螺栓连接件受力过大而断裂、管片破损等施工风险。通过宁波地铁软土地层隧道施工期发生较大管片上浮的工程实例,从同步注浆浆液特性、总推力竖向分力、隧道周边土层特性,及同步注浆压力等方面对施工期管片上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抗浮控制措施。研究表明:该工程采用强度较低和初凝时间较长的浆液配比,竖直向上的总推力竖向分力过大,以及隧道周边地层特性是引发管片上浮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采用可硬性浆液、下坡段仰头掘进、控制上下部注浆点位、控制实际掘进轴线在设计轴线下一定高度等抗浮措施。 相似文献
7.
吴金华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3,(2):66-72
为解决水下浅埋地铁盾构隧道密封垫与混凝土管片结合处,特别是脚部容易发生渗漏水的问题,文章结合沈阳地铁4号线下穿长岛内河地铁盾构隧道项目,将传统的现场粘贴防水密封垫工艺优化为新型嵌入式管片密封垫,在管片生产时一同进行预制;另外,针对传统防水密封垫角部实心构造形式导致的拼装时易“隆起”甚至碎裂的不利于防水的弊端,经方案比选,在脚部中心位置增加2个孔径为8mm的空心孔可显著降低闭合压缩力和脚部接触应力,试验结果表明上述2项盾构隧道管片密封垫防水优化设计可有效提升密封垫防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姜智彬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3):129-133
为减少对开挖周边环境的影响,基于非开挖修复理念提出了焊接钢板加固的联络通道受损管片修复加固方法.建立计算模型,对加固后的混凝土强度和钢板强度进行分析,并通过监测仪器对加固后的效果进行监测.依据数值模拟和实测数值结果得出加固后钢板的最大拉应力、最大压应力分布规律,以及受损管片在加固后的应力峰值分布情况.研究表明,该修复加... 相似文献
9.
盾构隧道通用管片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管片设计的各要素,结合具体工程实际,确定了我国目前多数地铁盾构法隧道采用的6 m外径、5.4 m内径情况时的通用管片的各参数,并与原管片设计进行对比,不管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都有很大的优越性,并对其在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以便今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地铁盾构隧道管片姿态测量传统方法的复杂性、计算的低效性、数据报送的不及时性、成果展示的单一性,从改进外业测量数据采集的方法入手,详细阐述了管片姿态检测信息系统的管片姿态偏差计算数学模型,并说明了该系统的设计架构及应用效果.管片姿态检测信息系统能实现盾构隧道管片姿态检测的自动化、实时化、标准化和专业化,能较好地提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盾构隧道管片的非线性响应提出一种基于地层结构法的数值模拟手段,考虑土体、混凝土、钢筋和接触的非线性力学行为,将能够准确描述混凝土受拉压与剪切行为的总应变开裂模型赋予衬砌管片。针对实际工程的数值计算结果能够与隧道沉降及实际裂纹开展特征吻合,验证了该数值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引入最大裂缝宽度、开裂因子和开裂率等指标评价及预测衬砌开裂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堆载作用下管环的主要损伤区扩展,深度增加,并萌生出宏观裂纹。基于对上、下行线开裂行为的对比分析可知堆载高度和堆载偏移距离对管片开裂行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地铁科学馆站顶板混凝土裂缝简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明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4,(3):84-86
针对深圳地铁科学馆站主体结构混凝土顶板裂缝 ,从顶板结构、混凝土材料成分及混凝土施工工艺等方面分析该裂缝产生的原因 ,提出预防措施 ,通过实践 ,在抗裂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依托实际工程,通过现场调查、跟踪监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盾构管片施工过程中出现裂损的成因以及裂损后管片结构的安全性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依托工程中漏水漏沙等水土流失导致管片背后岩土体支撑减弱,是引起管片结构应力集中进而出现局部裂损的主要原因。经洞内外注浆加固处理和管片结构局部修复后,未见新的裂缝发展,各项监测指标亦趋于稳定,管片结构是安全的,且能够满足后续工序安全施工的需要。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是有效的,可为类似情况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钢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黏结性能的梁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梁式黏结试验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性能。研究表明: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式试验中的黏结破坏呈现钢筋拔出破坏、钢筋拔出与混凝土劈裂破坏共同发生等两种破坏形式。活性粉末混凝土与钢筋的极限黏结强度及所对应的滑移值分别约为普通混凝土的2倍左右。通过试验给出黏结应力-滑移曲线,曲线分为微滑移段、滑移段、滑移加速段和下降段等4个阶段。分析表明:保护层厚度及埋长对钢筋黏结锚固特征值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试验与分析提出用相对保护层厚度及相对埋长表示各阶段黏结锚固特征值的拟合计算公式,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北京地铁14号线某段采用内径9 m大盾构隧道的情况,阐述隧道直径确定、线路选取、管片设计、盾构机选型的依据,结合已完成段的大盾构沉降规律、车站区间结合方法等实际施工经验,总结北京地铁采用大直径盾构的成功经验和需要改进之处,对地铁大盾构的推广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苏州地铁2号线3个连续区间的隧道气温进行测试,分析隧道气温在夏季最热月和冬季最冷月的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夏季隧道气温比冬季隧道气温高,夏季和冬季隧道气温分别在23.5~27.5℃和16.5~20℃之间变化;当室外气温达到30℃以上时,隧道风机对隧道气温有提升作用,车辆运营和停运时分别可提升约1.5℃和2℃。车辆运行时,冬季和夏季隧道气温均以行车间隔为周期呈锯齿形变化,冬季可能出现倒锯齿形变化;车辆运行与停运时隧道气温比较,夏季车辆运行时高,冬季车辆运行时低;夏季区间隧道中部气温与隧道长度呈正相关关系,冬季时隧道中部气温与隧道长度无规律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地铁隧道安全性和围岩强度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地铁3号线永平路站至火车站北站区间段是小间距双线隧道,下穿胶济铁路,其围岩安全稳定性尤显重要。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了围岩安全稳定性,计算了小间距双线隧道的安全储备系数,分析了塑性区分布及潜在破坏面。分析时,采用DP4屈服准则,并以围岩的塑性区贯通及计算不收敛作为隧道围岩极限状态的判据。提出反演分析与最小安全系数法结合,并借助最优化理论和正交试验,反推围岩强度参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