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充分把握与应用船舶操纵要素有助于驾驶人员估测碰撞危险,使船舶顺利航行。本文结合瞭望条款、安全航速条款与避免碰撞条款对船舶操纵要素在避让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希望在操纵船舶的过程中能够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实现船舶的顺利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2.
安全航行是船舶安全工作的最基本要求,避免船舶碰撞事故的发生是航海界一直追求的目标,然而碰撞事故仍然时有发生。碰撞事故发生前后,采取何种应急措施去减少损失是所有操船人员需认真分析和考虑的一个问题。因此,本文根据船舶的操纵性能分析碰撞事故发生前后的应急操船和处置措施,以期减少碰撞事故造成的损失,为船舶操纵人员在碰撞事故发生前后的操船行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谢恺  陈文  苏成竹  刘斌 《珠江水运》2024,(7):100-102
船舶航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碰撞风险,为了确保航行的安全性,需要及时开展避让操纵,保证船舶的安全。通过应用船舶操纵要素,可以让船舶在遭遇风险时完成合理的避让动作,并且快速完成避让。本文分析了船舶航行的原则,分析船舶避让的主要措施,最后针对如何使用操纵要素进行避让展开研究和分析,探讨不同情况下对操纵要素的应用。帮助船舶操纵人员更有效地进行船舶操纵,实现船舶航行过程中的避让,保证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4.
能见度不良时避免不协调行动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风不良时,船舶发生碰撞事故的概率很高,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当事船舶采取的避让行动不协调而造成的,本文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归纳出不协调行动的表现形式,并提出避免不协调行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列举和分析了大量数据、具体实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内河船舶碰撞事故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并从管理的基本原理出发对这些特性加以探析,期盼从中得到一些启示。驾引人员操纵船舶既要与设备打交道,还要与船舶航行所需要的空间(包括船舶航行的载体、周围环境)打交道,这个航行空间又是动态的,其范围内的对象是不同的、其状态及其相关要素是在变化的。只有关注和研究船舶碰撞事故特性,才能减少或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型化、快速化、经船舶给海上避碰带来的新课题,概要分析对遇局面下发生舶碰撞事故特点和原因,提出船舶在对遇局面下的避让操纵。旨在探讨在对遇局面下避让操纵的最佳方法,以便习可能地减少或避免恶性的船舶碰撞事故。  相似文献   

7.
刘永强 《中国水运》2014,(3):26-27,136
船舶靠离泊操纵具有碰撞风险大、操纵要求高等特点。操纵过程中微小的失误就有可能导致碰撞码头、碰撞他船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文中从船舶自身的操纵性能出发,重点考虑船舶在靠离泊操纵中3个常见误区的产生特点、发生机理,使船舶驾驶员在靠离泊过程中对之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以减少船舶相关安全事故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航海》2015,(3)
M轮与TD618轮在长江口水域发生碰撞,是较为典型的能见度不良情况下的操纵不当造成碰撞事故的案例。本文就碰撞发生的原因、双方操作的失当之处进行剖析,引出能见度不良情况下,复杂水域航行风险及操纵注意事项,希望有关船舶及人员能引以为鉴,避免类似险情和事故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9.
能见度不良时船舶避碰操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从船舶操纵方法着手,分析在能见度不良时船舶之间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就最后撞船时两船的态势进行定量分析,提出对单凭一船的避让已不能避免碰撞的情况下,如何减轻碰撞损失的操纵方法。  相似文献   

10.
船舶失控后运动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船舶操纵理论,结合苏通桥桥区水域的具体水文、气象以及航道条件,确定船舶失控后的各种运动参量,判断失控船舶是否能够安全通过大桥,并为船舶操纵和管理人员提供行动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提要]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十九条第4项规定:"一船仅凭雷达测到他船时,应判断是否正在形成紧迫局面和(或)存在着碰撞危险.若是如此,应及早地采取避让行动,这种行动如包括转向,则应尽可能避免如下各点:(1)除对被追越船外,对正横前的船舶采取向左转向;(2)对正横或正横后的船舶采取朝着它转向".该条规定了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规则.本案正是在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原告所属船舶在航行中违反了上述规则,造成碰撞,故对此应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一起因为船员过失而导致的船舶碰撞事故,分析这起事故的原因和船员在本事故中的人为过失,阐述在航行值班中严格遵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重要性,指出船舶在采用避让行动前,应该相互沟通以确保避让行动的协调性,采取避让行动后应仔细检查避让行动的有效性,船东应当引导船员提高操纵技能,正确使用各种操纵信号,从而确保海上安全。  相似文献   

13.
许臣峰 《世界海运》2011,34(11):17-19
在能见度不良时,船舶间碰撞事故频频发生,船舶没有使用安全航速、没有遵守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规则进行避让是重要原因之一。对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规则的理解和避让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避免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发生碰撞事故,进一步对保障船舶航行安全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防碰撞 船长要不间断地开展对驾驶员的避碰知识培训。通过对国际避碰规则和事故案例的学习,加强驾驶人员安全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各船船长还要结合实际,指导驾驶员熟练掌握船舶操纵特性,提高在通航密集水域的航行和操纵技能,改正不良操作习惯,真正做到“早、大、宽,清”,保证船舶航行安全,避免船舶碰撞事故。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船舶碰撞事故的原因时可以发现,人为因素是造成船舶碰撞的主要因素,而在这人为因素中,由于两船驾驶员分所采取的避让行动不协调又占有很大比列,其中原因之一是双方对当时局面的理解差异以及适用《规则》哪一条持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典型安例的分析,指出产生不协调行为的原因以及避免两船行动不协调的措施,以期达到减少由此而造成的船舶碰撞。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人为因素、船舶因素和环境因素三方面出发,利用贝叶斯网络理论建立全因素的船舶碰撞致因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天津港船舶碰撞事故的致因分析当中,找出天津港船舶碰撞事故的致因规律,利用船舶操纵模拟器对碰撞事故进行还原和重现,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发现关键的管理控制点,提出针对性的保障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八条“避免碰撞的行动”中明确规定,船舶采取避让措施应及早地、大幅度地进行,并能导致在安全距离上通过。可见导致两船在安全距离上通过是国际避碰规则的目的,也是规则要求船舶应及早地、大幅度地采取避让措施所追寻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早让、宽让只有最低限制,而这个最低限制就是能使两船在安全距离通过,也就是说能导致两船在安全距离上通过的最迟采取避让行动的时机和采取行动的最小幅度。但是这个早、宽的程度应如何去掌握,如何去量化,它和安全航速、瞭望条款一样,让所有发生碰撞事故的当事船舶都逃不出这几个条款的责任。同时也给碰撞事故的处理带来了很多难以恰如其分的公平判决。  相似文献   

18.
陆冬青  邱云明  辛金强 《船舶工程》2019,41(S1):158-161
使用3DS Max建立船舶三维模型,将其数据文件导入到Unity。为了使模型能够模拟船舶操纵运动,需要添加刚体组件,使之受到力和力矩的作用,因此,需要将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进行处理以便于调用刚体组件的成员函数AddRelativeForce和AddRelativeTorque。无需编写实际代码,通过添加碰撞体组件并设置物理材质,就能模拟船舶与其它物体之间的碰撞,避免出现船舶穿过其它物体以及冲上码头或者岸滩的现象。使用Unity自带的资源包,就能方便的生成地形、天空和水面等仿真环境。运用本文的方法,编制了船舶操纵运动仿真程序,进行了船舶操纵性仿真试验,得到了试验数据,为船舶操纵的教学训练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沿海能见度不良时船舶安全驾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云灵 《武汉造船》2009,(3):169-171
通过分析船舶在我国沿海航行能见度不良时的碰撞案例,对驾驶员疏忽嘹望、未以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安全航速行驶,对雷达目标判断失误并随意采用向左转向等问题展开探讨。提出能见度不良时安全驾驶船舶应保持正规的嘹望,控制好安全航速,加强雷达观察与操纵以及正确采取改向避让等措施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20.
倪湧 《航海》2005,(2):30-32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十九条第4项规定:“一船仅凭雷达测到他船时,应判断是否正在形成紧迫局面和(或)存在着碰撞危险。若是如此,应及早地采取避让行动,这种行动如包括转向,则应尽可能避免如下各点:(1)除对被追越船外,对正横前的船舶采取向左转向;(2)对正横或正横后的船舶采取朝着它转向”。该条规定了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规则。本案正是在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原告所属船舶在航行中违反了上述规则,造成碰撞,故对此应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