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建设决策 204国道长江以南段又名沪宜公路,沪宜公路的入沪路段全长43公里,沪嘉高速公路是紧靠上海市区的一段,它起自上海西北郊的祁连山路,迄于科学城嘉定南门的嘉戬公路,长15.9公里,加上两端与城市道路的联接线全长20.5公里。沪宜公路的前身为锡沪公路,始建于1935年,当时是单车道,砂石路面,沿自然村落走向,木桥砖涵,线形极差。半个世纪来,特别是解放后的三十多年来,几经改建,路幅由狭变宽,路面已从低级、中级逐渐变成次高级、高级,所有桥梁亦已由钢筋混凝土代替了木结构。但随着苏南苏北工农业的发展,使沪宜公  相似文献   

2.
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和路面状况的恶化,大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都面临着翻修改建的任务,加铺沥青混凝土罩面是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为确定经济合理的加铺结构层,保证路面结构强度,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防治反射裂缝是其关键技术。通过介绍震川西路改建的设计及施工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规范要求,从路面行驶质量指数、路面状况指数、路面综合评价指数等方面,对既有沥青路面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了路面养护方案。通过对交通量的调查、分析及预测,结合道路沿线现状及工程经济性提出合理的路面结构方案,为城市道路养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道路、车辆和生态环境体系中的水、热、冰雪、噪声、尾气对道路的使用功能和沿线生态环境均有明显影响,为了消除或降低各种因素对道路功能、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促进道路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国内外提出了诸多新型路面结构和材料并成功应用.文中收集国内外研究动态,结合各因素分别介绍了透水性路面、地吸热式路面和自融冰雪路面等生态型路面,以及低噪声路面、尾气吸收路面等环保型路面,介绍了各类路面的特点、作用原理及应用情况,这对了解未来道路发展趋势,探寻新型路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超  刘庚  曹立松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6):33-35,311,312
结合天津滨海新区汉蔡路拓宽改造工程的设计实践,根据现状道路存在的问题确定改建方案,进而阐述了道路拓宽改造中路线、路基、路面的各自特点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公路承担着城市道路的功能,即公路逐渐向市政道路的角色转变。文中以广东潮州市外环大桥及连接线道路工程为例,从路线选线、横断面、道路景观、沿线设施四方面阐述公路结合城市道路功能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如何对现有公路进行合理化改造,使其既能保留公路的功能,又能满足城镇化发展需求,这是目前公路建设行业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以沪宜公路改建为例,从调整路网结构、优化设计方案等方面阐述了改造的基本思路,为今后同类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崔尔庄镇-沧州段大修养护方案确定了设计标准:不同路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横断面;沿线道路相交均采用平面交叉;路线维持原有路线不变;不同路段旧路处理方案不同,路面结构不完全相同;过村镇的路基路面排水重新设计、改造;桥梁涵洞及沿线设施基本利用,个别改造.  相似文献   

9.
基于G214既有公路现场调查和实体监测,对公路沿线冻土特征与道路病害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分析。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沿线路面病害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路基路面的病害类型及病害程度主要与路面类型、冻土类型和路基高度有关。结合现场调查结果和监测资料分析,对G214沿线公路病害成因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并得出冻土区道路的病害主要由路基的不均匀融沉变形引起的。通过对沿线路面实测变形调查和分析,得出了在路面宽度为8.5 m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纵裂发生的位置和路面发生纵裂时的临界沉降值,这对冻土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详细介绍了日本关于道路车辙方面的调查资料以及相关的现场试验情况.通过调查道路使用者、沿线居民与道路管理者三方对车辙问题的认识,凸显了车辙问题在道路养护管理中的重要性;介绍了日本道路养护管理目标值的确定方法;分析了车辙路面车辆的行驶性能;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车辙与道路积水溅水、车辙与路面抗滑性能、车辙与噪音以及车辙与交通事故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车流量增多,道路作为城市的血管,不单单承担着动态及静态的交通功能,也承担着整个城市立面及城市空间的功能.以开封市大梁路(金明广场-解放大道)道路综合整治为例,通过分析道路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出这些问题的改造方法,最终确定一种可行的城市道路综合整治设计原则和方法,为今后的道路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307国道廊泊线(廊坊-泊镇)路口-衡水界段,近几年重型车辆增多,道路损坏严重,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为了给大修方案提供资料,对交通量、道路状况、路面结构、中修路段、水文气候、沿线筑路材料、交通设施、桥梁涵洞等进行了现场实际调查,为大修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准确资料。  相似文献   

13.
湖北襄樊至荆州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中天桥共61座。在工程施工前,对其中的16座分别进行了优化布置,包括取消、改建移位、增加功能、修改桥型以协调景观等4种方案,最后共建设天桥52座。使高速公路与沿线道路交叉更加合理,也为项目节省了较大投资。  相似文献   

14.
《公路》1964,(8)
一、道路概况。甘肃某公路甲段气候干旱,冬季严寒(最低温度达零下30多度),夏季酷热(最高地面温度达60℃以上),日温差大(可达50余度),多风砂、少雨水。海拔最高达3000多米。路段表层砾石含量较少的软戈壁居多。沿线水源异常缺乏,困难地段运距达40公里。地下水一般很深,并含有氯盐、硫酸盐类,不宜饮用。沿线戈壁地区,可资利用的筑路砂砾材料比较丰富。原有道路路面多为就地利用天然砂砾材料铺筑而成的砂砾路面,厚度不一。经多年行车碾压,强度不匀,中间行车部分,坚硬密实,容重达2.3克/厘米~3 以上,强度甚高。两侧强度则偏低。由于戈壁地区气候干旱,路面混合料中缺乏粘结料。表层材料稳定性不足。加以交通密度较大,全线普遍出现严重搓板。为适应运输要求,决定改建,全  相似文献   

15.
为改变现有改建道路纵断面设计软件拉坡设计人工耗时长、随意性大、主观性强、设计方案参差不齐的状况,本文首次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改建道路纵断面自动设计,以提高设计效率、减少工程投资。文章在满足相关规范、路面改造方案前提下,以改造纵断面填挖方高度总和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纵坡长度、纵向坡度、竖曲线半径为约束条件,以变坡点的里程、高程为变量,利用粒子群算法原理,构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改建道路纵断面自动设计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设计模型达到了改建道路纵断面自动适应贴合现状道路高程、路面改造工程量最小的目的,当粒子群算法迭代次数达到400多次时,粒子适应度函数趋于收敛,当迭代次数设为500次时,可以获得满意的成果。实例验证表明:与传统的人工设计相比,算法自动设计的效率更高,自动设计过程仅需2~3s,拟合原地面线的效果更好,能节省近一半的路面加铺工程量,优化设计效果显著。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改建道路纵断面自动设计,可为道路改造设计及设计咨询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以温州市快速公交一号线的建设为例,探讨了建成区快速公交系统建设特点。通过详细调研沿线道路现状情况,分析建成区道路的特点,结合温州本地区经验,从工程技术层面对本项目的建设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交通需求的分析作为切入点,确定了对道路进行扩容改造作为总体思路,阐述了快速公交专用道布设、站点布设和选型,并对路面结构和管线等方面的改造处理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描述一种根据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公路投资综合效益分析系统的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开发的汽车运行速度和主要经济指标———发动机油耗的预测和模拟技术。本项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道路的几何条件、路面状况、交通量、交通组成、车辆特征、车辆载重和环境等因素,预测和模拟上述任一或组合因素的变化对车辆运行速度和油耗的影响。模拟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道路纵断面和平曲线的最佳组合、道路的改建条件和路面大、中修养护时机的确定提供决策和分析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公路》2017,(7)
将郊区道路两侧一定距离内的人口密度值作为城市化水平判定道路沿线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划分出未城市化、半城市化、城市化、高度城市化等4档水平,并给出了相应的人口密度阙值区间,提出道路所需实际承担的道路功能分别对应为公路、近期公路远期城市道路、城市道路等3种。提出了整合道路规划定位和实际功能的道路性质判定步骤,以及设计标准择高取用、最小合理长度、道路性质基本连续等整合原则。提出了公路与城市道路功能叠加时的横断面、平面等设计方法,并结合上海近郊区嘉定新城道路进行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9.
唐德文  鲍燕妮 《公路工程》2010,35(3):96-99,144
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城市中心区域水泥路面改建为沥青路面的工程日益增多。将各种改建措施进行汇总,分析城市中心区域道路改建的特点及适用方案,并同时提出具体工程设计参数、材料及施工注意事项,利于大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承担的道路功能逐渐改变,部分连接城市中心与周边乡镇之间的公路改建为城市道路逐渐成为道路设计中一项发展趋势,而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是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公路改建城市道路中横断面设计的选择进行阐述,该思路对以后类似工程设计和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