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和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指出了中国汽车特有的“两个国内汽车市场”,并就今后如何发展中国汽车汽车工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期日本有两份关于中国汽车业的报告。一份是自动车协会向通产省及几大汽车制造商提交的非正式报告,名称是“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和发展”,别一份是受财团法人产为研究所委托,由株式会社现代文化研究所,会同丰田、日产、本田和铃木等产业界专家完成的报告,题目为“中国汽车工业现状和展望。”前者侧重于整车市场,后者着重在汽车零部件工业。两份报告研究的目的,用报告主笔的话说,“把握”变革时期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为构筑日本汽车工业界与中国汽车工业界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多次整顿汽车工业,都归于失败 1964年初,国家经委根据中央和刘少奇同志的指示,在全国工交会议上,对试办托拉斯的问题进行了酝酿。同年3月,当时的一机部六局提出了关于“三五”汽车工业规划的报告,提出了组织汽车托拉斯的问题;5月,一机部向国家经委提出了“关于试办汽车工业公司的报告”;7月国家经委向国务院和书记处提出关于试办托拉斯的意见。报告中指出:“建国以来,工业  相似文献   

4.
谈及我国微型汽车工业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到日本铃木汽车公司(以下简称“铃木汽车公司”)。20世纪80年代,中国微型汽车工业的起步,得益于引进了铃木微型汽车的车型和技术。目前国内五大微型汽车巨头,有3家企业微型汽车的技术来源于铃木汽车公司。与国外汽车巨头刚刚进人中国汽车市场就在新闻媒体面前公布“豪言壮语”的发展战略不同,最早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并收获颇丰的铃木汽车公司却一直低调行事。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造汽车达200多万辆,计6大类82个品种。汽车行业己拥有2400多家企业,列入国家计划的汽车主机厂37家,汽车配件厂2000多家,从1949年至1983年国家累计投资43亿万元(不包括地方投资)上缴利税110亿元。我国汽车年产量占世界千分之五。(②6.15)△赵紫阳总理在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关于汽车工业大发展和改革工作的报告上批示指出:汽车工业要大发展是必然趋势,也可能成为今后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问  相似文献   

6.
《汽车维修》2005,(11):3-3
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陈斌日前指出,目前,中国汽车行业已有各类生产企业5800多家,总资产超过万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近220万人,相关从业人员达3500多万。2004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507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达1.1万多亿元,工业增加值2700多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已从“九五”末期的不到1%上升到接近2%。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近几年的产销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然而,如何从大国变成强国?仔细分析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我们发现依然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如汽车生产企业的水平极度不一致、因产能过剩而引起的恶性竞争、技术与成本缺乏优势等。本刊“年终专稿”《世界汽车工业大格局下的中国汽车工业》指出,“我国汽车行业应该培育10—15个有竞争力的企业,集中优势企业的力量参与国际汽车工业的竞争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汽车工业在能源消耗、排放污染和循环经济等环节中,占了重要的地位。中国汽车保有量2500万辆,按人均计算的水平在世界上是很低的,但是由于大部分在用汽车(包括几千万辆农用车)的排放标准低,甚至连欧Ⅰ的标准还未达到,另外就是汽车可回收材料的比例太低,这项工作尚未摆到具体的日程上,  相似文献   

9.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八章《零部件及相关产业》站在汽车工业全球化的高度,指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方向:“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努力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工业采购体系”。《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八章《零部件及相关产业》虽然没有“国产化”、“地产化”等名词,但是通篇都体现了强化自主开发的精神。应该说,其含义比“国产化”、“地产化”更加全面、更加开放、更加符合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和现状,具有战略性。  相似文献   

10.
广告索引     
前不久,在国内一家知名汽车维修技术咨询服务公司举办的年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对中国近年的汽车市场做了比较详尽而客观的分析。他在报告中指出,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800多万辆,2005年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约在10~12%,这一数据着实令人鼓舞。作为服务于整车行业的汽车维修行业,似乎前景一片光明,市场的“春天”好像触手可及。但直面现状,  相似文献   

11.
《时代汽车》2008,(11):49-49
据韩国汽车工业协会最近发表的”北京奥运会后中国汽车产业展望和应对课题”报告显示,中国汽车在2002年只出口1.6537万辆,但到了2006年和2007年分别猛增至34.68万辆和63.67万辆。报告中指出.中国汽车企业正在努力缩减与韩国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目前的4至5年差距在2010年有望缩短至2年以内.同年在海外市场上销售预计将会达到140万辆以上。  相似文献   

12.
“入世”已进入冲刺阶段,中国汽车工业不久将融入全球经济。因此,在世界汽车工业进入虚拟空间竞争的时候,专家指出,中国汽车工业也绝不能丢失这个市场先机。否则,这远比关税降到10%更为“可怕”  相似文献   

13.
《世界汽车》2010,(3):138-138
1月18日.工信部发布了《2009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实现历史跨越.位居全球首位。从2008年8月汽车销量的负增长.到2009年在全球车市“一骑绝尘”.中国汽车工业足以自傲。但也有专家提醒.高峰之后的中国汽车业未来忧患不少。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中国汽车工业企业走技术创新与工程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新观点。论述了技术创新和工业工程的概念、特点及效益。指出前者是解决汽车工业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的,后者是解决发展战术问题,实施二者相结合,即坚持两条腿走路,形成“引进-创新-再引进-再创新”的良性循环,防止陷于“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之中,汽车工业企业才能腾飞。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入世”前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当前我国汽车工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入世”给我国汽车工业带来的机遇及面临的新挑战。最后展望了“入世”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王欣 《汽车与配件》2005,(20):34-35
在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工业问题时,一再强调“创新”两个字,一再强调创新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意义。在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经历了2002、2003的爆热与2004年的骤冷之后,又恰遇“两会”这样的话语环境,民族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自然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代表中国自主创新最高水平的第十六届中国专利奖共接到877项申报,规模为历年之最。评委从中选出“中国专利金奖”20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08项和“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64项。在参与“中国外观设计金奖”申报的所有项目中,奔腾X80力压15家顶级汽车制造商的顶尖车型,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颁“中国外观设计金奖”。这个奖项不仅表明一汽奔腾的自主创新能力获得了业内专家的认同,同时表明奔腾X80以及一汽奔腾在汽车外观设计上已经达到国内顶尖水平,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汽车设计的标杆产品。  相似文献   

18.
从l953年兴建第一汽车制造厂算起,中国汽车工业已经经历了50年的发展历程。但时至今日,中国汽车工业仍被定义为“幼稚工业”。毫无疑问,中国汽车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本文以“钻石模型”分析中国汽车工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WTO和汽车工业全球化的挑战,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必须实施核心竞争力战略。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在产业布局、产品结构、研发能力、企业机制以及市场等方面存在问题,但也具有产业基础、大国市场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行业竞争力量,行业机会、威胁及前景,全球化背景下行业核心能力等方面进行的分析指出,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具有“吸引力大、竞争激烈、进入威胁大,发展机会多、前景好”的特征。因此,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生长点并使其生成为核心能力,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和企业经营机制,应该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20.
饶斌作为建设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的代表人物,他的核心思想是“追求与创新”,这是老一辈汽车人留给我们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饶斌的年代,代表着中国汽车工业充满艰难、曲折、拼搏的探索史。他领导和组织了创建一汽、开发“红旗”轿车,自主建设二汽、筹划三汽和发展重型汽车事业、组织汽车工业战略转移、推进轿车工业的兴起、安排零部件国产化重大方针的实施……这都是充分体现出饶斌“追求和创新”的思索和实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有句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像泉水一样喷涌而起,但历史长河,前后相继,我们仍要把握住中国汽车工业历史涌动着的潜流,发掘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规律,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发展的路子。那么,21世界中国汽车工业一定会更加辉煌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