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针是在针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祖国医学大放光彩的具体表现,电针麻醉最近已有文献报告,但在临床上应用范围较小,我们在院党委领导下,自59年3月1日至59年6月10日共应用电针麻醉施行大小手术计201例,所获效果尚称满意  相似文献   

2.
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过程中,继电针神经疗法之后,临床工作者又创造了神经注射疗法——即用盐水蒸溜水或药物直接注射于神经干上来治疗疾病。据中国科学院陕西分院针灸研究所及市第四医院等报告:该法对治疗急性炎症特别有效,许多病人在注射完毕后,自觉症状立即减轻,有的甚至注射一次就可痊癒。  相似文献   

3.
五八年大跃进中在党的中医政策鼓舞下,全国卫生界形成了一个学习祖国医学高潮,使祖国医学大放异彩。针灸治疗同样也得到很大发展,而应用于临床麻醉获得成功,这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创举。我院于  相似文献   

4.
中医科张秉钧主任和科内全体同志,为了向国庆献礼,经刻苦钻研试验后,创造了电笔点穴疗法,对局部麻痹和小儿麻痹有显著疗效。电笔点穴疗法是根据祖国医学点穴疗法和皮肤电针的原理相结合创造成功的。它是用自己创造的电笔在穴位上通电。这样既有点穴的作用,又有电针的作用。经临床应用后证明效果很好,不疼不痛,安全而简单,操作方便,疗效很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电针对慢性癫痫大鼠海马新生神经元生长抑素(SS)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电针慢性癫痫大鼠督脉穴位"大椎"与"百会"后海马新生神经元生长抑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海马新生神经元有SS的表达,且电针后的癫痫大鼠表达比未电针的癫痫大鼠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电针可抑制海马新生神经元SS的表达,而SS有致痫作用.由此推测电针的抑痫机制可能是通过海马新生神经元SS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经络学,腧穴学,刺法学和针灸治疗学等领域对《难经》的针灸学术理论进行整理研究,认为:《难经》最突出的是创立了奇经八脉理论体系并提出了八会穴的应用,其次确立了针灸临床辩证治针刺补泻治疗原则,在十二原穴,俞募穴和五腧穴等特定穴方面补充了《内经》的缺陷从而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对后世针灸医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是从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由于它的疗效准确,用法简便,所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祖国医学得到了发扬广大。针灸方面,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了电针、水针、电笔、维生素 B_1穴位注射等疗法。由此可以看出,对穴位刺激,除了物理性以外,还有化学因素在内。这就使我们产生了一个想法,穴位药物注射是否可以收到量小,作用大而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大鼠的行为功能及脊髓损伤部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阶段性特异性胚胎抗原-1 (SSEA-I)的表达,阐明电针对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及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20只.分别于脊髓损伤造模后第3、7、14、28天时进行BBB评分(Basso-Beaie-Bresnehan scale),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脊髓损伤部位GFAP和SSEA-1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电针组与模型组在3d和7d时,GFAP和SSEA-1阳性细胞数有差异(P<0.01),7d时阳性细胞数达到峰值,在14d时电针组和模型组的阳性细胞数有差异(P<0.05),而在28 d时,电针组和模型组GFAP阳性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但SSEA 1阳性细胞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电针治疗能够增加脊髓损伤模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逆分化,激发星形胶质细胞的干细胞潜能,从而促进损伤后脊髓功能的恢复;损伤后的脊髓GFAP和SSEA-1阳性表达的高峰期都在7d,提示脊髓损伤后7d内可能为电针治疗介入的黄金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电针对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及其对海马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20g/L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EA)、模型组(DM)、正常组(CN).电针4周后测定大鼠血糖水平,应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电针对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CT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血糖、上台潜伏期高于正常组和电针组(P<0.01),模型组CTGM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和电针组(P<0.01).结论 电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促进海马CTGF mRNA和蛋白表达,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者的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卫生部于七月16日到29日在上海召开了全国中医经络、针灸座谈会,这次会议是在党中央去年11月公布了“对卫生部党组关于组织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总结报告的批示”,以及今年1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发表后,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医经络学说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是无比丰富的宝库,中西医合流,创造新医学,是我们党所提出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党的领导与鼓午下,我科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决心攻克针灸堡垒终于在48小时内全科百分之百的基本上掌握了针灸,并应用于临床,自今年9月中旬至目前共针灸了403例(是选择比较有价值的记录亦较详细的)疾病症状66种,其中消化系149例,神经系133例,呼吸系26例,循环系12例,泌尿系14例,其它79例,效果达95%,为了更好的开展这一疗法特整理报告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节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我院中医科门诊于半年内曾用针灸治疗219例关节痛的患者,收到良好的效果。茲将上述之病例作一简要的分析,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脑电图功率谱密度(PSD)探讨电针对健康人产生镇静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对12例健康受试者的双侧足三里、神门、三阴交穴位给予电针刺激,分别记录30min无电针(静息态)及电针(电针态)两种状态下的多通道脑电图(EEG)信号,同时双频谱指数监测仪(BIS)监测被试者的镇静程度。利用PSD分析电针过程中脑电图的功率变化。结果与静息态相比,电针状态BIS值降低(P<0.05);脑电信号δ波段功率增加(P<0.05),α波段功率降低(P<0.05)。结论电针单独作用可产生镇静作用,电针产生的镇静作用使得脑电活动发生改变,慢波活动增加,推测与其产生的镇静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4.
几年来,我科贯彻伟大领袖毛主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在体针疗法的启示下,将体针与电针相结合,运用于口腔科门诊最常用的手术“拔牙”的临床麻醉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寻找一种疗效好、疗程短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65例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5例,对照组8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局部按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法。10d为1个疗程,治疗1、2、3个疗程后均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0%、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疗程结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愈病例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局部按摩与单纯电针治疗对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均有较好疗效,且电针结合局部按摩优于单纯电针,具有疗效好、疗程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总结分析了我院心脏瓣膜库的建立、制备、管理及临床应用。于 1987年建立心脏瓣膜库 ,并制定了供体标准、采集处理贮存全过程中的质量监测标准 ,以保证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在无菌条件下采集 ,Hank′s液中修剪 ,RPMI 16 4 0加抗生素过渡 ,液氮贮存。 1987年 9月至 1997年 12月 ,共采集处理贮存同种心脏瓣膜 110份 ,临床应用 2 0份 ,其中我院 11份 ,外院 9份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家兔反射性下颌运动为痛反应,观察了不同条件下各类传入纤维的电针镇痛作用并探讨其产生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 1.各类传入纤维在不同条件下的电针镇痛作用仍然是兴奋的纤维越细镇痛作用越强。 2:粗纤维 (Ⅰ、Ⅱ类纤维) 的作用具有明显的节段性特征;而细纤维 (Ⅲ、Ⅳ类纤维) 的作用是超节段性的,它主要是通过激活内源性吗啡样镇痛系统而发挥其镇痛作用的。 3.高频电针可明显减弱细纤维的传入活功,使Ⅲ类纤维的作用减弱或消失,Ⅳ类纤维的作用虽不减弱但有应激成分的参与,因而是不适用的。 4.我们建议:在针剌镇痛和针剌麻醉实践中采用近节段,低频率、高强度电针剌激有可能取得最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七年,我们对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全切术后并发的膀胱功能障碍病人,采用了针灸、中药热水坐浴、内服中药和手法逼尿等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恢复了膀胱排尿功能,收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初步临床观察效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百会穴对锂-匹罗卡品诱导致痫大鼠认知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穴位刺激治疗癫痫的抑痫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锂-匹罗卡品诱导的致痫大鼠随机分为穴位刺激(电针刺激百会穴)组、非穴位刺激(电针刺激与百会穴相邻的非穴位处)组和癫痫对照组,另选取未致痫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及穿梭箱避暗实验的方法测定电针刺激百会穴对锂-匹罗卡品诱导致痫大鼠学习记忆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电针刺激百会穴可明显缩短致痫大鼠在Morris水迷宫寻找平台的时间(P<0.01),避暗实验潜伏期显著增加,出错次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电针刺激百会穴对锂-匹罗卡品诱导致痫大鼠的认知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大鼠中缝大核中记录到100个神经元的单位活动,被分类为伤害兴奋型(59个),伤害抑制型(30个),非伤害感受型(5个)和其它类型神经元(6个)。试验了70个神经元对电针的反应,表明电针可激活各类神经元的活动,使大部分伤害兴奋神经元(69.77%)兴奋,伤害抑制神经元(68.42%)抑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有下行纤维投射到中缝大核中,加强对电针反应神经元的活动。全身应用吗啡对电针反应神经元呈现兴奋、抑制和无作用3种型式,但同电针反应型式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表明中缝大核在针刺镇痛与吗啡镇痛中的作用只是部分重合而不是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