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结合广州市内环放射线增槎路松南立交的设计情况 ,说明立交线形设计的思路 ,着重阐述了确定立交设置匝道的方向和立交选型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内环高架路是一条环绕市中心区核心边缘的城市快速路 ,全长 2 6.7km,双向六车道 ,通过 7条放射线与环城高速公路相连 ,它的建成实现了广州市路网、道路功能等级的分工组合 ,大大改善了广州市的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3.
车陂路北延线设计作为广州市天河区东部一条南北向贯通的主干道,建成之后可极大改善天河区东部南北向交通状况,促进区域交流及经济发展.广园立交节点作为工程中重要的控制节点,立交范围内有铁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等不同等级道路,还有多方向交通转换功能需求;方案设计时需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通过主线线形技术标准、立交主要交通功能、对现状道路及环境的影响、投资规模等方面对多方案进行比选,得出最优方案.广园立交节点设计可以为复杂城市立交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聪 《公路与汽运》2012,(1):142-146
结合广州市黄浦区石化立交设计,介绍了互通立交选型、集散车道设计、变速车道设计、分合流点纵坡设计等关键问题和解决措施;针对广州市黄浦区石化立交,提出了新的立交设计方法并投入实施,新的立交设计方法力求使设计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
广园东路是广州市东西方向重要的交通主干道,禺东西立交系统是广园东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广州东北方向的重要交通枢纽,以禺东西立交系统的抗震分析为例,介绍复杂立交系统的模型设计,动力特性及地震水准下的结构反应时程分析,据此提出具一般性的立交抗震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深圳市后海湾填海区沙河东滨立交工程设计在满足各向交通的前提下,既使立交结构安全、经济、美观又节省工期这一重点、难点,介绍了从交通分析、线型设计等几方面对该立交进行方案比选及优化设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公路》2000,(8)
总长 60 km的广州市外环高速公路 ,以及丫髻沙大桥、沙河立交工程、广园东路丰乐西段工程、内环路景观工程等 5项广州市市政工程于 2 0 0 0年 6月 2 6日分别建成和通车。广州市在 1 999年完成广东省下达的城市面貌“一年一小变”任务后 ,便确立了以交通等基础建设和城市景观工程建设以及环境治理为重点的“三年一中变”目标 ,通过构建并完善由高速路、快速路和交通主干道组成的城市道路网络 ,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阻塞问题。建成通车的这 5项工程 ,是广州市“三年一中变”市政建设第一批工程。其中跨越珠江干、支流 ,穿越白云山隧道的外环高速公…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安全性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晓霞  袁宏伟 《公路》2006,(4):167-171
实现立交线形指标与交通流量、车辆行驶速度及司乘人员自然舒适感受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是立交安全性设计的3大评价指标。以广州市北三环高速公路石滩立交的设计为例,研究分析了立交安全性设计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逐渐密集,越来越多型式多样、功能不一的复合式互通立交也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中不断出现。文章以迁曹高速沙河驿复合型互通立交为例,根据区域路网、交通量预测、地形地物及其他相关控制因素,对复合型互通立交方案的布置、交织段长度及通行能力进行研究,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快速路及立交建设方兴未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各种大型互通枢纽型立交。枢纽立交设计一直是道路立交设计中的难题,而位于环线和放射线处的环-切线枢纽立交更是增加了设计难度。北滘立交在佛山一环线东南角处,一环线与横六、纵五呈环路—切线关系,其相交道路等级及功能定位确定其必须具有大型枢纽立交的功能。分析主线布设、匝道布设、竖向设计及其与周边地形地物的结合、与地方路相交节点的处理等方面进行立交选型设计,总结了北滘立交选型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经验教训,对同类立交设计中应当注意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内环高架道路是广州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 ,兼具城市快速路和城市道路双重功能的特点 ;况且由于广州市内环路建设在老城区内、受地形和拆迁等的严格限制 ,线形设计受到很大影响。对于此类内环路的交通工程标志标线设计不应照搬固定的模式或程式 ,而应分析并根据此类道路路线设计的特点和问题灵活设计。本文结合广州市内环路的工程概况和特点 ,介绍了广州市内环路交通工程标志标线的设计原则和具体案例。 (其中有指路标志 ,车道匹配 ,交通事故多发点措施等 )。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中山大道快速公交(BRT)试验线工程于2010年2月建成通车投入使用,此项目在国内创新地采用了"封闭走廊"+"灵活线路"运营模式,也是目前亚洲第一大运力的快速公交系统。该文阐述了该项目运营模式的研究、设计过程和实施效果,包括车站与专用车道设置、线路管理,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缺乏枢纽新城地区交通规划的实践经验和规范指导,文中以广州南站地区交通规划为例,通过对国内外经验的总结研究以及模型测算,提出交通发展目标、理念和策略,勾勒了地区发展的交通网络,并提出了枢纽布局、交通组织和公共交通系统等枢纽新城交通规划。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珠吉路下穿广深高速公路地道工程是广州市连接科学城中心区和南部组团的一条重要交通干道。该工程的下穿地道部分是其控制性难点,其中包括既有桥梁的加固、基坑支护、地道防水和施工监控等关键技术难题。该文就这些难题展开分析研究,采用一系列有特色的关键技术,组成了一整套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是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年,为了解决广州交通拥堵,实现"便捷亚运、畅通广州"的目标,提出了一种缓解广州交通拥堵的新思路--平面立交.以广州市天河北路为例阐述了平面立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并采用交通流仿真系统TFSS对该方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能使车辆的平均延误和停车率有较大程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16.
论公路市政化改造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许多郊区已经城市化,有必要将公路改造为城市道路。该文以广州市广从公路市政化改造为例,从道路的加宽与加铺、桥涵加宽、排水改造、交通工程的完善及绿化改造五个方面阐述了公路改造为城市道路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广州市番禺西环路与禺山西路交叉口改造问题,结合区域发展、功能定位、现状条件等多种因素,对交叉口改造的制约性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四阶段”法,依据交通观测所得的现状路网流量等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对交通流量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通过多个设计方案的分析对比,选定了分离式立交改造方案.经过多轮专家论证,认为分离式立交方案符合交叉口实际情况,具备可实施性,同时为远期交通流量进一步增大预留了改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