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氟对小鼠釉原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建立小鼠中度及重度氟斑牙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对照组(饮用去离子水)、低氟组(饮水F-浓度为50mg/L)、高氟组(饮水F-浓度为150mg/L)小鼠下切牙发育过程中釉原蛋白mRNA在成釉细胞增殖分化期﹑分泌期﹑成熟期的表达情况.结果 小鼠釉原蛋白mRNA在成釉细胞增殖分化期表达为阴性,分泌初期细胞内及新生釉基质中开始出现弱阳性表达;至分泌期,细胞内及新生釉基质中均呈强阳性表达;成熟釉质中无釉原蛋白mRNA的阳性表达.低氟组釉原蛋白mRNA在新生釉基质表面呈强弱交替的不均匀表达;高氟组釉原蛋白mRNA在新生釉基质表面及矿化釉质中均呈阳性表达;在成釉细胞分泌期,其表达多次中断.结论 氟影响釉原蛋白mRNA在成釉细胞、釉基质中的表达,过高浓度的氟周期性抑制成釉细胞分泌釉基质的功能,从而导致釉质的矿化不全、矿化不均及局灶性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对小鼠釉鞘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建立小鼠中度及重度氟斑牙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对照组(饮用去离子水)、低氟组(饮水F-为50 mg/L)、高氟组(饮水F-为150 mg/L)小鼠下切牙发育过程中,釉鞘蛋白mRNA在成釉细胞增殖分化期、分泌期及成熟期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小鼠下切牙形态正常,牙齿表面呈半透明、乳白色,光滑而有光泽。镜下釉鞘蛋白mRNA在成釉细胞增殖分化期表达为阴性;分泌初期细胞内及新生釉基质中开始出现弱阳性表达;至分泌期,细胞内及新生釉基质中均呈强阳性表达;成熟釉质中无釉鞘蛋白mRNA的阳性表达。低氟组小鼠下切牙表面有或宽或窄的白垩色釉质矿化不良区与矿化较好的釉质条带相交替,镜下釉鞘蛋白mRNA在釉牙本质界附近的釉基质中有弱阳性表达。高氟组小鼠的下切牙表面大面积白垩色区域伴局灶性釉质缺损,镜下成釉细胞排列紊乱;在成釉细胞分泌期,釉基质分泌几乎中断;釉鞘蛋白mRNA在新生釉基质表面及釉牙本质界处阳性表达,在成釉细胞分泌期,其表达多次中断,并且在深层釉基质中也可见到釉鞘蛋白mRNA的较强阳性表达。结论氟影响釉鞘蛋白mRNA在成釉细胞、釉基质中的表达,过高浓度的氟周期性抑制成釉细胞分泌釉基质的功能,从而导致釉质的矿化不全、矿化不均及局灶性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染氟成釉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以观察氟对离体成釉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氟牙症发病过程中的基因变化,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氟牙症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利用基因芯片分别检测离体培养的成釉细胞和经5mg/L的氟化钠处理48h后的成釉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上调2倍以上的基因数为379个,下调2倍以上的基因数为1 014个,差异基因涉及细胞的生物过程调节、细胞的分化、代谢、细胞器、细胞内组分、金属离子的结合、DNA的结合、受体活性、磷酸酶活性、信号转导活性、蛋白质结合作用、转移酶活性、组织的矿化等方面。结论氟化物影响了成釉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氟牙症的发生可能不仅仅是个理化过程,可能与多个生物调节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全身用氟防龋的危害性研究进展程月发综述阮梅生审校(口腔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西安710004)本世纪30年代,美国口腔流行病学家Dean研究了水氟浓度同氟牙症和龋病的关系,结论为饮水氟含量同氟牙症呈正比,同龋病呈反比,1mg/L左右水氟为最佳浓度,可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氟与分泌期造釉细胞凋亡的关系 ,进一步明确氟斑牙的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建立孕鼠急性氟中毒动物模型 ,用透射电镜、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观察胎鼠牙胚分泌期造釉细胞凋亡。结果 孕鼠高氟引起胎鼠牙胚分泌期造釉细胞下囊腔的形成 ,囊腔上方的造釉细胞发生了程序性细胞凋亡 (PCD)。结论 氟对造釉细胞的毒性作用是通过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nake venom cystatin,sv-cystatin)重组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形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Matrigel胶肿瘤细胞类血管生成模型,分析sv-cystatin重组蛋白(10、25、50、100、200mg/L)对B16F10细胞VM形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建立C57BL/6小鼠黑色素瘤实验性肺转移模型,经25、50mg/kg重组蛋白治疗后,应用CD34和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双重染色法检测肺转移瘤VM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移瘤MMP-2、MMP-9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v-cystatin重组蛋白作用后B16F10细胞体外VM形成及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两治疗组小鼠肺转移瘤VM形成及MMP-2、MMP-9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sv-cystatin重组蛋白能够抑制VM形成;下调MMP-2、MMP-9表达是其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因子TIMP-2的表达及其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并比较了67例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MMP-2和TI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MMP-2蛋白表达增高而TIMP-2蛋白表达降低。结论MMP-2及TIMP-2对胶质瘤恶性程度的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测定了大骨节病和非骨关节病患者的关节软骨溶酶体组织蛋白酶D活性。结果表明,大骨节病患者组织蛋白酶D 活性不论是游离型或是酶的总活性均较非骨关节病患者的酶活性升高,游离型与酶总活性的比值也增大。  相似文献   

9.
牙龈卟啉菌蛋白酶rgp Acd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牙龈卟啉菌蛋白酶rgpA催化结构域(rgpAcd)基因的表达载体。方法利用PCR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克隆牙龈卟啉菌蛋白酶rgpAcd,插入中介载体pMD18-T中并测序鉴定。将目的基因片断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15b,构建表达质粒pET-15b/rgpAcd,通过限制性酶切鉴定。结果PCR产物电泳结果显示,在大约1.5 kb处有一特异的条带,与预期的大小一致,核酸序列测定与分析的结果表明,克隆的1 476 bp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呈现100%同源性,未发生任何突变;构建的表达质粒经酶切后所得片断与预期大小一致,表明牙龈卟啉菌蛋白酶rgpAcd基因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结论成功克隆了牙龈卟啉菌rgpAcd基因并构建了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制重组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体外增殖及转移能力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对Matrigel基质胶的黏附能力;Transwell小室模型测定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和逆转录PCR(RT-PCR)分别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HepG2经不同质量浓度(10、100、1 000ng/mL)的重组人HMGB1(rHMGB1)干预,24、48、72h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能力逐渐增强。100ng/mL的rHMGB1干预HepG2 48h,细胞对Matrigel基质胶的黏附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侵袭和迁移实验中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此外,rHMGB1可明显上调MMP-9和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P<0.01),但MMP-2蛋白及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GB1可促进人肝癌细胞的增殖、黏附、侵袭及迁移能力,这可能与上调MMP-9和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股骨头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剂的表达变化,探索股骨头坏死形成与应用糖皮质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20只SD大鼠,雌雄各半,分为2组(n=10)。激素模型组肌注醋酸氢化可的松,2次/周;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取各组大鼠左侧股骨头的骨组织进行HE染色确定股骨头坏死病变情况;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大鼠股骨头组织中MMP-1、MMP-2、MMPs组织抑制剂-1(TIMP-1)、TI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激素模型组MMP-1、MMP-2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TIMP-1、TIMP-2的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均为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早期大鼠股骨头骨组织中MMPs表达升高,其相关抑制剂表达降低,推测糖皮质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可能与其对体内MMPs及其相关抑制剂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测定了低硒大骨节病病区粮对大鼠软骨溶酶体组织蛋白酶D与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软骨溶酶体游离组织蛋白酶D及酶的总活性病区组均显著高于加硒组和西安组。大鼠软骨碱性磷酸酶活性病区组显著低于加硒组和西安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芩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胃癌SGC7901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加入20mL的培养液(对照组)或20mL(50、100、150mol/L)黄芩素溶液处理细胞48h,细胞划痕试验检测不同剂量黄芩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黄芩素对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比色法检测细胞胰蛋白酶活性,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活化的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2,PAR-2)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mRN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及侵袭的能力、胰蛋白酶活性、活化的PAR-2、MMP-2 mRNA及MMP-9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呈剂量依赖性。活化的PAR-2与MMP-2mRNA及MMP-9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64,P<0.05;r=0.581,P<0.05)。结论 PAR-2活性、MMP-2及MMP-9mRNA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活化的PAR-2可通过上调MMP-2及MMP-9 mRNA的表达而参与癌细胞迁移及侵袭,黄芩素能显著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PAR-2活性和MMP-2及MMP-9mRNA表达,从而降低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这与其抑制胰蛋白酶活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血病细胞株HL-60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天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及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对MMP-2、MMP-9和TIMP-1转录水平的调节。方法分别在HL-60细胞生长的不同时期(1-5d)收集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白血病细胞株HL-60中MMP-2、MMP-9和TIMP-1mRNA的表达水平;以不同浓度的IFN-γ作用于HL-60细胞,24、48h后RT-PCR检测MMP-2、MMP-9和TIMP-1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细胞接种后24hMMP-2和MMP-9的mRNA水平最高,但TIMP-1表达相对恒定。IFN-γ各个浓度组对MMP-2和MMP-9mRNA表达均有抑制作用(P<0.05),且随着作用浓度的增高mRNA表达减少;TIMP-1对其调节不敏感。结论明确了白血病HL-60细胞株在转录水平表达MMP-2、MMP-9和TIMP-1;IFN-γ对MMP-2、MMP-9mRNA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TIMP-1转录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榄香烯乳联合化疗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瘤作用,探讨其抑瘤作用机制。方法 32只C57BL小鼠右腋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成瘤,随机分为4组:肺癌模型组、化疗组(足叶乙甙3mg/kg+顺铂3mg/kg,6mg/kg)、榄香烯乳组(100mg/kg)、榄香烯乳+化疗组(106mg/kg),每组8只。连续给药7d后,观察脾脏及胸腺指数变化,测定抑瘤率及抑制转移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以及透明质酸酶(HAase)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测定。结果与单纯化疗组比较,榄香烯乳联合化疗组抑瘤率及抑制转移率明显升高,肺癌小鼠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显著增加,瘤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得到改善,TIMP-1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明显。结论榄香烯乳联合化疗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瘤作用明显,其作用机制与增强细胞外基质及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6.
氟对体外器官培养人牙胚骨形成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研究氟对牙胚发育早期骨形成蛋白 (BMP)表达的影响 ,初步探讨氟在早期牙胚发育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个月的人胚胎 ,取乳牙胚用RPMI16 4 0培养液进行器官培养 8d。免疫组化法研究 2 5mg·L-1和 5 0mg·L-1的氟对分泌前期牙胚的影响 ,观察培养第 2、4、6、8天时BMP表达的变化。采用图像分析仪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灰度分析。结果 BMP的表达主要在造釉器。成釉细胞 ,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细胞均有BMP表达 ,牙乳头细胞或成牙本质细胞不表达BMP。 2 5mg·L-1氟时从培养第 6天开始BMP表达增强 ;5 0mg·L-1氟时从培养第 2天到第 6天BMP的表达增强 ,培养第 8天时BMP的表达降低。结论 氟可能通过促进BMP某一亚型或某几个亚型的表达而在牙胚发育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白血病细胞株HL-60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天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及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对MMP-2、MMP-9和TIMP-1转录水平的调节.方法 分别在HL-60细胞生长的不同时期(1-5d)收集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 ,分析白血病细胞株HL-60中MMP-2、MMP-9和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以不同浓度的IFN-γ作用于HL-60细胞,24、48 h后RT-PCR检测MMP-2、MMP-9和TIMP-1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细胞接种后24 h MMP-2和MMP-9的mRNA水平最高,但TIMP-1表达相对恒定.IFN-γ各个浓度组对MMP-2和MMP-9 mRNA表达均有抑制作用(P<0.05),且随着作用浓度的增高mRNA表达减少;TIMP-1对其调节不敏感.结论 明确了白血病HL-60细胞株在转录水平表达MMP-2、MMP-9和TIMP一1;IFN-γ对MMP-2、MMP-9 mRNA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TIMP-1转录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氧化苦参碱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MMP-9和TIMP-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探讨其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治疗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对照者1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40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轻度肾损害组(GFR<90 mL/min.1.73 m2,CKDⅠ)和中、重度肾损害组(GFR<60 mL/min.1.73 m2,CKDⅡ),再分层随机抽样,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氧化苦参碱组。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和TIMP-1含量,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MMP-9和TIMP-1水平的差异。结果经氧化苦参碱干预后,TIMP-1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而MMP-9水平则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下调TIMP-1水平,恢复MMP-9水平,保持MMP-9/TIMP-1平衡,减少细胞外基质(ECM)沉积,防止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氟对牙胚细胞增殖及相关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牙胚体外器官培养模型 ,组织学观察低浓度 (10mg·L- 1 )和高浓度 (2 5mg·L- 1 )氟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氟对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D1 )和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氟处理组细胞增殖受抑 ,cyclinD1 和PCNA的表达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氟化物可能通过抑制cyclinD1 和PCNA的表达引起细胞增殖抑制 ,导致牙胚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9蛋白在18例正常宫颈上皮、20例宫颈原位癌、55例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结果MMP-9在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原位癌(P<0.05),而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原位癌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MP-9的表达与宫颈鳞癌不同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宫颈浸润不同深度间及有无淋巴转移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MP-9在宫颈浸润癌中呈高表达,MMP-9可能通过降解破坏细胞外基质(ECM)和基底膜(BM)而发挥促进宫颈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