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大量应用于同步碎石封层车的CAN总线控制技术进行了介绍,说明了CAN总线控制器和CAN总线显示屏及CAN总线GPS控制模块实现同步碎石封层车的系统控制工作.从硬件设计、软件设计、远程通信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对车辆施工过程的行走速度、喷洒量、喷洒宽度等计算方法进行了说明,可为同类型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由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同步过程的复杂性,开环控制策略无法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为改善同步器的控制性能,将同步过程分为6个阶段并进行了详细分析,建立了各阶段的数学模型。根据同步过程的动力学特点,针对同步器模型提出了一种监控策略,将接合套的位移和输入轴与输出轴转速代入各阶段的动力学方程来估计同步器所处的阶段,并设计不同的子控制器来控制各阶段的换挡同步力。实车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监控策略能有效降低同步延迟,减少了二次冲击的影响,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车控制系统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功能,采用PLC和触摸屏作为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车的运行主控单元,通过PLC以及触摸屏的程序设计,对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车的精确化施工实现控制。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简化了操作台的结构,并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同步工程设计方法,对某车型仪表分装的混流装配工艺可行性和产品设计合理性进行分析,在数模开发设计阶段,提前识别同步设计阶段仪表台车和仪表机械手的通过性问题,以及空调、仪表线束等重点零件的装配问题,并同步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充分模拟验证,缩短实车装配阶段仪表分装的生产准备周期约3个月,降低工业化投资成本和实车阶段的设计变更投资成本约20万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自行式模块车多车并车电控技术,对硬件搭建及各个功能模块的控制策略进行了介绍。该电控系统集成了多条总线,多个控制器及传感器,可实现多台车辆并车。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的自适应巡航功能,采用基于趋近律的滑模控制理论设计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上位控制器以实际车距与期望车距的偏差作为输入,采用滑模控制律获得主车期望加速度,然后将期望加速度作为下位控制器的输入,计算出电机期望转矩,用于实现自适应巡航控制.在CarSim中建立电动汽车整车模型,并与Simulink进...  相似文献   

7.
中压不间断供电电源车的核心原理是并网的正向同步和反向同步,通过两次并网来实现配电设备不停电检修;按照此原理,通过发电设备及配电设备,结合车载底盘,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具有不间断供电检修,并网扩容等多种功能的电源车;本文通过结构的设计,原理的分析,并结合典型工况的使用情况,来论述中压不间断供电电源车设计,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中国美通掀起了行业服务的新篇章。筑养路机械行业第一家俱乐部——沥青碎石同步封层车操作手俱乐部成立。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筑机分会副理事长朱文天为“美通机械沥青碎石同步封层车操作手俱乐部”成立揭牌,并致贺词。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系统的特点及其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控制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针对某款并联式混合动力轿车,采用并行再生制动控制策略,进行了制动控制器的软硬件开发;搭建了硬件在环仿真试验系统对控制器进行了硬件在环仿真验证,并对控制器进行了实车测功机试验和实车道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运行稳定、可靠,整车平均制动能量回收效率达15%左右,显著提高了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对于某款搭载12挡AMT的重型载货汽车,在AMESim环境下搭建了包括发动机、离合器及其执行机构、变速器及其执行机构和车体与轮胎等部件的传动系动态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并通过了台架试验和实车试验的验证。然后以搭建的传动系模型为平台,通过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设计了车辆起步控制器并进行其参数标定。实车起步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PID起步控制器能够满足实车起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燃煤燃烧器常用的几种点火方式,对燃气点火和燃油点火的点燃装置进行了分析对比。通过对燃油点火系统中使用的高能点火和高压点火装置的对比,认为高压点火装置造价低、可靠性高、维修更方便,作为粉煤燃烧器点火装置中的一种新技术更具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2.
高填路堤沉降变形规律研究及压实技术课题成果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治 《公路交通技术》2005,(5):12-15,20
西部课题“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规律研究及压实技术”针对高填方路堤典型病害、高路堤沉降计算方法、高路堤工后沉降预估方法、以及典型填料压实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研究,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本文对该课题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40m跨T梁50m高墩有限元分析,研究柱间系梁对双圆柱桥墩受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设置柱间系梁对桥墩顺桥向稳定、强度及配筋无有利影响,其主要作用是改善桥梁下部结构横桥向受力,略减少盖梁配筋,增加施工、成桥及抗震的横桥向安全储备;然而,一般常规双圆柱排架式盖梁桥墩,采用沿截面周边均匀配筋,顺桥向受力控制墩柱结构及配筋设计,因此,可取消柱间系梁设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用高液限土直接填筑高速公路下路堤时压实度控制的下限值,选取海南高液限土,并以长沙黏土质砂为对比样,开展基本物理性质、电镜扫描、重型湿法击实、浸水CBR和非饱和固结试验;利用容量瓶法测定土样的吸附结合水含量;分析吸附结合水对高液限土击实特性、强度、水稳性和压缩性的影响;将吸附结合水视为土中固相的一部分,提出并论证高液限土压实度控制下限值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海南高液限土含有大量微孔隙和叠片状结构的黏土矿物,吸附结合水的能力远强于黏土质砂;吸附结合水含量与塑限密切相关,约为塑限的85.3%;吸附结合水作用使高液限土相对黏土质砂而言最佳含水率偏高,最大干密度偏低;当初始含水率低于吸附结合水含量时,高液限土CBR试件浸水后的膨胀量显著增大;吸附结合水对高液限土在高含水率状态下仍能保持一定CBR强度和低压缩性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可在路基运营期内始终保持稳定;采用高含水率的高液限土填筑下路堤时,其压实度控制下限值并非定值,而是与其吸附结合水含量和最佳含水率相关,前者越大于后者,压实度控制下限值越低。研究成果可为高液限土路基设计与施工及相关技术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朱琴生 《隧道建设》2010,30(6):670-674
通过三臂液压凿岩台车在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研究,充分地发挥三臂液压凿岩台车作业范围大、灵活性强、空气粉尘污染小、安全文明、液压冲击钻高效的技术优势,不仅在Ⅱ,Ⅲ级围岩施工中体现了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在Ⅳ,Ⅴ级及破碎弱风化围岩施工中,也显示了其较强的适应性,实现了快速、优质、安全、高效施工。  相似文献   

16.
曲立清  孙汝蛟 《公路》2006,(4):129-134
鉴于目前实桥上高阻尼橡胶圈是利用的高阻尼橡胶的挤压性能,而不是耗能更好的剪切性能,材料利用率低,本文通过高阻尼橡胶减振器试件剪切性能试验,获得了频率、应变幅值、厚度等各种参数对高阻尼橡胶减振器试件的影响规律,并利用高阻尼橡胶剪切耗能优于挤压耗能的特性,提出了一种简便可行的外置式拉索减振器的设计方法;最后讨论了减振器刚度、安装位置、橡胶材料、拉索长度等参数对减振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弯曲梁蠕变试验、线性振幅扫描试验分析高黏复合改性橡胶沥青的流变性能,并对其与SBS、高黏沥青进行了黏度试验和储存稳定性试验分析,研究了3种沥青的抗紫外线老化性能,最后采用显微镜分析了3种沥青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相较于SBS改性沥青和高黏沥青,高黏复合改性橡胶沥青的弹性恢复性能、低温抗开裂性能、疲劳性能和抗紫外线老化性能更优;高黏复合改性橡胶沥青具有高温黏度小、低温黏度大的特点,比高黏沥青更易于施工;另外,高黏复合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显著提高,可实现橡胶沥青的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王超  吴小丽 《隧道建设》2012,32(5):631-642,648
以位于武汉地铁3号线范湖站—菱角湖路站区间影响线范围内的某高层构筑物为例,利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对地铁区间隧道与邻近高层构筑物的不同建设时序下相互影响建立三维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并将不同建设时序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管片正常配筋不能满足同时施工时序方案与先施工隧道时序方案的要求,需要进行技术处理;2)地表沉降主要由高层建筑物基坑开挖产生,盾构施工对地表的影响比例非常小,隧道施工对高层构筑物的各种参数影响较小,均在可控范围内;3)先施工高层构筑物后施工地铁隧道的建设时序方案,可有效避开施工风险,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9.
HEV用高膨胀比汽油机研究现状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膨胀比汽油机循环理论研究和高膨胀比汽油机与混合动力电机-电池系统协同工作时的工作特性两个角度,综合论述和分析了国外混合动力高膨胀比汽油机的研究现状,包括高膨胀比循环对燃油消耗和排放的影响规律,高膨胀比汽油机在与电池-电机系统协同工作时的燃烧稳定性控制策略,瞬态工况和高速工况下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混合动力高膨胀比汽...  相似文献   

20.
孙广滨 《路基工程》2015,(2):98-102
为了研究高模量剂掺量对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劈裂强度、静态回弹模量和动态模量等试验,分析了高模量剂在不同掺量、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抗压强度、静态回弹模量、动态模量和相位角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模量剂的加入能明显提高劈裂强度,但其掺量不宜超过0.6%;随着高模量剂掺量的增大,抗压强度和静态回弹模量逐渐增大,当掺量由0%增至0.7%时,抗压强度和静态回弹模量分别提高30.8%和49.4%;高模量剂掺量对动态模量的影响小于静态回弹模量;高模量剂的加入对相位角的影响很小,表明高模量剂对沥青混合料的黏弹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