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品牌的三个属性,确定合资汽车企业在中国本土开发、知识产权归己所有且又在中国注册的品牌,就是合资自主品牌。推动合资自主品牌发展,有利于中国汽车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关乎合资企业的根本利益。因为只有通过具体的品牌建设,合资企业才能有效培养研发能力和更好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建立和发展合资自主品牌,可以扫除原来合资企业遇到的开拓海外市场的相关障碍,有利于其实施海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汽车如何实现自主开发和创建自主品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在“入世”的大环境下,我国汽车产业一路“高歌猛进”,产销量以数倍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攀升,从而使汽车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亮点。与此同时,中国如何实现汽车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创建问题也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业界对此问题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其分歧主要在于怎样理解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以何种途径及谋略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3.
2004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500万辆,中国汽车业不仅成为拉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而且极大地影响着国际汽车业的格局。中国汽车业自主品牌的创立,自主开发能力的形成,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正>经过60年发展,我国汽车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形成了年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的汽车工业,并初步创建了自主品牌汽车及其产业链体系。我国汽车工业以其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就业面广、积累资金能力强等特点,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也为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垫定了基础。庆贺甲子华诞,瞻顾世界汽车行业时空变化,我国汽车工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在自主品牌方面更是  相似文献   

5.
在未来,随着自主品牌在研发、品牌等方面的不断积累,自主品牌势必将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同时,作为中国拥有的自主品牌汽车,理当为民族经济的发展,为国民的时空变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勇 《汽车情报》2004,(16):7-9
广为关注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报国务院批准,并于6月1日发布实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颁布实施,将有利于推进汽车产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升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牌和自主开发能力;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国产汽车销售和  相似文献   

7.
4 中国轿车自主品牌问题分析 4.1 制约中国轿车自主品牌和自主发展的原因 1)战略影响。缺乏一个指导全行业发展的明晰战略,缺乏鼓励自主品牌开发能力和自主品牌培育的政策,对自主品牌产品初创期的扶植力度不够以及政府出台政策时缺乏严格评估、论证和协调等;  相似文献   

8.
在未来,随着自主品牌在研发、品牌等方面的不断积累,自主品牌势必将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同时,作为中国拥有的自主品牌汽车,理当为民族经济的发展,为国民的时空变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如今,我国进一步强调自主发展,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汽车业创建自主品牌进入到新阶段,中外合资企业的中方能不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有自己的商标?或者能不能出现中外合资双方均拥有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双方均拥有知识产权的商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自主发展问题是目前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汽车产业政策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之一。以《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发布实施为主要标志,自主品牌汽车终于迎来了难得的政策机遇。自主品牌是实现自主发展的关键 自主品牌简单说是指国内汽车生产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具体来说,应该包括四个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朱盛镭 《轿车情报》2004,(10):32-34
实现生产自主品牌汽车的目标,以自主产品开发项目为载体,实现和形成自主品牌汽车的开发和经营能力。需要我们重思战略,确立一个推动集团自主发展,规模提升,跨国经营和科技强身的自主品牌开发的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上半年不理想的销售数据,自主品牌又被推到舆论的浪尖。“生死存亡”,“被边缘化”、“不思进取”等评论不绝于耳,似乎自主品牌正陷进困境泥沼,坠向死亡红线。每个人都在为自主品牌把脉,试图找到症结所在,认为自主品牌的发展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的存亡,甚至关系到民族荣誉和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现代启示录     
蓝河 《车时代》2011,(12):20-21
在曾经显得发展迅速的自主品牌比亚迪遭受重创的同时,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这样的问题,到底我们应该如何发展自主品牌?中国发展自主品牌还需要什么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产业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业界对其现状及未来趋势的看法莫衷一是,过于乐观,易让自主品牌昏昏然;过于悲观,易挫其进取锐气。闳此,如何看待和把握自主品牌的现实表现,决定着它未来能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C-NCAP实施之初,自主品牌的测试成绩普遍不如合资品牌。于是很多人开始质疑C-NCAP的实施是不是帮助合资品牌来打压自主品牌。但是,正如我们所希望看到的那样,在C-NCAP的激励下,自主品牌的安全技术在飞速进步。从最初的2星、3星,到吉利远景在本次测试中取得4星级成绩,这个成绩和合资品牌车型相比毫不逊色。相信过不了多久,C-NCAP的测试中就会出现自主品牌的5星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国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知程度,也有利于自主品牌进军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6.
从惨淡经营到迅猛发展,从举步维艰到进入国际市场……或曲折,或进步,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发展一直以来关系着中国汽车强国梦的实现。就在经历过一番迅猛增长之后,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份额连续12个月下滑的事实宛如入冬前的寒流引起业界的急切关注。基于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出现的严峻形式,9月25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牵头,召集各大自主品牌企业人士以及主流媒体存北京首次举行了“中国品牌汽车宣传工作高层研讨会”。十三家汽车企业代表、行业主流媒体代表、汽车行业资深专家针对中国品牌目前市场表现、原因探讨了中国自主品牌在产品发展和产品宣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祁玉民 《时代汽车》2008,(11):45-45
中国必须发展自主的汽车工业体系。中国的合资企业没有发展自主的动力,而且现在合资企业没有正确的态度发展自主品牌。国家扶持了“三大三小”,但是他们没有把自主发展起来,反倒是自主品牌企业推动了自主品牌的发展。事实证明.华晨汽车一直”坚定不移地办自主型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掌握自有技术、做好自主品牌”.为自主品牌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需要一个基于国家利益之上的清醒品牌战略,需要一种坚守发展底线的品牌执着之外,还需要更新培育品牌的理念,丰富培育品牌的手段。据悉,上汽正通过四条道路同时推进自主品牌建设一是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自主开发.二是收购国际经营团队,包括技术开发力量:三是深化战略合作合资生产中国品牌:四是合资企业内部的本土化开发(合资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四头并进,争取在2007年实现生产自主品牌汽车5万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蒋励 《汽车与配件》2007,(20):34-37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二十年的合资合作,汽车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中国汽车工业当初所追求的以市场换技术,从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汽车产品的愿望不但没有实现,反而导致原有自主开发能力减弱、产业发展面临“空心化”的危险。有介于此,新颁布的《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中国将着力增强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大力引导汽车产业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研发和推向市场的力度,扩大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提高自主品牌的产业竞争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今天介绍的这个品牌是我们在主流媒体上少见的自主品牌,力帆汽车是由摩托车生产投身至汽车行业的品牌,在经历了多年的艰难发展之后,依旧在努力着跻身自主品牌的主流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