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本院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从而评估我院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3例,进行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复查Holter观察射频消融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情况,心动超声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小及射血分数变化。结果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即刻成功率为89.29%,远期成功率为82.14%;射频消融术前术后心动超声示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末内径无明显改善(P>0.05);射频消融术后Holter示室性早搏负荷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1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合并主动脉佛氏窦瘤破裂,1例出现股动脉穿刺处血肿形成。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的心房颤动患者进行随访及资料分析,评估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3月~2013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经射频消融治疗的47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复查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观察心律失常发作情况,复查心动超声,了解左房内径大小,平均随访32月。结果房颤消融术即刻成功率为82.6%;房颤消融治疗成功率为65.0%,阵发性房颤消融治疗成功率为69.7%,持续性/长时间持续性房颤消融治疗成功率为42.9%;经消融术后左房直径[(36.3±4.3)mm]较术前[(38.1±5.9)mm]明显缩小(P<0.001);房颤复发患者的年龄较未复发者稍大,复发者的左心房内径与未复发者大,且其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未复发者(P<0.05);消融术后患者房颤负荷均值为14.9%,较术前房颤负荷均值46.1%明显减小(P<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是安全有效的,特别是对阵发性房颤疗效明显;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可显著缩小左心房内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入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6例为试验组,均进行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33例为对照组。收集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前后的血清及对照组血清,ELISA法检测TNF-α、IFN-γ和IL-17水平的变化。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TNF-α、IFN-γ和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后恢复期血清TNF-α、IFN-γ和IL-17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疼痛症状,而且能够减轻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温控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和分析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在DSA或C型臂引导下,采用Hartel前入路法,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后以温控射频热凝对靶点毁损,温度控制在76~80 ℃,持续时间1~2 min,共3~4次.结果 本组56例中,53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为Ⅰ级,视为临床治愈,治愈率为94.6%;1例达Ⅱ级明显缓解;1例达Ⅲ级;1例为Ⅳ级无效.治疗优良率为96.4%,总有效率为98.2%.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热凝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可靠及有效的一种微创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 烟雾病又称脑底动脉闭塞症。既往依赖于脑血管造影诊断,继后亦有CT诊断的报告.我们使用磁共振成像(MRT)诊断2例,现报告如下: 病例摘要例1,女,7岁。以头痛,左、右半身肢体相继发作性无力3年入院。3年前无明显原因头顶部胀痛,左上肢抽动,每次约1min~2min,几次抽动后即感左上肢无力,半年后发高热1次又出现左下肢无力,此后经常有头痛及发作性左侧肢体抽动,无力。3月前又高热1次,随之右侧上下肢无力,经抗生素等治疗3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技术应用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及前景。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153例甲状腺单发良性结节行超声引导下RFA术的病例,收集相关资料。行RFA术后第1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第1、3、6个月超声下观察结节变化,计算甲状腺结节体积改变及病灶缩小率,分析RFA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进行超声引导下RFA术,术后随访153例,结节最大径和体积均明显缩小(P<0.05),症状亦明显改善,术后没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RFA技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确切等明显优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房室结 (Atrioventricularnode,AVN)双径传导作为一种电生理现象早已为人们认识 ,射频消融改良其中的慢径也已成为根治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慢径传导目前仍缺乏明确的形态学基础。本文观察家兔房室结后方组织的形态学特征 ,以期为射频消融慢径提供形态学依据。1 材料和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家兔 8只 ,雌雄不拘 ,体重 2 .0~ 2 .5kg ,从耳缘静脉注入空气致其栓塞死亡 ,立即开胸取出心脏 ,用10 %甲醛溶液固定 48~ 72h ,去掉大部分室壁及房壁 ,保留完好的三尖瓣、冠状窦及房室隔等结构。其中 6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救治措施。方法对53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原体分布:细菌42例次(46.2%),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21例次(23%),真菌14例次(15.4%),结核杆菌6例次(6.6%),支原体5例次(5.5%),卡式肺囊虫3例次(3.3%)。44例肺部感染患者救治成功(83%),死亡9例(17%)。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可靠的病原学诊断、及时而有效的综合治疗可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综合比较奇神经节射频热凝和脉冲射频治疗原发性会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行奇神经节射频热凝(A组)和脉冲射频(B组)治疗的79例原发性会阴痛患者,评价术前、术后24 h、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疼痛程度(VAS)、优良率、睡眠质量(PSQI)、术后口服药物、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A组VAS评分在术后随访各节段呈现逐渐下降趋势,B组VAS评分在术后24 h下降之后又逐步增加。A组VAS评分在术后1周开始低于B组(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组间差异进一步增加(P<0.001)。在随访6个月后,A组优良率(86%)明显高于B组(22%)。除了术后会阴区皮肤麻木外,A组在改善睡眠、术后口服用药(普瑞巴林和阿片类)和病情复发方面均优于B组(P<0.05)。结论 奇神经节射频热凝能够通过减轻疼痛、提高优良率、改善睡眠、降低复发及减少用药来提高生活质量,效果优于脉冲射频。  相似文献   

10.
<正> 单冠状动脉发生率约为0.04%,兹报告1例。病历摘要:男51岁。劳累性心悸、气短14年,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欲行导管球囊扩张术。为除外冠状动脉病变,术前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左冠脉造影时,在距左主干2cm处,发现1支向后右方走行的血管。在右冠脉窦,右冠导管反复不能找到右冠脉开口。遂行主动脉根部造影,见右冠脉开口于左主干远端2cm处。冠脉畸形发生率约占冠脉造影病人的1%左右。可分为:冠脉畸形起源于主动脉;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冠状动静脉瘘;冠状动脉闭锁或发育不全;冠状动脉瘤;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脉畸形等。单冠状动脉为冠脉畴形起源于主动脉的一种,据其发出部位,将其分为2型,发自右侧的单冠状动脉称R型,发自左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自2004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SPN患者的临床资料,对SPN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62例患者中女性55例(88.71%),男性7例(11.29%),平均年龄(31.58±12.67)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为体检时发现,肿瘤好发于胰体尾部,平均最大径(7.81±3.54)cm,术前血常规、肝肾功均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提示胰腺占位,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均未见淋巴结转移。至末次随访时62例患者均存活,2例(3.2%)复发。结论 SPN是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体质量、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的比例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建立的影响以及梗死后左室功能的变化。方法按体质量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30只(200~250g),B组90只(250~300g),C组60只(>300g)及D组20只(假手术组)。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测量胸廓径线后,通过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同时记录心电图变化,观察并测量AMI术后2周、4周的心室壁厚度、室壁运动情况及心脏功能的变化。术后2周开胸,观察心脏大体形态的改变;同时取心脏标本行HE染色并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以上数据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经过30次实验后成功建立第1只大鼠AMI模型,100次实验后成模率逐渐稳定在83%左右;2与A组比较,B组、C组大鼠AMI成模率较高(P<0.05),B组、C组成模率无差异(P>0.05);3未发现大鼠胸廓的前后径与左右径的比值与成模率有相关性(P>0.05);4术后2周开胸,见缺血区心肌颜色发白,室壁运动减弱。HE染色及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丢失溶解,心肌结构不完整,肌丝断裂,大量纤维及胶原组织增生,线粒体染色变深,嵴模糊、水肿;5与D组相比,心梗组术后2周、4周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加(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和心率下降(P<0.05)。结论本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AMI模型并出现心功能的改变;大鼠体质量是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建立AMI模型的重要因素,而胸廓的径线对模型成功率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气管镜在良恶性中心气道重度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镜室行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气管镜治疗的46例良恶性中心气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结果、临床表现、影像学及介入治疗情况,评估气道狭窄严重程度、气道狭窄类型、狭窄部位分布,使用呼吸困难指数(MRC DI)、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通过定期随访动态观察评价临床疗效,据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估,评价术后转归。结果 46例患者年龄(62.43±12.34)岁。气管狭窄36例(78.26%),左主支气管6例(13.04%),右主支气管10例(21.74%),右中间段支气管2例(4.35%);其中恶性中心气道狭窄33例(71.74%),良性病变13例(28.26%)。46例患者共进行58次介入治疗,根据病情选择支架置入、冷冻、球囊扩张等介入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前气管狭窄程度(85.42±7.81)%,术后为(24.17±5.79)%;右主支气管狭窄程度由介入治疗前的(81.00±17.13)%改善为(20.50±6.43)%,术后左主支气管狭窄程度(24.17±9.14)%,较术前(77.50±16.66)%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73,t=22.43,t=19.02,P均<0.001)。术后MRC DI 0.98±0.62,明显低于术前的3.42±0.57(t=19.65,P<0.001);介入治疗术后KPS(83.91±8.96)明显高于术前(34.01±13.14)(t=21.28,P<0.001)。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4例(8.70%, 4/46),一过性室早1例(2.17%, 1/46),牙齿脱落2例(4.35%, 2/46)。恶性中心气道狭窄患者首次介入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13.79%(4/29),另有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访中;13例良性气道狭窄者目前生活质量良好。结论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气管镜治疗可迅速缓解中心气道狭窄,安全、可行、有效,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主动免疫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2 3 4例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 (UHA)患者中 92例接受主动免疫 (丈夫淋巴细胞皮内注射 )联合HCG治疗 ,另 84例和 5 8例分别给予单纯主动免疫治疗或单纯HCG治疗。结果 联合治疗组妊娠成功率为 86 .96 % ,对照组妊娠成功率分别为 5 2 .3 3 %和 2 7.5 8%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主动免疫联合HCG治疗习惯性流产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 我科从1989年10月~1990年3月收治急性再障3例,其中肝炎后再障2例,采用大剂量强的松龙(6-mepr)治疗,收效较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12岁,有肝炎接触史,入院前病程5个月;例2,女,6岁,其父患乙型肝炎,入院前病程半个月。以上2例乙肝系列检查HBsAg、HBeAg、PHSAR 3项+,诊断为肝炎后再障,SAA-I。例3,男,  相似文献   

16.
1.本文总结我院(1956—1979)23年所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20例,进行了临床分析。2.对肝癌自发破裂的发病率,破裂的机制,误诊的原因,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3.据本组资料肝癌破裂50%在一个月内死亡,提示我们应争取积极抢救,对于肝癌自发破裂的外科治疗,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肝动脉结扎以及紧急的肝叶切除的适应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速器联合表面肌电图对特发性震颤(ET)与帕金森病(PD)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ET和PD患者资料,对2组患者进行震颤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震颤特点。结果 ET患者61例,其中男性27例(44.3%);年龄21~84(58.8±15.8)岁,平均病程(8.8±8.2)年。PD患者49例,男性23例(46.9%);年龄44~84(64.3±9.0)岁。ET组以单波峰为主,72.1%患者负重后出现双波峰;PD组95.9%患者以谐波现象为主,均未见双波峰出现。震颤时相互拮抗的2组肌肉收缩模式,ET组以同步收缩为主,PD组同时存在同步收缩及交替收缩模式(P<0.05)。ET组震颤波频率较PD组高(6.62±1.70 vs. 4.77±0.67,P<0.05),波峰的半宽值较大(0.95±0.30 vs. 0.82±0.21,P<0.05),而2组半宽功率无明显差异(χ~2=49.22,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双波峰、谐波现象、震颤部位、负重1 kg后震颤时峰频率在两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周围波与ET呈正相关,周围波的出现越倾向于诊断ET(P=0.003,OR=90.496);谐波现象与ET存在正相关,谐波现象的出现更倾向于诊断PD(P=0.014,OR=0.042)。负重1 kg后震颤时峰频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震颤分析诊断ET最佳诊断界值5.445 Hz,灵敏度为77.0%,特异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87.0%,阴性预测值为75.0%。结论 ET和PD的震颤频率、肌肉收缩模式、半宽值、负重后频率及波形变化存在差异;震颤分析对于ET与PD震颤的鉴别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受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进行的肝移植病例,依据易感因素、临床症状、外周血中CMV-PP65和(或)CMV-IgM及胸片明确诊断,以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结果 共收集资料111例(剔除相关资料不完整者).发现CMV感染5例,CMV感染发生率为4.5%;其中2例发生CMV肺炎,CMV肺炎发生率为1.8%(占CMV感染的40%),2例均好转.活动性CMV感染3例,2例治愈,1例好转.结论 CMV-PP65检测能够对CMV感染患者做出早期诊断并且指导治疗.更昔洛韦能够有效治疗CMV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胃黏膜pH值(pHi)的变化,探讨高氧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兔pHi的影响。方法2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及高氧液组(n=10)。高氧液组每天静脉给予10 mL/kg高氧液,20 min内匀速泵完,连续7 d,对照组用同样方法给予生理盐水,最后一次处理结束后,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室支30 min,再灌注后1 h、2 h分别记录心电图,左室内收缩压(LVSP)、左室收缩压上升最大速率( dp/dt max)、心率和pHi值。结果高氧液明显降低心电图S-T段的升高程度并改善血流动力学变化。pHi在缺血再灌注后显著降低,但高氧液组pHi降低幅度在再灌注后1 h、2 h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兔缺血再灌注前,静脉输入高氧液可以明显改善胃肠道微循环灌注和组织氧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双心室起搏(BivP)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的急性血液动力学变化和心脏绝对不应期电刺激(ARPES)对豚鼠衰竭心室肌细胞钙离子流的影响.方法 对10例SSS患者经冠状静脉左室后外侧支和右心室心尖部进行BivP,观察起搏前后5 min的心脏每分输出量(CO)、心脏排血指数(CI)、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和心电图QRS离散度(QRSd)、QT离散度(QTd)、跨室壁复数离散度(TDR)的变化.应用单细胞收缩动缘检测仪和膜片钳技术,观察ARPES前后单个豚鼠衰竭心室肌细胞收缩幅度、Ica-L、Ca-T的变化.结果 BivP时CO、CI分别增加16.2%、16.8%,PCWP下降,TDR变小,表明BivP可增加心肌收缩功能,减小跨室壁复极离散度.ARPES使单个衰竭心室肌细胞收缩幅值和Ca-T分别增高15.5%和16.8%.结论 ARPES可触发Ica-L开放,增加Ca-T,增强豚鼠衰竭心室肌细胞的收缩功能.BivP时一个电信号必然进入另一个电信号的绝对不应期,因此BivP-ARPES时Ica-L开放,Ca-T增加等,可能也是其改善心脏收缩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