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题为《关於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强调应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周小川认为,建立一种超主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特别强调要发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作用。  相似文献   

2.
任敏弘 《经济导报》2009,(27):32-33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美元汇率出现大幅振荡,各国贸易结算的汇率风险也因此加大。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表明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尤其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大方向已渐趋明朗,若要从根本上去防止未来再一次的危机,就必须在重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这个根本上有所作为,但寻找解决之道看来却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各类私人数字货币率先出现,且因其匿名性与跨国流动等特点,在国际市场上迅速流通,但也由于其价值不稳定,缺乏强大的资金支撑,导致公信力普遍较弱,极大地限制了可使用范围。电子支付的普及使得拥有国家背景的法定数字货币(CBDC)研发进入新阶段,拥有研发能力的各国纷纷开展研发并采用局部试点的形式探索和创新CBDC的运用。基于此,文章以法定数字货币的产生为切入点,探讨了现阶段各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情况,简要归纳了我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现状,并综合研发进程,提出了央行视角下对现阶段数字人民币发展的关注点,以期为数字人民币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由于内地实行外汇管制,其外汇储备,在功能和性质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有重大区别。在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作为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基本的功能有四项:一是具有传统的货币功能.即购买商品和贸易结算的功能;二是在美元与黄金脱钩後,其储备功能需要逐步转换为投资的功能,因为只有不断地投资才能做到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5.
黄耀明 《经济导报》2007,(27):44-44
在今年3月初时,环球股市调整与日圆汇率显着上升的情况出现后.市场开始关注环球资产市场与日圆套息交易的互动关注。虽然自3月后环球股市再次上升,而日圆亦兑主要货币进一步下跌,但是在6月25日国际结算银行提出日圆上升的风险后,日圆兑主要货币出现了震荡走势.在三个交易日内日圆兑主要货币均出现明显的上升。虽然该次日圆回升并未影响环球股市,但是在该次日圆回升事件却值得注意日圆回升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伦敦G20峰会之前夕,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对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提出了挑战。这一招兵行险着,既因为现时尚未有其他货币能根本动摇、甚至取代美元,也因为万一美元因受到致命挑战而大幅贬值的话,持有庞大美元资产的外国个人、机构和政府投资者要蒙受巨大的购买力损失压力。  相似文献   

7.
近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均受到严重威胁,有关加快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建设、建立“超主权”新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也随之在全球引起了热议。这一建议不仅得到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积极回应,还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的呼应。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早前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指出,全球应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共同倡导并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均衡的多元化,维护和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等。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在G20峰会时表明,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中国将积极参与重塑国际金融新秩序。  相似文献   

9.
张锐 《经济导报》2007,(34):30-31
受美联储降低贴现窗利率举措以及欧美日等国央行联手对资本市场注资的刺激,全球股市从8月20日起集体大步上行,同时,美元等主要国际货币兑日圆也快速升值.至8月21日收盘,日圆兑美元汇率跌至114.31.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财长蒂姆·盖特纳(Tim Geithner)首次正式访华之际.一位中国重要金融官员昨日否定了有关“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可能很快将被取代”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遭到普遍质疑,改革之声此起彼伏。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要求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制定清晰、可行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逐步确立与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相匹配、相适应的货币地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一段时间以来,由於美元持续走软·人民币兑欧元等其他货币实际上已经贬值,这使得中国的出口商在国际市场占据优势,从而加剧了中国与美国、欧洲以及其他贸易夥伴之间的摩擦。因此,要求中国上调人民币汇率的呼声和压力也正在与日剧增.  相似文献   

13.
《经济导报》2010,(7):55-55
2008年,由美国次按问题引发的一场金融海啸,严重影响全球经济。而美国政府为了挽救其经济,推行了令美元贬值的货币宽松政策,此举令人们了解到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走向转折,但同时亦令市场重新明白到以黄金作为投资工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货币合作进程加快。但现阶段东亚货币合作中的诸多障碍,如无法达到“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要求、缺乏合作的政治基础、缺乏合适的锚货币以及缺少核心国的领导等因素,制约了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最后,提出了东亚货币合作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美联储6日宣布.己与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签署新的货币互换协定.将从这四家央行获取总计2.870亿美元的欧元、英镑、瑞士法郎与日圆,以供市场不时之需。全球五大最有实力的央行再次联手行动,既可纡缓国际市场“融资难”现象的蔓延,同时希冀能够防止美元遭遇不测,为全球金融市场再添一副“稳压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次贷危机影响的扩散和美元颓势的显现,各国纷纷加快了"去美元"进程,纷纷号召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在这一背景下,国家间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日渐频繁。本文从货币互换的基本理论出发,阐述了亚洲、欧美和中国的国家间双边互换协议的签订情况,并对其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朱毛斋 《经济导报》2009,(45):17-19
“2009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11月10日在京开幕。在为期两天的主题研讨中,罗伯特·蒙代尔、理查德·伯茨、巴里·埃肯格林等经济学大师围绕金融危机的形成和防范,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及人民币何时成为国际货币等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并回答了听众的提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货币需求函数的恰当分析,依据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央行可以恰当地为维持经济的增长而投入适当的货币供给。本文通过使用单整检验、EG两步法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ECM)、方差分解法分析我国的货币需求因素,在实证的基础上得出他与收入、利率、货币偏好指数、价格预期有着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亚洲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亚洲货币一体化问题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但考虑目前的实际情况,暂不宜全面实行整体货币一体化,可以考虑现在一些区域内进行,并据此提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电子货币是一种新型的货币形式,它的发行带有明显的市场化特征。随着其逐渐被市场接受,将有越来越多的电子货币发行商参与到货币供给的行列中,从而打破了传统的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局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将受到严峻的挑战,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将减少,甚至货币发行权的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