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2.
大型活动的行人集聚效应明显,尤其是进场和散场时,行人交通流量大、密度高,存在拥挤和行人交织现象,不安全因素较多.以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行人交通组织仿真为例,通过Legion仿真软件,对大型活动行人流交通仿真进行研究,建立起大运会散场行人仿真模型,根据评价指标对行人组织方案进行评价和分析.通过大运会开幕式交通组织方案的仿真评价与优化,建立城市大型活动交通保障的技术流程、方法,确定交通仿真的关键参数,为大型活动的行人交通组织仿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尹瑞 《交通标准化》2016,2(6):24-31
为了科学评价大型活动结束时场馆内外行人通道网络的拥挤水平,讨论了离场观众途经场 馆出口疏散过程中的实时需求估计与路径选择问题。运用解析与随机模拟方法,提出了观众离场 实时交通需求生成与分布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路径选择的动态用户均衡分配模型并设 计了启发式求解算法;最后,以某大型活动场馆的赛事散场为例,阐述了上述模型的应用。研究 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行人交通网络均衡模型能捕捉观众离场期间的交通需求分布以及通道瓶颈处 行人交通流密度,描述在活动结束后离场观众流量随着时间快速增加,到达峰值后逐步减少的过 程,刻画离场观众在场馆出口通行能力限制下,离场过程被延长的整个过程,并分析场馆内外行 人通道上的行人密度。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干路设计中,囿于人性化依据的缺乏及片面强调小汽车通行效率,部分过街设施的形式选择不尽合理,给行人过街带来了不便及风险。首先回顾了行人过街设施的相关研究。然后对比了上海、北京、西安4条干路与巴黎、纽约、东京3条干路的行人过街设施构成,揭示了中国干路行人过街设施形式单一且缺乏路中安全岛。基于意愿调查,研究了少年、青年、老年3组行人对不同类型干路过街设施形式的偏好。以公众意愿为准绳,结合干路过街行为分析、事故统计,提出不同环境下干路过街设施选型要求,探讨了立体过街设施及路中安全岛的设置要求。特别指出:"过街行人免遭伤害"应成为干路过街设施选型的重要依据,小汽车通行效率与行人自由程度应为保障过街安全而让步。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混合交通中,路段上的行人过街受到机动车行驶的干扰显著,同时行人过街也会影响机动车的正常行驶,造成了路段的拥堵.本文首先归纳了行人过街设施在人行横道、过街天桥与地下通道、人行便道以及路段行人过街信号设施等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通过合理设置人行横道与行人过街灯、行人便道、过街天桥与过街地道、非机动车道、标识标线来完善行人过街设施的措施;最后以公交长椿街路口东站以东为案例展开行人二次过街信号优化设置的实际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路段和临近交叉口信号联动,晚高峰行人的有效过街时间增加了25%,午平峰长椿街交叉口东进口的被利用绿灯时间增加了20%.  相似文献   

6.
行人过街设施合理间隔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行人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人交通特性分析基础上, 通过对行人心理、车辆行驶、道路通行能力等分析, 提出了平面行人过街设施合理间距的分析计算方法。根据中国城市交通的一般情况, 分别对城市中心商业区和城市一般地区的行人过街设施合理间隔进行计算, 提出了相应的行人过街设施合理间隔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高校出入口行人过街的特殊性,缓解过街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对行人过街特性及过街设施进行研究.以大连交通大学正门前黄河路段为调查对象,进行行人过街特性与机动车运行特性的交通调查.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平峰时段与高峰时段的行人过街特性及行人与机动车冲突特性.基于高校行人过街的特殊性,分析提出了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方案.研究表明,高校行人过街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布特性,应充分考虑该特性及过街安全性来设计行人过街设施.  相似文献   

8.
路段行人过街设施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博 《城市交通》2013,(4):52-57,51
当前由于行人过街设施选型不合理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首先揭示了在路段孤立设置人行横道的局限与风险。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针对几种过街设施对行人安全性和过街服务水平的影响展开讨论,结果显示:一般情况下,路面增设设施(如人行道路缘展宽、行人安全岛)能够帮助行人安全过街,提高行人过街服务水平,但没有为行人提供优先权;提供配套设施(如凸起斑马线、行人过街信号灯)对提高行人安全性效果最好,但是会增加机动车的延误;如果设置立体过街设施,应充分考虑人性化设计且限制违章过街。  相似文献   

9.
对平面及立体行人过街设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绵阳市主干路的一个典型路段为案例,对该路段处的信号灯配时和二次过街设施进行优化,将行人过街信号与附近的交叉口信号进行联动,既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又减少交叉口信号的浪费。通过改变原有二次过街设施的形式及面积,使得该路段二次过街设施的服务水平从F级上升到B级。  相似文献   

10.
韩慧敏  彭宏勤 《湖南交通科技》2007,33(4):134-136,184
结合中国城市的具体情况,阐述了行人过街设施的相关概念,从行人过街人流量的角度介绍了行人过街设施设置依据的有关计算,并概述了国内外部分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依据,分析了国内行人过街设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设置人性化、科学合理的行人过街设施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1.
辛冬  关宏志  董凯 《交通标准化》2011,(10):155-158
为提高信号交叉口行人通行能力、减少行人过街延误,在分析多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信号相位、交通冲突点和交叉口渠化的基础上,对行人相位和机动车相位进行整合,充分利用机动车左转相位时交叉口的空间资源为行人创造过街条件。  相似文献   

12.
彭庆艳 《城市交通》2011,9(6):34-42
针对近年来大规模建设的高架人行步道存在的问题,开展建设模式及适用性研究.将高架人行步道建设模式归纳为高架平台、路侧式空中连廊、点状天桥三种类型,分别以上海世博轴、香港空中连廊、上海市陆家嘴明珠环天桥为典型案例,重点分析每种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总结了高架人行步道与建筑物的连接方式及其适用条件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上...  相似文献   

13.
北京奥运会羽毛球馆观众散场仿真方案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羽毛球赛事活动为例,应用行人仿真软件Legion对观众散场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发现行人组织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是观众散场过于集中、流线相互干扰、出口压力不均匀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削峰、设置引导员、消除流线干扰.通过仿真软件对改善方案进行校验,对比方案改善前后仿真结果显示:改善措施可以降低高峰持续时间,提高出口的服务水平,缓解高密度区域的拥挤现象,并能预防行人观众的步行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4.
根据行人所受伤害的身体分布及伤害等级划分可以看出,头部伤害是导致行人伤亡的关键因素。在头部冲击块试验中,撞击速度、角度、碰撞区域都是影响评价结果的重要参数。各主要国家和机构,根据本地区的交通情况制订了相应的试验参数来考核车辆的行人保护能力,统一的国际标准GTR也在不断的改进中。  相似文献   

15.
为定量化评价大型主题活动期间行人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合理性,从实际工程应用出发,构建以Legion行人交通仿真软件为基础的客流组织评价及优化方法。该方法以设施服务水平为主要评价指标,包含基础数据调查与分析、模型构建与参数标定、仿真结果输出与分析、整体及局部优化等关键步骤。将其应用于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客流组织方案的评价与优化,通过采取优化措施使园区高密度区域的客流比例从13%降至5%。该方法对于定量评价行人设施规划、设计及不同客流组织方案的实施效果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北苑交通枢纽行人仿真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英国Legion Studio 2006步行人流模拟软件为平台,以北京北苑交通枢纽方案设计为例,对北苑枢纽内部行人交通组织与空间换乘情况进行仿真模拟研究.仿真输出结果分别验证了现况天通苑北站及北苑枢纽设计方案中各项行人交通设施的不足点与合理之处,通过仿真模拟发现设计弊端,从而能够预先解决问题.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国际交通工程界的推广,微观人流仿真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将更好地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相关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环境、促使城市交通模式由“车本位”向“人本位”转变,北京市自2006年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并于2010年6月发布了《北京城区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以上述工作为基础,介绍了《导则》编制的总体思路,分析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的基本要求及设计体系构成.结合北京市相关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